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中药汤剂对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中选择1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71例)和对照组(69例),分别给予中药汤剂和口服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肝功能ALT(IU/L)、AST(IU/L)、ALB(g/L)(36.465.09)、(36.705.85)、(34.435.17),对比对照组具有一定优越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氧指标(mol/L)、NCT(s)和DST(s)分别为(13545)、(748)、(8.40.7),而对照组对应为(15249)、(829)、(7.31.4),且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中药汤剂对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治疗存在治疗作用,有研究利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肝衰竭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35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人工肝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TBIL、Cr、CHE、PTA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71%、9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7.14%、7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相比,其在肝衰竭治疗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采取鼻内镜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资料50例,50例患者全部接受鼻内镜治疗,总结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VAS评分以及鼻内镜LundKenedy评分情况、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患者治疗之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后的LundKenedy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0例患者治愈率为96.0%,所有患者没有出现鼻泪管阻塞性并发症以及脑脊液鼻漏现象,同时腔内没有产生脓状分泌物以及真菌团块,此外患者的头痛、鼻塞以及脓涕等临床症状全部消除。结论针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采取鼻内镜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减少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能够保存患者鼻窦的生理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难治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8例难治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采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59例,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1%、67.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C反应蛋白(CRP)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枸地氯雷与联合非索非那定联合用药方式对难治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研究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炎症因子分泌,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临床使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并对比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患者80例(91眼),经颅脑CT排除重度颅脑损伤,证实视神经损伤存在,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甲泼尼龙组(40例)、地塞米松组(40例),甲泼尼龙组1000mg静滴,3天后减量;地塞米松组30mg静滴,3天后减量,两组均使用甘露醇静滴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部分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率分别为54.55%和3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甲泼尼龙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受伤后只要无禁忌症,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孕周非治疗性早产产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治疗性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孕周将产妇分为28~33周组和34~36周组,每组40例。观察产妇早产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产妇年龄、产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产妇中,胎膜早破51例,先兆早产病史41例,先兆流产史40例,孕期阴道炎28例,未规律产前检查22例,双胎妊娠12例,盆腔手术史10例,孕期负性事件8例,分别占总数的63.8%、51.3%、50.0%、35.0%、27.5%、15.0%、12.5%、10.0%。其中34~36周组产妇的胎膜早破、孕期阴道炎、双胎妊娠比例均显著高于28~33周组(P<0.05),但两组产妇的先兆流产史、先兆早产病史、盆腔手术史、未规律产前检查、孕期负性事件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治疗性早产产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胎膜早破,孕期阴道炎、双胎妊娠也对产妇分娩造成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未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4例未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医学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22例患者。观察组在术前24~72小时持续为进行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术前以及术后每天均需要服用300mg的阿司匹林以及75mg的氯吡格雷,并且术前需要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钙(1次/12h),适当用β受体阻断剂、ACEI以及他汀类调脂药物。对照组患者则除不用替罗非班外,其余药物均与观察组相同。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刺穿处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心绞痛以及二次心肌梗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9.09%,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36.36%,两个小组的最终数据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