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及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7-76岁。单节段29例,双节段2例,其中L3/41例,L4/515例,L5/S114例,双节段L3/4和L4/51例。手术方法一侧症状者采用症状侧椎板关节突显露,双侧症状者采用双侧显露,以症状侧位主,经症状侧或症状较重的一侧椎间孔入路(TLIF手术)切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植骨后斜向置入单枚cage。结果术后获随访26例,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个月。26例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12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0.8分,术后一年时平均24.7分。优18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硬膜损伤2例,神经根损伤1例,无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枚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可保持椎间高度和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90例癫痫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抽签法。90例患者分为单药组a、单药组b和联合用药组3个组别。单药组a、单药组b分别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单药治疗;联合用药组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用药。观察指标(1)控制率;(2)副作用率。结果(1)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药组a、单药组b控制率更高,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单药组b控制率高于单药组a,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三组副作用率相似,χ2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癫痫均有效,但联合用药不增加副作用,且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单侧开创潜行减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小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DOI)、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腰背疼痛、压疮、下肢麻木发生率分别为2.44%、4.88%和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4.63%、19.51%和17.07%,P<0.05。结论在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治疗中,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且痛感不明显,推荐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入路双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人,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加压钢板治疗,给与实验组患者行单入路双重建钢板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5.48±33.21)min、(109.63±45.78)mL、(20.34±2.76)d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8.00%,较对照组32.0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肱骨干骨折患者实行单入路双重建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侧入路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1例,经皮伤椎仅行单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单枚可扩张球囊于伤椎,扩张球囊抬升终板,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记录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背痛缓解及活动恢复情况,观察是否有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21例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5~45分钟,平均30.6分钟,透视次数15~28次,平均21.5次,手术前后伤椎前部、中部高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背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均能术后次日自行下床行走,未发现并发症。结论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和术者放射暴露,对高龄患者特别有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单次硬膜外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麻醉手术麻醉效果的优劣。方法选择足月产妇8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I组采用单次硬膜外麻醉,Ⅱ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完全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评分,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单次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完全时间,麻醉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连续硬膜外(P<0.05),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组(P<0.05)但低血压发生率较连续硬膜外组高(P<0.05)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起效迅速,阻滞完全,在急诊剖宫产术中比连续硬膜外优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诱因。方法对我院2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呼吸系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此作为Ⅰ组.另选23例为Ⅱ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Ⅰ组使用三代头孢的比率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过度使用三代头孢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离阳性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护士在给患者翻身时是否省时节力,探讨翻身节力单在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并进行推广,减轻对护士的职业损害。方法对比同一护士在为同一患者采取两种翻身方法时单次翻身所需时间、单次翻身护理人员主观感受费力程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前后两次观察指标的比较分类数据的比较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正态分布的连续性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节力单组和对照组护士单次翻身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7,P=0.167),单次翻身主观感受费力程度方面,节力单组护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翻身节力单的使用可明显降低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脾肿大切除术前输入单采血小板的价值。方法将60例乙肝后肝硬化伴脾肿大患者根据血小板数量分为轻度33例、中度18例和重度9例,不同分度患者再随机分为输注血小板组(A组)和未输注血小板组(B组),比较A、B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①术前血小板分度重度患者中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应流量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均大于和高于A组(P﹤0.05)。②在B组中,术前血小板分度轻度和中度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术前血小板分度重度患者(P﹤0.05)。③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h、24h血小板计数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脾切除术前在掌握血小板输注指针的情况下输注单采血小板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且可短时间内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焦点与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后白内障患者视力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1例(64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7例患者(32眼),采用多焦点人工晶体;对照组24例患者(32眼),采用单焦点人工晶体。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远视力、裸眼中距离视力、裸眼近视力以及敏感度。结果采用了多焦点人工晶体的患者的裸眼中距离视力以及裸眼近视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以及裸眼远视力无统计学差异,但是观察组的敏感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焦点人工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体对白内障患者进行矫正对改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以及裸眼远视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多焦点人工晶体在矫正裸眼中距离视力以及裸眼近视力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焦点人工晶体,但敏感度出现了降低的现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单药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剂量强度。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0例。给予患者单药紫杉醇平均剂量强度为每周58.3mg/m2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单药紫杉醇治疗,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20例,无效(PD)14例。总有效率为43.33﹪。患者用药剂量强度大于每周58.3mg/m2有效率为44.2%;剂量强度小于每周58.3mg/m2,且大于52.5mg/m2有效率为47.6%。剂量强度小于每周52.5mg/m2有效率为0.对患者用药剂量强度的有效率进行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用药后不良反应均为Ⅰ-Ⅲ级,剂量强度减少会导致疗效下降,不良反应依旧。结论单药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剂量强度应按标准剂量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