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具体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7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发内向,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新生儿75例作为对照组;临床对导致出现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临床研究具体的护理管理措施加以干预。结果胎盘因素的影响、患儿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出现了宫内感染的情况、脐带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母体贫血的情况、临床实施剖宫产、产妇的年龄较高及新生儿属于早产儿等均会导致新生儿表现出窒息的情况。临床通过研究有效方法加以护理管理后,在预防新生儿窒息方面获得显著效果。结论存在诸多因素导致新生儿最终出现窒息的情况,对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给予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密切关注,以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将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概率显著降低。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危险因素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窒息影响的相关因素和助产护理对新生儿的有效性。方法把我院收治的1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探究,分析引起新生儿出现窒息的原因,并分析助产护理的效果。结果在对新生儿产生窒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中,发现主要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因素有孕母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等,在进行了助产护理后,轻度窒息的婴儿有7例恢复,有3例为重度窒息患儿,在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中,有1例患儿救治无效死亡。结论新生儿窒息受到不同的因素的影响,如果出现了此类情况,应该强化预防,完善助产护理的措施,提高其恢复的效果。助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助产士 助产护理 复苏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足月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窒息组和对照组。窒息组分为A(重度窒息)组20例、B(轻度窒息)组45例,对照组为C组40例。所有观察对象在日龄24小时内、3天、7天采取外周静脉2ml,检测心肌标志物(CK-MB、CTn-I、pro-BNP)及48小时内检测TORCH及床旁心电图;对心肌损伤患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7天。结果1.窒息新生儿心肌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第1天心肌标志物水平,重度窒息组与对照组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观察窒息新生儿心肌标志物水平变化显示窒息组患儿随日龄增加,心肌标志物水平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且三个时间点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重度窒息组尤为明显。同种窒息程度,重度窒息组第3天心肌标志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第3天心肌标志物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重度窒息组心肌标志物水平、轻度窒息组心肌标志物水平、对照组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轻、重度窒息组治疗前后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轻度窒息组治疗、未治疗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程度随日龄增加逐渐下降,窒息程度越重,心肌损伤越严重;2.轻度窒息后心肌损伤可完全代偿;3.重视重度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治疗,疗程要足;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窒息 脑利钠肽前体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新生儿窒息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出生新生儿Apgar评分≤7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非干预组、苯巴比妥干预组。观察指标包括惊厥、死亡率、住院时间、CT改变、预后等,追踪观察1年以上。方法11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在入科6h内给予苯巴比妥15~20mg/kg静脉注射,12h后给予维持量5mg/kg,分两次静脉注射,共3~5天。结果苯巴比妥干预组在惊厥发生率上要明显低于非干预组;CT改变非干预组在早期(1月以内)明显高于苯巴比妥干预组,而在3月左右时两组无明显差异;预后干预组要优于非干预组。在死亡率和住院时间上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窒息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惊厥的发生率,并对早期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改善预后。但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上两组无明显差异。1对象和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破坏支气管管壁,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咯血分小量、中量和大量,而咯血不论其小、中、大咯血,甚至几口血因患者无力咯出也会导致窒息。咯血窒息主要为血液不及时咯出或血块阻塞呼吸道时可因窒息迅速致死。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生窒息,必需及时吸出血液或血块,解除呼吸道阻塞,才能挽救病人生命。

  • 标签: 大咯血 窒息 血氧饱和度 救治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评估新生儿窒息救治在产房中的应用与效果。本文探讨了新生儿窒息救治的关键问题和现有的应用方法。研究发现,产房中应用新生儿窒息救治的方法对于提高救治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在评估中,采用了多种指标和方法,包括救治效果评估、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和患者满意度评估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新生儿窒息救治在产房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受到患者和家属的肯定。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救治在产房的应用对于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中获得了积极的效果。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救治 产房 应用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8例出现心跳骤停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院内或院前心肺复苏,分析心肺复苏结果,探究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68例心肺复苏老年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30.88%。复苏开始越早,救治成功率越高;比较心肺复苏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平均肾上腺素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除颤8min前进行的救治成功率高于8min后(P<0.05);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相对高一些。结论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电除颤时机、病因等因素是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结果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急诊 老年患者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方法对麻醉恢复室2011年1~10月8000例患者在复苏期的观察及采取护理措施。结果8000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苏室全方位护理可帮助患者安全有效渡过围手术期,达到尽早康复的目地。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 复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抢救工作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82例,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功与失败因素。结果成功组急救反应时间较失败组显著缩短(P<0.05),成功组急救措施优于失败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工作给予重视,建立高效护理协助平台,配备优良先进设备,并注意其生物安全和卫生洁净度,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脏骤停 急诊 心肺复苏 成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猝死及心脏复苏进行临床分析,为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及心脏复苏抢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心脏复苏成功组(32例)和猝死组(6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脏复苏成功率、引起冠心病猝死的诱因、猝死的先兆表现。结果94例患者经心脏复苏抢救后,有32例为心脏复苏成功,心脏复苏成功率为34.0%;与心脏复苏成功组相比,猝死组患者的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因素的比率明显提高(p<0.05);与心脏复苏成功组相比,猝死组患者的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先兆表现比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猝死的诱因、患者的先兆表现与心脏复苏的成功密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猝死 心脏复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麻醉复苏室使用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工作状况进行分析,然后设计相关的预防对策,强化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方法将麻醉复苏室内部的护理工作开展状况的记录以及患者的投诉意见搜集在一起,然后筛选出常见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预防策略。结果通过研究比对各个护理阶段的安全护理报告,针对出现的隐患问题制定预防措施,保证相关政策能够落实到实处,提高医护护理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同时,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与表达沟通能力。结论经过对麻醉复苏室在护理工作开展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通过针对性的制定预防对策,最终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护理的质量,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与满意度。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安全隐患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2例急性心肌梗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治疗组心肺复苏后即静注尿激酶120-200万U、链激酶150万U或rt-PA50mg溶栓治疗。对照组进行心肺复苏除溶栓外治疗。结果治疗组12例溶栓后83%再通,住院死亡17%。对照组10例48小时无一存活。两组急救存活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1)。结论在不具备急诊血管重建的医院,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肺复苏溶栓治疗能明显提升住院存活率。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4-01摘要目的评价某院院内心肺复苏(cradiopulmonaryresusciation,CPR)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4年12月院内CPR病例。结果CPR成功率21.71%(84/387),其中成功脑复苏者71.43%(70/84)。结论CPR有助于挽救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生命,降低脑功能障碍后遗症发生风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照料者负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应狠抓院内CPR管理质量,提高抢救水平,试建立院外CPR资源管理机制。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低温治疗应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公认亚低温(28℃-35℃)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60年前低温治疗首次成功应用于心肺脑复苏。但由于低温治疗会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故此后有很长时间内无人将低温治疗作为复苏的手段之一进行研究,随着科技发展,亚低温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对改善院前心肺复苏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亚低温 心肺复苏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影响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EICU收治的86例心脏骤停且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6例心脏骤停患者经过开展心肺复苏抢救,成功56例(65.12%),失败30例(34.88%)。心率异常引起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较高,复苏时间≤3Min以及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均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结论E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主要有心脏骤停原因、复苏开始时间、肾上腺素剂量等。

  • 标签: EICU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患者入院一小时内液体复苏与创伤性休克的量效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0名患者中有33名患者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82.5%,其中有2名患者复苏成功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占总数的5.0%;另外7名患者由于创伤严重病死,病死率为17.5%。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入院一小时内复苏过程中输液量超过1.5L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明显高于入院一小时内复苏过程中输液量低于1L的患者(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必须以血液动力学稳定为基础,并要注意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纠正氧代谢紊乱,并对患者的低氧血症进行纠正,对组织利用及供氧进行改善。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