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与作用。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2月门诊 收治的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患者 82例,随机分为 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 41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实验组应用半夏泻心汤予以治疗,对比 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与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呕吐及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脾胃虚弱证胃溃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5.12%)明显高于参照组( 75.61%),两者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对于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治疗而言,其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恢复时间较短,应予以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 2017年 03月 --2019年 04月脾胃病科收入的 64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实施项目指标研究,分组方式选择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单组样本量 32例,实验组选取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选取一般护理方案,对实施护理方案之前、实施护理方案一个月之后的中医症状总分值及中医脾胃疾病评估量表总分值予以评估。结果:各个组别实施护理方案之前的中医症状总分值对比后,统计数据之间差距值不大( P>0.05),实验组实施护理方案一个月之后的中医症状总分值较对照组及实施护理方案之前统计指标结果变小,统计数据之间差距值较大( P<0.05);各个组别实施护理方案之前的中医脾胃疾病评估量表总分值比对后,统计数据之间差距值不大( P>0.05),实验组实施护理方案一个月之后的中医脾胃疾病评估量表总分值较对照组及实施护理方案之前统计指标结果变大,统计数据之间差距值较大( P<0.05)。结论:为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使用中医护理方案体现较好临床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根据中医整体理论,从脾胃与肾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临床治法研究三方面论述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与脾胃密切联系,故从脾胃角度论治慢性肾衰竭为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10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系笔者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医治的,按照区组随机化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A组(50例)与实验B组(50例),实验A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实验B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结果。结果:通过对A、B两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得知,实验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较实验A组(86%)更高,P<0.05;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充分展示了中医辨证治疗在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上具有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等优点,安全性较西医药更高,临床价值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满(脾胃湿热)疗效观察。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收诊的56例痞满(脾胃湿热)患者为对象,将患者使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方案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控制、症状改善、没有改善、有效率96.43(27/28)和78.57(22/28),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脘腹痞满、恶心、食欲缺乏、泛酸、灼烧感症状积分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重度贫血、中度贫血、轻度贫血比较,总发生率分别为3.57%和21.43%,有差异,(P<0.05)。结论:痞满(脾胃湿热)患者治疗中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可以明显降低,有在这类患者中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脾胃不和证患者进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具体效果。方法:抽取60例脾胃不和证患者,脾胃不和证患者的就诊时间处于2021年6月-2024年6月之间。A组给予通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B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溃疡面积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脾胃不和证患者无效、有效、显效人数为4例、9例、7例,整体有效率为19(95.00),A组患者有效率在75.56%,可见结果达统计分析要求(P<0.05)。B组的腹痛缓解评分为1.0±0.3分,A组的腹胀缓解症状评分为 0.9±0.2分。结论:对脾胃不和证患者进行半夏泻心汤治疗可起到散结消痞、气机通畅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消化系统疾病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胃炎、胃溃疡、腹泻、便秘等。中医认为,这些疾病大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脾胃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脾胃健康,则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脾胃失调,则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那么,中医是如何通过调整脾胃来改善消化系统疾病呢?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艾灸与耳穴贴压联用治疗脾胃虚弱病人的实际效果。研究方法:本文选择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名脾胃虚弱病患,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名。对照组的病人接受了标准的治疗方式,而研究组的病人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艾灸和耳穴贴压的治疗,两组病人都接受了两个疗程的治疗。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他们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发现,在进行治疗之前,两组病人的症状得分相对应,其间的差距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的病人的症状得分明显少于对比组(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病人的副作用出现频率进行对比,其差距在统计上并无显著性(P>0.05)。总结:对于脾胃功能衰退的病人,艾灸和耳穴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地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