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骨科疾病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在于会导致患者的骨骼、肌肉、关节等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并会导致患者的行动不便、疼痛等。而相关情况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形成损害,导致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严重降低,并有可能带来不良后果。认知行为疗法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心理健康治疗方法,主要作用是通过对患者的不良思维、行为模式进行改善,从而调节患者的情绪,本文对认知行为疗法在骨科患者康复心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责任助产模式在高龄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分娩的高龄产妇 24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责任助产组和联合干预组,每组 8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责任助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责任助产模式护理,联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中医认知行为疗法和责任助产模式护理。观察三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三组产妇焦虑、抑郁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采动。 结果 : 干预后,责任助产组、联合干预组三个产程时间均有缩短,但联合干预组明显低于责任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干预组自然分娩率、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和责任助产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和责任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护理组和责任助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 0.05)。三组治疗前, SAS、 SDS及 VAS 评分比较, P均> 0.05;三组治疗后, SAS、 SDS及 VAS评分比较, P均 <0.05,且联合组优于其它组。同组治疗前后 SAS、 SDS及 VAS评分比较, P<0.05。结论 :认知疗法联合责任助产能有效消除高龄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自然分娩率、减轻分娩时疼痛,降低了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法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纳入的脑白质疏松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12例。在常规血管危险控制基础上,治疗组应用远隔缺血预适应方法,每周5次,每次15~20 min,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广度测试(DST)及复杂词语和简单词语的词语流畅性测试(VFT)评分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记忆能力以及言语能力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脑室旁白质、皮质下白质及全脑平均脑血流量(CBF)的变化。结果经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oCA、DST评分以及复杂词语和简单词语的VFT评分分别为(22.75±3.88)、(14.14±2.34)、(8.43±0.97)和(12.29±2.36)分,均较组内治疗前[(17.88±4.61)、(11.14±2.41)、(7.14±0.89)和(9.14±1.77)分]有明显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脑室旁CBF、皮质下CBF和全脑CBF[(15.85±3.23)、(14.57±3.95)和(53.57±3.59)ml/(min·100 g)]较组内治疗前[(11.71±1.97)、(10.43±1.90)和(47.71±2.14)ml/(min·100 g)]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适应改善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认知损害,有可能与改善脑血流量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利培酮治疗。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效果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经6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分别对两组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行为治疗组依从性(占67.5%)显著高于对照组(占40%);不依从(占2.5%)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占22.5%);半年、1年以后认知行为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明显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抽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rTMS治疗,观察组采用rTMS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依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SDS、SAS评分分别为(35.18±3.26)、(57.88±2.20)分,低于对照组的(42.38±3.95)、(62.15±2.42)分,P<0.001;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障碍、睡眠效率、使用催眠药物情况、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等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长、快动眼(REM)睡眠潜伏期、夜晚睡醒次和睡眠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睡眠潜伏期更短,睡眠总时长增加,REM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升,夜晚睡醒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用rTMS对于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病情、提升其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了解分析城镇与农村妇女对围绝经期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和差异,提出相应对策普及农村妇女对性激素补充疗法的认知和合理应用,保障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水平。方法选择36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成城镇居民组(A组)和农村户口妇女组(B组)两组,每组各180名,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激素补充疗法的问题。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农村妇女对围绝经期保健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妇女自身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未有充分的重视;掌握的围绝经期保健知识不够系统,缺乏生殖健康保健知识来源。结论农村地区妇女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认识程度有侍普及提高,科学合理的性激素补充疗法可以提高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必症发生和保障身心健康。
简介: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并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附加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后,应用SF-36量表调查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将其生命质量进行提升,并改善其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门诊治疗的94例抑郁症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7例;对比组单一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探究组同时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持续12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自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探究组总有效率达到95.7%,高于对比组的80.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同时,进行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