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比MR扫描技术与CT在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疑似膝关节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及MR扫描,并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查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各种损伤检出情况。结果: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结果显示阳性82例,阴性14例;MR诊断检出率、准确率、特异度与敏感度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检查各种损伤情况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中,MR扫描CT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然而,与CT相比,MR扫描在诊断准确性方面表现更出色,因此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值得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外伤 MR扫描 CT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引入螺旋CT扫描技术的价值。方法: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入选于2023年1月—2024年3月,共计60例,均接受螺旋CT扫描,“金标准”为病理结果,分析螺旋CT扫描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者有38例良性,22例恶性,螺旋CT扫描检出37例良性,23例恶性。螺旋CT扫描的诊断准确性(95.00%)、特异性(94.74%)、灵敏度(95.44%)与病理检查相近(P<0.05)。结论:在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的准确性较高,灵敏性、特异性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客观数据。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螺旋CT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和CT增强扫描在诊断F咽癌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101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诊断或疑似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及术后随访为金标准,统计并对比PET—CT和增强cT在诊断下咽癌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PET—CT在诊断下咽癌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大于增强CT。在下咽癌原发灶诊断中,增强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7.44%(38/39)、3/5和93.18%(41/44),PET—CT则分别为100.00%(20/20)、1/1和100.00%(2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颈部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增强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3.91%(17/23)、52.38%(11/21)和63.64%(28/44),PET/CT的分别为16/16、4/5和95.24%(20/21),两者比较除特异性外,其他观察指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远处转移诊断中,增强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2/4、97.50%(39/40)和93.18%(41/44),PET—CT则分别为5/5、16/16和100%(21/21),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ET—CT彳F诊断下咽癌的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方面,优于单纯的颈胸部联合增强CT;在原发灶与远处转移方面的优势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提示PET—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PET—CT的敏感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CT增强扫描

  • 标签: 下咽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扫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比较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40 例患者在 2 周内接受 PET/CT显像与 全身骨扫描诊断,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两种方法的 特异 性 、敏感度、准确 率 。 结果: PET/CT显像诊断 特异 性 、 准确 率 、敏感度均比 全身骨扫描 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TEP/TDM 成像可以准确地诊断 主要损伤部位 和其他部分的转移,同时准确地诊断骨转移,提供用于诊断 、阶段化 的宝贵信息 。 评估 肿瘤患者骨转移诊断 的 有效性和预测性 。

  • 标签: PET/CT显像 全身骨扫描 转移性骨肿瘤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CT增强扫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造影剂外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是4.00%,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0.67%,研究组发生造影剂外渗比例显著更低(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1.26±10.22)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6.58±9.42)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不仅能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还能进一步预防造影剂外渗。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将iDose4迭代重建(IR)技术用于胸部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1例体质量指数(BMI)正常(18.5≤BMI〈25.0kg/m2)且接受胸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20kVp,100mAs)、B组(80kVp,100mAs)、C组(120kVp,50mAs),分别采用iDose4IR技术和FBP进行重建,记录各组的噪声、SNR、CNR和有效剂量(ED)。按1~3分评价各组总体图像质量,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同一个患者的FBP和IR图像,IR技术明显降低了图像的噪声,提高了图像的SNR、CNR。B、C组IR后的图像噪声、SNR和CNR与A组FBP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IR后的图像总体质量与A组FBP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IR技术进行低剂量胸部CT增强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 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生渗漏的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随后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自2014年1月开始针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发生的渗漏的原因对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两组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渗漏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对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

  • 标签: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预防管理措施,临床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结肠癌术前 T 分期进行过程中, MRI 联用多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的 临床应用 价值。 方法: 对 任职医院 201 4 年 3 月 ~201 5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 104 例分别进行 MRI 、 MSCT 增强扫描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扫描,以此对术前 T 分期进行记录,将影像 T 分期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MRI 对结肠癌 T1-2 、 T3 、 T4 分期准确率分别为 84.9% 、 73% 、 65% ; MSCT 增强扫描对结肠癌 T1-2 、 T3 、 T4 分期准确率分别为 55% 、 21.5% 、 75% 。 MRI 联合 MSCT 联合检查对 T1-2 、 T3 、 T4 分期准确率分别为 91% 、 86.3% 、 75% 。 结论: 通过 MRI 联合 MSCT 增强扫描能够对结肠癌手术前 T 分期的准确率予以提升,从而为患者制定临床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 标签: 结肠癌 术前 T 分期 MRI MSCT 增强扫描 联合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4月1892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患者中1423例增强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469例为离子型造影剂。对穿刺情况、造影效果、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1853例患者穿刺成功,成功率97.94%,共50(2.7%)例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其中采用离子型造影剂的患者中不良反应较多(39/4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患者中不良反应较少(11/13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结论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简便、高效,获得CT增强效果较为满意。造影剂应优先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意识,积极预防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 计算机断层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用于胸部创伤疾病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就诊的胸部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剂量CT扫描,实验组采取低剂量CT扫描,对两组患者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项疾病检出率、正常率相同,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辐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胸部创伤疾病诊断中效果和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且辐射量低于常规剂量,不会影响疾病诊断,符合诊断要求,是胸部创伤性疾病检查比较理想的一种扫描方式,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技术 胸部创伤疾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中应用高分辨CT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确诊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再采用高分辨CT和常规CT对其进行诊断,观察对比不同诊断方式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检出率。结果: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70%明显高于常规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40%。结论:高分辨CT扫描技术应用于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中较常规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并且能细致、准确的反映出肺间质性病变影像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高分率CT 常规CT 肺间质性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三期动态增强 CT扫描用于小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 2014年 10月 -2015年 10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共 33例,对其行三期动态增强 CT扫描,并和常规肝占位图像进行对照。结果:小肝癌患者于平扫图像,呈现为低密度灶,而在动脉期或是门脉期,扫描快速强化,且在延迟期,呈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灶。结论:在小肝癌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对其行三期动态扫描,其呈现为动脉期或是门脉期快速强化特征性的低密度灶,三期动态增强 CT扫描可以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

  • 标签: 三期动态增强 CT扫描 小肝癌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