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身麻醉对妇产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妇产科患者 126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进行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63例 ,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模式 ,实验组应用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模式 ,从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出血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出血量等方面的比较上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 (P<0.05)。在手术前 24h,两组的基本症状没有显著差异 (P>0.05),在手术后 24h、 72h,对照组患者 MMSE评分都低于实验组 ,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妇产科患者的手术治疗中 ,应用全身麻醉模式的效果更为显著 ,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值得应用。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喷他佐辛和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择期椎管内麻醉 60例患者, ASAⅠ~Ⅱ级,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两组患者椎管内麻醉效果确切之后,观察组给予喷他佐辛 30 mg加入 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 0.5 μg/kg加入 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记录两组的镇静评分,寒战、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以及心动过缓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刻点 Ramsay镇静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喷他佐辛和右美托咪啶单次静滴都可以良好的辅助椎管内麻醉术中镇静,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行下肢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用药前(T1)及用药后20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时(T5)的应激反应(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及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4~T5时的肾上腺素水平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2~T5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率为15.79%低于对照组的44.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行下肢手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椎管麻醉后给予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手术开始、牵拉腹膜、牵拉内脏和手术结束时点患者MAP、心率、SpO2及Ramsay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在各时点并无明显变化,观察组MAP、HR在T1及T2显著升高,之后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amsay评分由T0至T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实行椎管内麻醉后加注右美托咪啶,可以显著降低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的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根据肿瘤侵袭部位不同,5例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瘤首先给予后正中入路或与经胸联合入路的手术切除,术后分别给予不同疗程的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结果常规及免疫组化病理检查使PNET得以确诊;5例患者除1例生存至今33个月外,其余虽经综合治疗,仍相继出现原位和(或)胸腔、肝脏、肺部等转移,分别在术后14~20个月死亡。结论MRI检查有助于椎管内PNET定位诊断,确切的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及早手术是其首选治疗,辅助放疗和化疗对预防和延缓PNET的复发有益。目前椎管内PNET患者预后差,有效的治疗新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椎管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治和预后,提升对该病的总体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经病理证实椎管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结果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全切,9例近全切,2例大部切,随访到12例,随访11~131个月(平均57个月),有9例术后行普通放疗,有5例死亡,其中2例发生转移,其余7例存活目前生活自理。5年存活率及复发率分别为87.5%,37.5%。结论椎管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为恶性肿瘤,手术应尽量全切,术后建议行放疗。鉴于其易复发和转移,经积极治疗的患者术后仍应定期复查。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产妇麻醉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其术后神经受损的可能原因,为临床防治椎管内麻醉引起的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6年9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手术的78例产妇,调查产妇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分析神经损伤相关因素。结果80例参与调查的产妇,出现神经损伤64例,占80%,其中短暂神经综合征35例,脊神经损伤15例,马尾综合征占9例,硬膜外血肿占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感组和无异感组神经损伤发生优势比为6.321,相对危险度为4.259,相对安全度为0.853,异感组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异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感和水肿程度OR值分别为14.256和0.362,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熟练椎管内麻醉技术,减少异感发生率,有利于减少产妇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且产妇孕期轻度水肿有保护作用。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2 4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 200例。观察组给予椎管内分娩镇痛,对照组采取自然分娩(未行分娩镇痛)。结果:两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长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发热率、羊水污染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目的探讨脊膜瘤老年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1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脊膜瘤老年患者(年龄60—84岁)的临床资料;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56例患者中术前McCormickI级6例,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V级3例。结果肿瘤位于硬膜下髓外55例(98.2%),完全位于硬膜外1例(1.8%);56例患者中38例(67.9%)肿瘤位于胸段。55例(98.2%)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McC0rmick分级改善者31例(55.4%),不变者19例(33.9%),恶化者6例(10.7%)。术后随访3个月至7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老年脊膜瘤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患者术前脊膜瘤误诊率高,术前大多数患者有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多位于胸段及脊髓腹侧及腹外侧,且部分质地坚硬,显微手术应精细操作,尽量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