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80例近期在本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对患儿产生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探析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研究所选取的8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有21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6.25%。通过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促使患儿治疗期间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激素及使用抑酸剂。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主要有GCS评分和血清白蛋白(p< 0.05;OR< 1)。结论: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对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究,并依据研究结果,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92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重度ARDS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6例)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常规护理,B组(46例)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护理后,B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优于A组, P<0.05;结论:对重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化气道管理对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本院1年内(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9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以干预管理方法差异分组,38例归入对比组(常规干预管理)、38例归入研究组(优化气道管理),对比评估管理效果。结果: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更少(P<0.05);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体温以及菌落总数均更低(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采取优化气道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白细胞计数、体温以及菌落总数。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对预防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病例筛选我医院接收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30例,将纳入的病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1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及时改善,依从性明显增强,患者呼吸频率改善显著,撤机时间也明显缩短,治疗期间发生的吸入性肺炎并发症也较少(P<0.05)。结论:对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身心舒适度,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产生率和舒适度指标更佳(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健康行为程式模型(HAPA)的细节护理在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ARDS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共计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评分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基于HAPA的细节护理)。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机械通气相关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学氧分压与吸入气氧分数比值(PaO2/Fi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程式模型的细节护理可使得重症肺炎ARDS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机械通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1月,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照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氧饱和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在氧合指数、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改善氧合指标及减轻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本院ICU行俯卧位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俯卧位角度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30例。A组常规角度俯卧位机械通气,B组30°俯卧位机械通气,C组45°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比三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标及VAP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PaO2、SaO2对比,B组、C组患者均高于A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PaCO2对比,B组、C组患者均低于A组患者,P<0.05。三组VAP发生率对比,B组、C组患者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角度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30°、45°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氧合指标,减少VAP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中7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其中,35例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管理,作为观察组;另外35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呼吸参数、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参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稳定于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结论: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护理方法更为优越,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稳定血压和心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患者的机械通气中血气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2年1月份至2023年1月份接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体位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的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精细化护理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予以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7.14%,明显要比对照组的28.57%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明显减少了ICU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象,缩短其住院时间,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完成干预后对肺部感染发生率等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2月收治的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研究;以投掷硬币法为依据展开临床分组;参照组(25例):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完成护理干预;研究组(25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完成护理干预;对比两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持续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持续时间、入住ICU时间较参照组有所缩短,程度明显(P<0.05);研究组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参照组有所降低,程度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护理期间,合理选择预见性护理模式展开,可将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持续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将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7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机械通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干预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结果机械通气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相近,P>0.05;干预后机械通气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2例,在选取的受检者中,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68.13±2.21)岁。根据随机数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医院获得性肺炎(VAP)的感染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有创通气的时间分别为(7.85±1.80)d、(16.52±2.01)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85±1.80)d、(25.52±2.01)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VAP的感染率分别为4%和2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0%,以上数据对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采取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