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论语》中“文胜质则史”的命题,蕴含颇多。分而论之,不外“文”、“质”、“史”三个概念;合而论之,不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之初义是色、形、声、象等交错而成的修饰性形式,由此推出“言”、“辞”的区别。对文学来讲,“质”就是健康的人类情感和思想智慧,由此推出“性”、“质”(或本性、本质)的区分与联系。与远古的巫史传统密切相关,“史”的本义是奇崛瑰丽的想象。对历史来说,想象是辅助性的,对文学来讲,想象是主导性的。以此反观后现代史学的“史皆文”观点,它打破了历史记载表面的真实而深入到了更深一层的真实,不足之处则是消解了历史的真实性。我们认识其局限,才能取得“文”、“史”共荣的境界,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和谐境界。
简介: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侗族大歌被誉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民间音乐”,是侗族文化浓缩的精华.侗族大歌的洋洋外观是生命意志的本真活动,生命意志的跃动正是侗族大歌产生的源泉.产生和发展,就是把自然声音融入歌声来表达人的情感,结合多耶舞使个体的人走出日常生活的樊篱和束缚,消融在歌舞的洪流里,让个体生命的高歌成为集体的狂欢,达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大地的共生共在.侗族大歌既是酒神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婉转的旋律正是这种“意味深长之奥秘”.侗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侗家人通过对生存的深刻体验,在对生存的痛苦的反抗中形成了“艺术的形而上学”,是“此岸慰藉的艺术”.侗家人正是这种在侗族大歌的家园中放逐自己的酒神情绪,沉醉于审美的生活中.
简介: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了这一历史趋势。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全球化,对中国工业现代化具有不同性质的意义。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和理论批评,反映了中国工业现代化过程的社会现实,成为反帝反封建与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一翼。著名美学家和批评家、国内唯一审美文化杂志《美与时代》副主编贾玉民教授、刘凤艳主编的《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一书,以历史的与美学的批评方法为主旋律,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介了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发展成就,成为评介和探索中国工业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扛鼎之作。
简介:张法教授以其恢宏的学术视野、对中西方文化的精到把握,把探究这些体系性著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其美学风貌结合起来,通过一本或几本古代美学著作体现不同朝代的美学及体系性著作的特色。《体系研究》从西方式体系和概念出发,又充分考虑到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形态特点,有机地融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学史通史中对专著体系性阐发不够明显的缺点。《体系研究》体现了如下几点特色:第一,借助单个著作的体系研究把握中西哲学、思维模式的不同。第二,通过不同时代典型体系性著作呈现传统美学的文化脉络和理论体系。第三,以体系大线呈现从朝廷美学到士人美学演变的脉络。《体系研究》用西方的框架统合中国的材料,极好地突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性,做了一次富有创见的中西思想的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