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仅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肝脏表现,也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病等密切相关。针对NAFL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探究其临床特征及实验指标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大连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NAFL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4例,匹配对照组9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及检验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三酰甘油较对照组升高(22 U/L比17 U/L、23 U/L比17 U/L、179 U/L比173 U/L、1.680 mmol/L比1.450 mmol/L),而同型半胱氨酸、白蛋白(ALB)、肌酐、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较对照组降低[11.2 μmol/L比12.2 μmol/L、41.5 g/L比43.5 g/L、54 μmol/L比60 μmol/L、(4.657 ± 0.599) pmol/L比(4.850 ± 0.574)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ALB与NAFLD发生呈独立相关。结论BMI、糖尿病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ALB为独立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社区60~75岁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预防和治疗老年NAFL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3月9日至2018年3月8日在上海市嘉定区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60~75岁NAFLD患者1 894例作为研究组。连续纳入同期与研究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无NAFLD老年患者1 89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BMI、腰围、血压、血生化等指标,询问合并疾病史。采用χ²检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NAFLD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BMI、腰围、心率、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27±3)比(24±3)kg/m2,t=26.139;(89±8)比(82±8)cm,t=24.398;(75±11)比(74±11)次/min,t=2.370;(87±10)比(85±10)mmHg(1 mmHg=0.133 kPa),t=7.8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5.9±2.0)mmol/L比(5.3±1.5)mmol/L,t=10.438;(6.2±1.2)%比(5.9±0.9)%,t=11.654;(24±16)mmol/L比(18±15)mmol/L,t=11.915;(23±11)mmol/L比(22±13)mmol/L,t=4.300;(342±84)mmol/L比(307±80)mmol/L,t=13.189;(5.3±1.1)mmol/L比(5.1±1.0)mmol/L,t=6.073;1.71(1.29,2.35)mmol/L比1.17(0.91, 1.57)mmol/L,Z=37.261; (3.4±0.9)mmol/L比(3.2±0.9)mmol/L,t=6.984],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70±17)mmol/L比(71±18)mmol/L,t=-2.712;(1.3±0.3)mmol/L比(1.5±0.4)mmol/L,t=-16.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研究组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53.8%(1 019/1 894)比43.4%(822/1 894),χ²=41.013;16.7%(317/1 894)比11.3%(214/1 894),χ²=23.237;48.3%(915/1 894)比18.0%(341/1 894),χ²=392.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0~75岁女性(OR=2.348,95%CI:1.917~2.876)、高BMI(OR=1.143,95%CI:1.099~1.189)、甘油三酯升高(OR=1.894,95%CI:1.716~2.0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3.066,95%CI:2.359~3.983)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1.276,95%CI:1.175~1.386)等13项因素可能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影响NAFLD的因素复杂,全科医生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NAFLD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LH)临床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548例胰岛素治疗≥半年的糖尿病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胰岛素注射时长等资料。采用临床检查(视、触诊)和超声检查法筛查LH。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548例患者中,418例临床检查发现LH,478例超声检查发现LH,390例两种方法同时发现LH。高频超声检查对LH的检出率高于临床检查[分别为76.3%(418/548)和87.2%(478/548),χ2=59.998,P<0.01]。LH超声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三种类型:高回声型、等回声型和低回声型及5种亚型,最常见为无血流、无包膜,伴边界不清晰的均匀一致的团状高回声型[65.9%(315/478)]。与仅超声发现的LH相比,临床检查和超声检查同时发现的LH其平均深径,长径、宽径、面积均增高,其中宽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7(7.66,13.21)和13.47(8.70,18.22)mm,Z=-2.135,P<0.05]。结论除临床检查以外,高频超声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筛查的重要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 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 nmol/L,维生素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素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素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素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体检人群脂肪肝患者生活方式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人员中脂肪肝患者12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生活方式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疗效。结果:从患者体重指数及脂肪生化指标方面统计显示,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得到改善,数据统计具有差异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脂肪肝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强化认知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健康习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鸢尾素在小鼠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化及棕色脂肪组织(BAT)的作用以及对饮食诱导的肥胖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C57/BLKS/J雄性小鼠,分别进行正常饮食喂养(NCD)和高脂饮食喂养(HFD)。将两种小鼠分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鸢尾素(0.8 ng/g,200 μl),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体积(200 μl)磷酸盐缓冲液,连续干预14 d。每日定时采集小鼠的食物摄入量及体重等指标。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进行取材,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脂肪组织脂泡大小、活性改变。分析特异性棕色化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量来评估不同浓度(0、20和40 nmol/L)鸢尾素在体外对白色及棕色脂肪细胞的干预效果。为评估鸢尾素是否具有改善代谢的功能,对HFD的小鼠进行血清学指标和肝脂肪变性的监测。结果在体外成功培养并鉴定原代白色及棕色脂肪细胞。NCD小鼠中,动物活体显示在接受干预后两组小鼠体重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比对照组为(-0.78±0.98)比(0.27±0.55)g,P<0.01]。离体组织病理显示,实验组白色脂肪细胞面积较小[实验组比对照组为(14.78±8.44)比(29.49±12.97)μm2,P<0.05];实验组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滴较大,且UCP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HFD小鼠中,实验组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分别为(7.18±0.41)比(13.48±2.07)mmol/L,P<0.01;(2.38±0.26)比(3.89±0.93)mmol/L,P<0.05],实验组肝细胞内脂滴含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为(2.73±1.96)%比(14.04±6.29)%,P<0.001]。结论低剂量鸢尾素能够促进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同时能激活BAT,从而产热减轻小鼠体重;并且能够改善饮食引起的小鼠肥胖和相关的代谢紊乱。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纳入NAFLD组,另选同期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非NAFLD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NAFLD组相比,NAFLD组BMI、TC、TG、LDL-C、SUA、ALT、右颈动脉IMT、HOMA-IR明显上升,尿酸清除率水平下降,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WHR、左颈动脉IMT、AST、BUN、Scr、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TG、SUA、右颈动脉IMT、HOMA-IR水平是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NAFLD发病与BMI、TG、SUA、右颈动脉IMT、HOMA-IR水平相关,临床诊治可重点监测上述指标,给予综合防治,以减少T2DM合并NAFLD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社区60~75岁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预防和治疗老年NAFL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3月9日至2018年3月8日在上海市嘉定区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60~75岁NAFLD患者1 894例作为研究组。连续纳入同期与研究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无NAFLD老年患者1 89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BMI、腰围、血压、血生化等指标,询问合并疾病史。采用χ²检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NAFLD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BMI、腰围、心率、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27±3)比(24±3)kg/m2,t=26.139;(89±8)比(82±8)cm,t=24.398;(75±11)比(74±11)次/min,t=2.370;(87±10)比(85±10)mmHg(1 mmHg=0.133 kPa),t=7.8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5.9±2.0)mmol/L比(5.3±1.5)mmol/L,t=10.438;(6.2±1.2)%比(5.9±0.9)%,t=11.654;(24±16)mmol/L比(18±15)mmol/L,t=11.915;(23±11)mmol/L比(22±13)mmol/L,t=4.300;(342±84)mmol/L比(307±80)mmol/L,t=13.189;(5.3±1.1)mmol/L比(5.1±1.0)mmol/L,t=6.073;1.71(1.29,2.35)mmol/L比1.17(0.91, 1.57)mmol/L,Z=37.261; (3.4±0.9)mmol/L比(3.2±0.9)mmol/L,t=6.984],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70±17)mmol/L比(71±18)mmol/L,t=-2.712;(1.3±0.3)mmol/L比(1.5±0.4)mmol/L,t=-16.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研究组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53.8%(1 019/1 894)比43.4%(822/1 894),χ²=41.013;16.7%(317/1 894)比11.3%(214/1 894),χ²=23.237;48.3%(915/1 894)比18.0%(341/1 894),χ²=392.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0~75岁女性(OR=2.348,95%CI:1.917~2.876)、高BMI(OR=1.143,95%CI:1.099~1.189)、甘油三酯升高(OR=1.894,95%CI:1.716~2.0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3.066,95%CI:2.359~3.983)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1.276,95%CI:1.175~1.386)等13项因素可能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影响NAFLD的因素复杂,全科医生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NAFLD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通过字母分配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一组运用泄浊化瘀方治疗,为A组;另一组运用硫普罗宁片联合壳脂胶囊进行治疗,为B组,每组各分60例患者。经过8个疗程不同的治疗方式,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研究。结果:经过统计学对比以后发现,A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比B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眶隔脂肪合理化释放再应用在眼袋整复术中的疗效。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抽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使用线雕提升术与自体脂肪填充术产生的面部年轻化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塑形外科在2020.01-2020.06期间接待的进行面部年轻化手术的患者70例,分为普通组和联合组,各35例。其中为普通组提供线雕提升术,联合组加用自体脂肪填充技术,最后对比产生的面部年轻化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的面部年轻化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普通组,对比均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及脉冲多普勒频谱(PW)在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两种方法联合诊断评估肝纤维化的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者308例为实验组,并随机选择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肝脏ARFI测值及PW各参数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ARFI测量所得的SWV参数及PW测量所得的血流动力学各相应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ARFI肝脏剪切波速度值 VTQ随之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行为疗法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用掷硬币的方法进行分组,取60例甲组,60例乙组。乙组采用常规治疗法,甲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行为疗法,反复进行医学指导的方式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如熬夜、抽烟、过量脂肪摄入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半年后,甲组患者和乙组相比肝功能、体重指数、腰臀比等各项指标恢复更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为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后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6(FABP6)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0对膀胱癌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织中FABP6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了48例膀胱癌和21例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FABP6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研究FABP6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时分析FABP6的表达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的FABP6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01),FABP6的蛋白表达亦表现出相同的趋势(P<0.01)。FABP6蛋白表达增加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1、0.037)。同时,FABP6蛋白的表达上调与膀胱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P=0.041)。结论FABP6的过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