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15日发生在赤峰机场的雷暴天气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此次雷暴天气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暖式切变和高空槽是本次雷暴天气的触发因子,低空西南急流使辐合加剧并迅速输送了水汽;低空槽前气流的突然增大对对流性天气预报有定的帮助,特别是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不仅增大了水汽输送的效率,迅速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还加剧了急流左侧区域的辐合;对流指数的统计经验阈值对雷暴天气预报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综合分析多种指数使预报效果更好;温度层结差并不能说明没有对流性天气,低空充沛的水汽条件能弥补这不足。

  • 标签: 雷暴 急流 指数
  • 简介:随着全国新代天气雷达网的建成,新代天气雷达在气象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机电体化的复杂系统,故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日益增多,这与发射机长期处于高功率、大电流的工作状态有关。为了更好地维护天气雷达,提高维修时效,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介绍常用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并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案。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检测结果 发射机 维修 常见故障 机电一体化
  • 简介:5月中旬,省局崔讲学局长与业务处、办公室的同志起赴海北州气象部门进行调研考察。期间,崔局长行先后深入到海晏、祁连、托勒、野牛沟、铁卜加、门源等气象站对海北州气象部门各项工作进行了指导并提出了要求。

  • 标签: 气象部门 海北州 调研 讲学 考察 气象站
  • 简介:针对2006年8月12日通辽市科尔沁区及附近的次突发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主要是由低层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切变造成的,同时地面天气图上较强的风向切变等微小系统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另外从物理量场上也充分解释了这次暴雨的动力成因及降水机制。

  • 标签: 突发暴雨 分析 结论 探讨
  • 简介:OSSMO软件自2005年1月1日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后,为地面测报业务人员减轻了工作压力.软件的系统集成度、运行效率较高,智能化较强,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发报出错的概率,但在使用OSSMO软件编发报文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 标签: 软件 报文 编发 系统集成度 业务运行 工作压力
  • 简介:在973“我国重大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安徽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等单位合作,在国内第一次利用我国生产的新代天气雷达,依靠中国科学家自己的力量开展了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提出了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订正的概率配对方法,发展了基于区域膨胀方法的退速度模糊方法,完善了涡度散度方法、VVP方法和变分方法等3种单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风场反演 天气雷达资料 系统研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双多普勒雷达
  • 简介:1引言受高空槽和低层切变东移及地面锋区的共同影响,2007年6月13~14日龙岩市大部(漳平除外)出现次大到暴雨过程(表1)。从12日20时至14日20时,全市50个自动站有37个站50mm,其中8个站≥100mm,最大雨量在上杭蓝溪126.8mm,其1小时最大雨量42.4mm。武平县受灾较为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约1.1亿元。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新代天气雷达回波图对此次降水天气过程做了分析。

  • 标签: 强降水过程分析 龙岩市 降水天气过程 自动站资料 直接经济损失 常规气象资料
  • 简介:龙岩新代天气雷达按雷达系统的设置方案,在红尖山雷达主阵地设置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系统(RPG)和主用户处理系统(PUP)两个子系统设置在龙岩市气象局防灾大楼内。红尖山顶至市局大楼直线距离16KM,垂直高差1150米。经省道围禾线至山顶盘山公路35公里,乘车1个小时。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龙岩市 通信方案 数据网 光纤 微波
  • 简介:为进步了解2009年6月5日发生在安徽的次飑线天气过程的流场结构,本文将两步变分法应用于安徽省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风场反演,并利用反演结果检验发生冰雹、大风以及闪电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预警条件。结果表明,该次天气过程主要受到东北冷涡的影响,另外高空西北冷气流和地面暖气流以及深层的垂直风切变促进了该次飑线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冰雹、大风以及闪电等强对流天气对应的些特征量关系符合相关预警条件。

  • 标签: 多普勒雷达 反演 强对流 冰雹 大风 闪电
  • 简介:介绍了气象预报警报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对未来专业气象服务的适应性.

  • 标签: 预报警报 气象信息 服务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气象部门自1983年实行“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以来,我国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了统规划、统布局、统建设和统管理,提高了气象工作的总体效益。气象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

  • 标签: 气象工作 国务院 气象部门 气象现代化 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
  • 简介:利用逐小时自动站资料、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24—25日河北承德地区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河北承德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地面自动站风场存在辐合中心,中尺度对流云团云顶TBB〈-60℃。雷达回波中心强度≥50dBz的红色线状强回波镶嵌在较强的片状回波中,并长时间随着回波主体移动;暖平流与风场辐合迭加的速度场配置及高低空急流的存在,是河北承德地区此次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WRF模式模拟了此次承德地区降水的水汽通量散度分布,低层水汽强烈辐合和聚集,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层辐散大于低层辐合,抽吸作用使垂直运动发展,大量水汽从低层向高层输送,促进强降雨的形成和维持。

  • 标签: 暴雨 WRF模式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 简介:利用个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海气耦合模式SINTEX-F(ScaleInteractionExperiment-FrontierResearchCenterforGlobalChangecoupledGCM)的多年回报结果,评估了该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区域,尤其是中国地区气候异常的预测潜力。与观测实况的比较结果表明:SINTEX-F模式对夏季降水、500hPa高度场和地表气温都有定的预测技巧,但是相比而言降水与高度场的回报技巧要高于地表气温;而且耦合模式对东亚地区气候异常的主要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也有较好的预测潜力,对500hPa高度场效果较好;对降水异常的年际变化也有定的预测潜力,尤其是我国中部地区效果较好,但是模式预测的降水异常的幅值较观测相对偏弱;此外对我国西部的极端气候也有定的预测潜力。

  • 标签: 海气耦合模式 夏季气候异常 季度预报 预测潜力
  • 简介:2011-2012年冬季欧洲的严寒再次提醒人们出现寒冷气候的可能性。因此,近年来太阳活动的减弱尤为引人注意。Solanki等指出,从2008年开始的太阳活动11a周期第24周,可能与1913年开始的第15周到23周不同,特别与第20周大为不同。图1给出沃尔夫数(黄色)及群太阳黑子数(蓝色)。

  • 标签: 太阳活动 极小 太阳黑子数 寒冷气候 严寒
  • 简介:目前我省有嘉兴、丽水、平阳等九个台站组成省级产量预报纵向信息网。要求各台站在发地面气象旬(月)报中增编地方补充段(即444××段)、并且规定前五组电码要由观测员编报。而现用的DMCX程序中无此机编功能,观测员在每次编发旬(月)报时,只能将这五组用手工编报。这样做既不便又容易造成人为的电码错情,对于些已用PC-T接口自动传报

  • 标签: 地面气象 DMCX 产量预报 观测组 员在 计算机才能
  • 简介: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内蒙古沙尘暴监测站的沙尘暴器测资料,对2010年3月19~20日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暴发生前,大气层结稳定并不利于对流的发展。但在700hPa至500hPa的强冷平流与850hPa以下层次的平流差异有利于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大,强冷平流的作用使其中心以下层次形成热力不稳定层结,是沙尘暴发生的有利层结条件。当干对流风暴发生并形成沙尘暴天气时,不稳定能量释放,使该层大气趋于中性层结即混合层,混合层可能是其间的个平衡态。对流层中低层冷平流的强度、位置和层次,定程度上影响着混合层的厚度和沙尘暴的强度。过程中混合层以下气层温度下降的比较快,加之沙尘暴顶层短波辐射有增温效果,在混合层顶(约500hPa处)出现逆温盖。强冷空气活动是引发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天气的发生伴随着地面剧烈降温,相对湿度骤降,气压涌升,地面风速直接影响沙尘暴强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能更加精细的反映和描述沙尘暴强度的变化。粒子散射系数的变化趋势和PM10浓度的变化趋势非常致,沙尘暴阶段,散射系数基本在1000Mm-1以上,达到强沙尘暴强度阶段,散射系数基本在2000Mm-1以上。

  • 标签: 沙尘暴 PM10 粒子散射系数 观测
  • 简介:本文介绍微机自动挑选组合因子的方法。根据逐步回归的思路,在组合选点过程中,引进、对比、剔除试验交替进行,最后在有限区域格点要素场内分别得到相关“最好”的“关键区”块状因子和梯度(锋区)因子。

  • 标签: 锋区 基准点 点过程 模式预报 预报模式 相关系数
  • 简介:本文用气象科学研究院胡志晋编写的积云维定常模式和1987—1988年岷县防雹试验基地的资料,在PC—1500计算机上对甘肃岷县冰雹天气做数值模拟,对模拟物理量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较准确的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方程。应用此模式进行冰雹天气短时预报(12小时以内),准确率达到65%。探空资料为岷县防雹试验基地每日09时高空探测所得。地面和雹日资料由岷县气象

  • 标签: 短时预报 冰雹天气 防雹 探空资料 甘肃岷县 试验基地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09年11月10—12日石家庄地区出现的次历史同期罕见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属典型的东北回流型降雪,地面从贝加尔湖南下冷高压与中国河套低压倒槽、700hPa暖式切变线和500hPa高空槽是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与超低空东北急流耦合,在为暴雪提供水汽和热量输送的同时加强了抬升运动。水汽的垂直输送导致局地比湿显著增大,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以及强劲的上升运动是暴雪的动力条件,降雪强度最大时段对应上升运动的强盛发展阶段。暴雪开始阶段云水含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方面显示了水汽的迅速增加与爬升,另方面也说明了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不容忽视。850hPa温度低于700hPa,有利于水汽经过此层时被凝华成固态。逆温层提前24h出现,而且暴雪最强时段内两层温差均为5℃以上,这对暴雪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 标签: 暴雪 东北回流 切变线 上升运动 水汽条件 温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