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该文认为,巴金对肺病的抒写基本贯串其小说创作的始终,肺病,在巴金的艺术观照下,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呼吸道传染病,而是一个重要的隐喻意象,蕴藏着极为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灭亡》中,杜大心的“病态”是肺病这种特殊生命体验影响下的性格发展和心理生成。

  • 标签: 巴金小说 意象 灵魂 小说创作 艺术观照 文化内涵
  • 简介:本文认为张爱玲的月亮意象的创造吸取了中西方文化与文学的不同内涵,创造了月亮的千面形象,特别是描写蚀月、具有杀气的蓝月亮与照得人心发慌的太阳般月亮意象,表现了月亮的奇异面,传达了某种荒诞意念,与其荒凉的美学观相一致,并由此观照人类的终极存在。

  • 标签: 张爱玲 月亮 荒凉
  • 简介:远在沙巴原始森林里工作的冰谷兄,来信邀我为他的诗集《血树》作序,我颇感踌躇。冰谷兄与我年纪所差无几,六十年代初已出道,出版过多部诗歌与散文集,他的成就早有定论。我们多次见面,都是在国内与国际的文学聚会上,他对诗的虔诚与谦虚态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现在,他的真诚邀请,也就使我难以拒绝。

  • 标签: 沙巴 诗艺 谈诗 历尽沧桑 十三年 马文坛
  • 简介:摘要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陶渊明笔下的意象无论是虚写还是实写,都不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着主观情感、抒发主体人生多种情绪体验的一种媒介,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意象,含蓄而又深刻地展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受与理解。此亦可以说是陶渊明在诗歌艺术中的一种天才创造,但前提一定是这众多田园意象切合诗人创作的需要。当他回归田园之后,触目可及的均是田园中的种种自然之物,而这些自然之物又恰似诗人自身的写照,它们符合了诗人表达自己的需求,由此,田园诗的创作顺理成章。

  • 标签: 陶渊明诗歌 典型意象 创作 作用
  • 简介: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其实是一场不动声色的世界革命,它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如今,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算不上什么高深的理论了,我发现那些穿着极酷的青春男女们根本不用去啃什么德里达、萨特或福柯等大师们玄而又玄的著作,却出口就是比后现代还后现代的语言.这毫不足怪,因为今天已经从理论玄思化转向了理论日常生活化.……

  • 标签: 对抗现代化 小说读 徐东小说
  • 简介:中国文学很早就与莲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中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郑风·山有扶苏》)的歌唱;《楚辞》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搴芙蓉兮木末"(《湘君》)、"因芙蓉而为媒兮"

  • 标签: 红楼梦 莲花 芙蓉 宝玉 宝钗 林黛玉
  • 简介:彝族是一个善于叙事的民族,从古籍《勒俄特依》到传奇文学《支格阿鲁王》再到李乔的成名之作《欢笑的金沙江》,彝族文学经历了神话、传说到纪实的转变过程。进入新世界以来,一大批受到现当代汉文化熏陶和影响的彝族青年作家从现实和生活入手,描绘多重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彝族人们的生活,本文拟从文学新批评的角度,分析和鉴赏当代彝族作家贾瓦盘加的双语小说集《滚动的情韵》里的意象。1963年,贾瓦盘加生于大凉山腹心地带喜德县。1984年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在凉山州文联工作至

  • 标签: 贾瓦盘加 彝族人民 小说集 双语小说 西南民族大学 彝族地区
  • 简介: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诗人、作家、画家、摄影家等,都是美的发现者.当他们在生活的偶然机遇中发现“美”的时侯,他们会砰然心动,甚至心房久久颤动而情感激荡,一时难以平复,随之产生一种强烈的将它诉之于笔端的创作冲动.这种创作冲动的产生,也就是灵感的降临,审美意象的萌发状态.所以说,美的发现过程,就是意象的受孕过程.意象是由主休的“意”和主体意识到的客体的“象”两个方面融汇组合而成.意因象而起,象乃意中之象.也就是说,意象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现.意象作为诗歌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范畴,在诗歌创作中,能否在生活的广袤原野上和主观感受的无边天地里追逐与捕捉到美的意象,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而评价一位诗人诗歌艺术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香港诗人王一桃在《关于〈热带诗抄〉的创作》中写道:“如果说,我在五十年代写的《马来亚狱中诗抄》大多是直抒胸臆的话,那么,九十年代写的《马来亚诗抄》就截然不同了.表现在我比较讲究意象和比较讲究语言.”下文对《热带诗抄》部分诗的观照,主要是从诗歌意象这个视点切入的.语言是传达文学意象的符号,因而借助语言表达的文学意象是间接性的意象.它不像直接借助物

  • 标签: 王一桃 审美意象 文学意象 听觉意象 马来亚 热带雨
  • 简介:女性和女性意识,是"五四"时期随着人类的解放大潮才出现的现代话语,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观念开始引入文学研究视野。女性意识,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 标签: 女性意识 外部世界 男权神话 池莉小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社会文化观念
  • 简介:路翎1942年发表了长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乍看书名,“饥饿的”这个词很容易令人误解,使人以为它不过是又一部政治性小说,不外乎谴责冷酷无情的地主和国民党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压迫。但从中国早期文学《诗经》开始(参见闻一多著作),直到16世纪的色情小说《金瓶梅》,“饥饿的”一词都具有性的含义。“饥饿的”指一种性渴望状态,性的满足与吃粮果腹是相似的。《饥饿的郭素娥》突出了性渴望这一主题,这使它与我们所能见到的大批政治性很浓的中国现代小说大相径庭。下面从小说摘录一小段露骨的描写以资证明:

  • 标签: 郭素娥 路翎 中国现代小说 性小说 文学技巧 使人
  • 简介:庞德(1885—1972)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和理论家,是英美诗坛意象派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国诗歌、古文典籍和儒家经典的译介在欧美文学界掀起了引进和学习中国文学的高潮。他的诗学理论、汉诗英译和诗歌创作,对英美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西方现代诗歌和诗学理论的发展。

  • 标签: 汉诗英译 意象派 庞德 树叶 棱镜 诗学理论
  • 简介:一想着写这样一篇短文,是因为在倮伍拉且的博客上读到他新近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因为我颂扬,青海湖的水不仅仅属于青海湖》。读罢这首诗,我感觉到,美丽深情的青海湖真的是把诗人的心打动了;诗人又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了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动,又来感动了我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读者。

  • 标签: 意象 音律 诗歌创作 同构 互动 青海湖
  • 简介:情形大致如此:甚至身为多年"杂食向"的文学爱好者,自以为在小说面前有些许阅历,笔者也不敢妄称读懂了凸凹的短篇小说《情度·人伦》。然而,为藏拙计,借其《人伦》中一语:"我已不是我",笔者迅速地"变形"为粗通一二叙事规则的文评写手,从而立即懂得了为何自己读不懂。因而下方的文字,可能会道小说家优点少,说阅读者不足多。亦不知这样冒失的文章逻辑,是否能站得住脚——

  • 标签: 小说叙事 心理意象 文评 文学爱好者 我的母亲 叙事语言
  • 简介:本文从剖析严歌苓小说中独特的审美意象入手,探讨了其小说的文化意蕴.本文认为,她在异质文化的窗口下抒写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的命运,具有深刻的悲剧美.同时,由于她对人性本质的关注,使她的写作超越了众多的平面化抒写.

  • 标签: 严歌苓 意象 异质文化 女性命运 悲剧
  • 简介:面对巴金的五本《随想录》,我常常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没有经常性的、难以消除的噩梦的困扰,巴金究竟有没有勇气和毅力,有没有必要抱着年老病弱之躯,顶着种种非难和压力,用几乎握不住的笔颤抖地写下40多万字的《随想录》?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的诗句“在一贫乏的时代里,诗人何为”时,首先指出的不是“诗人何为”的问题,而是“贫乏的时代甚至不再能体验自己的贫乏”,并认为这“乃是时代全然贫乏的特征”(《诗人何为?》,弓J自《诗·语言·思》第83页)。

  • 标签: 《随想录》 梦意象 民俗 荷尔德林 海德格尔 贫乏
  • 简介:闻一多对唐初五十年问诗坛上盛极一时的“类书式的诗”与遭到冷落的王绩诗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指出:“类书式的诗”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从六朝沿袭至唐的学术研究风气所致;王绩之所以“不被时人看重”而成为“局外人”,是由于他与陶渊明一样,其生活态度和艺术趣味不合时代潮流。这种将诗坛两极现象放入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流程中纵横考察的方法,体现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宏见卓识。

  • 标签: 王绩 闻一多 诗坛 初唐 局外人 唐诗研究
  • 简介:南宋陈起编《江湖小集》中的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历来少受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虽然《全唐诗补编》、《全宋诗》从中辑出了部分诗人的佚句,但对其文献价值尚无人研究。对《全唐诗》的校勘、辨别重出作品和辑佚作一些探讨,能够挖掘出《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被学人忽视的文献学价值。

  • 标签: 绍嵩 集句诗 全唐诗 校勘 辨重 辑佚
  • 简介:摘要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早期中国发展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关于他们的神话也是中国神话的核心,其中“人首蛇身”是记载和流传最多的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该形象的出现和流行与中国古代供奉的蛇图腾有着密切的联系。蛇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被许多部族视作图腾。文明的出现,国家的形成,蛇意象又逐步演化为龙意象,成为非凡力量的象征。中国神话中的蛇龙意象,折射出中国上古时代曾经有过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性的变迁,而伏羲、女娲神话及其形象就是这一巨大变迁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 标签: 伏羲,女娲 人首蛇身 蛇崇拜
  • 简介:《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美国的第一部悲剧”。本文讨论了该剧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命题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揭示了该剧中典型意象选择的合理性,进而在隐喻思维认知的层面上探讨了象征主义艺术手法之所以可以被观众理解并发生共鸣的根源及机制。

  • 标签: 主题 意象 认知语言学 机制 理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