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巩膜瓣缝合方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25例(25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3例,采用巩膜瓣间断缝合方法;对照组,12例,采用巩膜瓣连续缝合法,对比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周UBM检查,两组睫状体脱离均复位且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眼压、视力和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散光为(1.25±0.56)D和(0.78±0.55)D,低于对照组的(2.10±0.64)D和(2.51±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0,0.075;P=0.002,0.016)。结论巩膜瓣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均可有效复位睫状体,间断缝合法能更好的避免术后大度数散光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保守治疗严重胸外伤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 2016年 5月 ~ 2020年 6月收治的 95例严重胸外伤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按奇数偶数法分为对照组 (47例 )和治疗组 (48例 )。传统保守治疗为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为治疗组。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肺部并发症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 2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 48h、 72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镇痛药使用量少,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由肋骨骨折引起的严重胸廓创伤较保守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能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人胃癌手术治疗应用鼻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方法 针对本院自 2017年 2月 -2018年 3月收取的 102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照抛硬币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1例,前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后者应用鼻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支持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指标要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分析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是低于观察组的,数据分析有统计价值。结论 针对胃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需要给予鼻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人工流产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组、DP组和SP组,每组100例。P组患者接受0.9%氯化钠滴鼻,静脉注射0.9%氯化钠和丙泊酚;DP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滴鼻,静脉注射0.9%氯化钠和丙泊酚;SP组患者接受0.9%氯化钠滴鼻,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比较三组间手术时间、缩宫素用量、苏醒时间、苏醒至离床时间、苏醒至出院时间、失血量、吸出组织质量、丙泊酚追加量、丙泊酚总量、宫缩痛评分、不良反应、医生满意率、患者满意率和手术条件满意率等。结果三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至离开手术床时间、苏醒至出院时间、吸出组织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失血量、缩宫素用量、丙泊酚追加量和丙泊酚总量明显低于P组和SP组[(5.0 ± 3.2)ml比(7.5 ± 3.8)和(10.0 ± 3.4)ml、(7.0 ± 3.3)U比(10.0 ± 3.1)和(12.0 ± 2.9)U、(0.52 ± 0.02)mg/kg比(0.81 ± 0.04)和(0.75 ± 0.02)mg/kg、(1.5 ± 0.3)mg/kg比(2.8 ± 0.4)和(2.6 ± 0.5)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术后即刻、术后15 min和术后30 min宫缩痛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和SP组[(3.1 ± 0.2)分比(5.1 ± 0.9)和(3.9 ± 0.3)分、(3.0 ± 0.6)分比(5.0 ± 0.7)和(3.8 ± 0.8)分、(2.8 ± 0.3)分比(5.0 ± 0.5)和(3.3 ± 0.4)分],SP组明显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医生满意率、患者满意率和手术条件满意率均明显高于P组和SP组[95.0%(95/100)比10.0%(10/100)和60.0%(60/100)、75.0%(75/100)比15.0%(15/100)和65.0%(65/100)、90.0%(90/100)比30.0%(30/100)和80.0%(80/100)],SP组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不仅可以产生有效的镇静抗焦虑作用,还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和失血量。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与静脉注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相比,患者和医生满意度评分更高,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超声引导 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入住 于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 的 50 例接受鼻空肠管置入术的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盲插鼻空肠管置入术)和实验组(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每组各有 25 例患者,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置入术的成功率。 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两组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传统的盲插鼻空肠管置入术与新型的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相比,新型的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可以明显提高鼻空肠管置入术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二次伤害的可能性,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首选肠管置入方法,值得在各级医院积极推广和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中医正骨手法在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本院一共收治 92 例 胫腓骨骨折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 观察组 46 例的骨折治疗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 P<0.05 )。 观察组 46 例的骨折疼痛缓解时间、肿胀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 对照组 ( P<0.05 )。 结论: 在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中应用中医正骨手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折治疗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138例(139肘)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45.32±15.02)岁(18~69岁);男56例,平均年龄(39.43±14.46)岁(18~69岁);女82例,平均年龄(49.07±14.07)岁(18~69岁)。采用AO/OTA分型:B1型5肘;B2型6肘,鹰嘴截骨1肘;B3型48肘,鹰嘴截骨28肘;C1型12肘;C2型37肘,鹰嘴截骨21肘;C3型31肘,鹰嘴截骨31肘。应用X线片评估术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上肢功能评分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估肘关节功能。对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入院时空腹血糖、体重指数、骨折AO/OTA分型、手术中是否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及术后是否口服吲哚美辛等可能影响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获随访平均(14.26±3.83)个月(12~2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愈合不良。肱骨远端骨折及尺骨鹰嘴截骨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内固定物松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99.35°±28.72°(135° ~0°),MEPS评分(91.71±9.36)分(60~100分),DASH评分(6.71±8.25)分(2.88~41.66分)。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前臂旋转轻度受限,旋前50°,旋后30°,其余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均正常。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09)、空腹血糖(P=0.005)、尺骨鹰嘴截骨(P=0.016)、手术时间(P=0.016)、骨折分型(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3型骨折较其他类型的异位骨化发生率更高(P=0.049)。受伤至手术时间≤6 d与>6 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是否口服吲哚美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尺骨鹰嘴截骨和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16)。结论影响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尺骨鹰嘴截骨和空腹血糖,吲哚美辛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复杂骨折的创伤更重,手术中常需要尺骨鹰嘴截骨以利于关节面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内固定,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8 年 11 月 ~2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加速康复(ER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18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单纯鼻胃管减压并营养支持105例(A组),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113例(B组)。分别针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比较两组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等血液指标;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时长、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停留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2002)评分、身体质量指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置管当日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置管后7 d的血清白蛋白水平[(30.3±4.5)g/L对比(28.4±3.3)g/L,P=0.001]、总蛋白水平[(64.7±5.0)g/L对比(63.0±4.2)g/L,P=0.010]、营养液摄入量更高(P<0.001),而输液量更低(P<0.001)。置管后14 d B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33.2±3.7)g/L对比(31.1±4.2)g/L,P=0.009]较A组偏高,输液量偏低(P=0.001)。术后B组较A组出现呕吐[22.1%(25/113)对比37.1%(39/105),P=0.015]、误吸[9.7%(11/113)对比21.9%(23/105),P=0.013]的比率降低。B组的NICU停留时间[(7.6±4.2)d对比(9.1±5.1)d,P=0.019]和非手术治疗费用[(7.12±3.58)万元对比(9.72±5.37)万元,P<0.001]少于A组。结论在ERAS理念的指导下,应用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同时还可有效降低NICU停留时间和非手术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留置鼻胃管管饲法(CNG)和留置鼻食管管饲法(CNE)两种方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留置管饲方法的不同,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NG组和CNE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针灸、电疗及吞咽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在此基础上,入院后CNG组采用传统的CNG管饲法为患者提供营养,而CNE组则采用CNE管饲法为患者提供营养,直至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经吞咽治疗师评价能够安全进食即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分别于置管前和置管30 d后,观察2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便秘等并发症的情况,并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置管前,CNG组和CNE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10.00%和6.67%)、胃食管反流(13.33%和13.33%)、吸入性肺炎(26.67%和20.00%)、便秘(23.33%和16.67%)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30 d后,CNG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33.33%和43.33%)较组内置管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的发生率(50.00%)明显高于组内置管前(P<0.05)。而CNE组患者置管30 d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3.33%、10.00%、13.33%和16.67%)均较组内置管前有所降低(P>0.05),且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明显低于CNG组(P<0.05)。CNG组和CNE组置管前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分别为(2.73±0.87)和(2.80±0.96)分;置管30 d后,CNG组和CNE组的FOIS评分分别为(3.57±0.63)和(3.60±0.93)分,较组内置管前均有明显增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NG管饲法相比,CNE管饲法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还可减少吞咽障碍患者管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CT影像特征。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37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视为参照组,将同期于本院就诊的37例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视为研究组,为患者均实施CT检查,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灶位置主要在上颌窦,病灶发生位置比较无显著差距(p>0.05)。入选患者CT影像均具有鼻窦壁增厚、鼻窦内软化组织影及钙化灶的特征,但是研究组患者中液平特征的患者数量居多,与参照组数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窦壁破损程度比较方面,研究组患者重度及广泛性受损患者数量高于参照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多具有受累鼻窦壁增厚,鼻窦内软组织影及钙化灶等CT影像特征,部分患者具有液平的特征,且患者鼻窦壁损害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6月— 2018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60~93岁,平均69.72岁。致伤原因均为扭伤。内踝骨折3例,外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6例,三踝骨折13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5例,旋后内收型4例,旋前外旋型16例,旋前外展型1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踝及后踝骨折以钢板固定,粉碎性后踝骨折采用钢板辅以空心钉固定,粉碎性内踝骨折辅以钢板进行有效支撑,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主观满意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23.6个月。手术时间为30~95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150 ml,平均70 ml。患者术后骨折复位均满意。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31.9±11.4)分,较术前(84.4±10.8)分显著提高(P<0.01),其中优5例,良17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末次随访时VAS为(9.23±0.28)分,较术前的(1.85±0.73)分显著降低(P<0.01)。5例出现不同程度踝关节僵硬,经康复治疗功能恢复;2例内踝骨折功能康复过程中出现骨块移位,不影响功能。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应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018 年 1月至 2018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 88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内固定组,每组患者 44例。微创组患者行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内固定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 Kofoed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患者的优良率为 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11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66.67%),手术时间[(69.87±3.46)min]和并发症发生率(5.26%)均短于、低于对照组[(90.14±7.47)min、1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6、5.211,t=18.589,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钢板内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术与传统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我院骨科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 收治的 72 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 36 例。 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 8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较好,明显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高压氧(HBO)处理对经皮撬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PPRCSF)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CF)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毓璜顶医院收治的81例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前常规治疗,主要为抬高患肢、抗生素治疗、七叶皂苷钠和甘露醇等消肿治疗,待患者足跟皱褶试验阳性时进行PPRCSF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予以HBO治疗,其他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术后第8天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切口肿胀、皮温低、表皮水疱、皮缘色暗等血运不良发生情况。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AOFAS)及Maryland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并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Bohler和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切口血运不良率(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29.73%)(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AOFAS、Maryland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OFAS、Marylan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明显增大,Gissane角明显缩小,跟骨高度降低,跟骨宽度增大(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宽度和跟骨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HBO处理联合PPRCSF治疗SandersⅡ、Ⅲ型CF有利于患者术前组织肿胀消退,促进术后创面及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