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甲状腺肿瘤诊断期间应用超声引导下的 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 90 例,所有选取患者均进行 超声引导下的 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诊断方式,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病变组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而言,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符合率最高的为甲状腺良性肿瘤( 95.24% ),其次为分 化型甲状腺癌( 78.13% ),诊断符合率最低为甲状腺未分化癌( 68.75% )。 经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发现, 病变部位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双侧甲状腺( 25.56% ) 、右侧甲状腺、左侧甲状腺、甲状腺峡部。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甲状腺肿瘤诊断符合率较高, 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变类型,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96.67%) 明显优于对照组( 70.00% ),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将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治疗运用在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的出血情况可以有效的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颌下区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submandibular region puncture and drainage,PSPD)在咽旁间隙脓肿(parapharyngeal space abscess,PPSA)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PSPD治疗的26例PPS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100%,置管后12~24 h疼痛症状缓解,24~48 h体温恢复正常,48~96 h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恢复到正常范围,带管时间为5~14 d,平均7 d。患者术前与术后7 d体温、脓肿最大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未出现重要血管、神经、腺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细菌培养阳性18例,最常见的细菌为溶血性链球。结论PSPD治疗PPSA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手术切开引流的替代方法。
简介:摘要胰腺囊性病变同时包含良性和恶性,性质不同,预后截然不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biopsy,EUS-FNB)因其能够直接获取目标病变的囊液、细胞或组织辅助诊断而倍受青睐。本文对EUS-FNB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大部分研究结果认为EUS-FNB获取病变组织标本进行诊断的能力优于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而新近出现的内镜超声引导下小活检钳活检术亦被证实在病变组织标本及诊断价值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患者的脾脏病理改变,探讨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与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武汉地区10例因COVID-19死亡患者进行穿刺尸检,获取脾脏组织。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脾脏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脾脏的免疫结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脾脏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2例行透射电镜查找冠状病毒颗粒,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8.3岁。10例中4例有癌症病史,4例有基础性疾病。咳嗽、发热、全身乏力及呼吸困难是主要的临床症状。患者从症状出现到死亡的时间15~45 d。10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疾病早期正常或轻度增高,6例患者死亡前明显增高,5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疾病早期便出现减少,10例患者在疾病进展或死亡前均明显减少。7例患者使用激素治疗(甲泼尼龙≤40 mg/d,连用不超过5 d)。组织病理学改变见脾脏细胞成分减少,白髓呈不同程度萎缩,淋巴滤泡减少或缺如;红髓与白髓比例不同程度升高;70%病例见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50%病例见散在浆细胞浸润;1例见巨噬细胞增生,少数细胞内见嗜血现象;2例检出坏死及淋巴细胞凋亡;1例检出小动脉血栓及脾脏梗死;1例出现真菌感染及髓窦内见泡沫状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所有病例脾脏T、B淋巴细胞成分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8例COVID-19患者的脾脏见CD20+B细胞聚集于脾动脉周围淋巴鞘,2例CD20及CD21显示白髓数量大致正常,淋巴滤泡萎缩。CD3+、CD4+及CD8+T细胞均减少。CD68显示9例巨噬细胞分布及数量无明显变化,1例髓窦内见较多CD68阳性细胞(与合并真菌感染有关)。查见个别CD56阳性细胞。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均为阴性。RT-PCR方法检测2019-nCoV核酸,10例中有1例阳性,为本组病例中最年轻的39岁患者,其余9例均为阴性。2例电镜下在巨噬细胞胞质内查见冠状病毒颗粒。结论COVID-19死亡患者以老年为主,部分病例无基础疾病。脾脏可能是部分COVID-19患者被病毒直接攻击的靶器官之一,脾脏T、B淋巴细胞成分均呈不同程度减少,脾小结萎缩、减少或缺如,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脾脏病理改变与低剂量激素使用无关,可能与病毒直接攻击及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有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乙肝患者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 220例围术期护理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乙肝患者 220例,均对患者实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实验组中穿刺成功率能够达到 100.00%,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能够达到 90.00%,差别较大( P<0.05)。实验组中有 11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对照组中有 26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差别较大( P<0.05)。实验组中有 2例患者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对照组中有 11例,差别较大( P<0.05)。两组护理满意率的差别较大( P<0.05)。结论:在乙肝患者中使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的过程中使用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局部疼痛,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和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 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间在本院采取了小儿静脉输液的 82 例患者资料,使用双盲法的分组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 n=41 )和观察组( n=41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依从性以及穿刺成功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 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概率低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小儿静脉输液过程当中,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以及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9月— 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68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25~86岁[(47.3±7.4)岁]。单侧肺挫裂伤55例,双侧肺挫裂伤13例。36例行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内固定治疗(胸腔镜组),32例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1,2,3,7 d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34个月[(18.9±4.3)个月]。胸腔镜组切口长度[(4.3±1.3)cm]、手术时间[(66.3±12.1)min]、术中出血量[(86.5±23.4)ml]、胸管引流时间[(5.3±1.1)d]、ICU住院时间[(2.3±0.8)d]、总住院时间[(6.8±1.7)d]及总并发症发生率(8%)均优于切开复位组[分别为(11.6±2.2)cm、(105.9±19.4)min、(191.4±35.6)ml、(8.1±1.6)d、(4.7±1.4)d、(10.6±2.1)d、29%](P<0.05或0.01)。胸腔镜组术后1,2,3,7 d的NRS评分分别为(6.6±1.2)分、(5.9±1.0)分、(4.4±0.9)分、(2.7±0.7)分,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的(7.3±1.2)分、(7.0±1.1)分、(5.7±1.0)分、(3.9±0.8)分(P<0.05或0.01)。末次随访时,胸腔镜组SF-36评分为(86.4±12.1)分,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的(75.6±11.5)分(P<0.01)。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胸管引流时间短、ICU住院时间短、总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5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1例,女49例,年龄(59.38±5.95)岁,年龄范围为23~78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胆道支架组(n=60)与联合治疗组(n=90)。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支架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胆道支架组患者术后的总胆红素[(99.12±20.05)μmol/L]、DBIL[(75.17±15.08)μmol/L]、ALT水平[(205.20±42.11)U/L]低于术前[(128.93±25.23)μmol/L、(105.24±21.47)μmol/L、(330.58±83.56)U/L],γ-GT水平[(33.83±3.03)U/L]高于术前[(30.54±2.0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的总胆红素[(80.11±15.06)μmol/L]、DBIL[(58.13±12.09)μmol/L]、ALT水平[(135.13±30.08)U/L]低于术前[(127.91±24.25)μmol/L、(104.93±20.27)μmol/L、(331.25±85.56)U/L],γ-GT水平[(37.26±3.09)U/L]高于术前[(30.85±2.1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胆红素、DBIL、ALT水平低于胆道支架组,γ-GT水平高于胆道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支架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9个月时支架通畅率[92.2%(83/90)]高于胆道支架组[71.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胆道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后期支架通畅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背带弹力开放窗式布质腹带在肝硬化腹水患者行腹腔穿刺术后的应用及恢复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治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前者应用传统腹带,后者应用在护理中应用背带弹力开放窗式布质腹带,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表现及效果。结果 在依从性、舒适度方面,观察组患者占比更高;在满意度方面,两组满意度分别为97.50%和75.00%,观察组满意度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无负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US-FNAC)的学习曲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月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由同一医师完成的135例US-FNAC患者的操作耗时及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按手术先后分9组(A~I组),每组15例定为一手术阶段后进行两两对比分析,比较各阶段的操作耗时、并发症及操作无效率。根据得出结果将135例患者分为前、中、后(X、Y、Z)3组,比较组间差异,进一步验证结果。结果在A组至I组进行两两对比统计学分析得出,在A~D组间操作耗时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D组与E组间出现转折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而E~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Y、Z 3组比较中,X组操作耗时明显长于Y组和Z组[分别为(6.23±1.38)min、(3.47±0.45)min、(3.21±0.45)min],X组与Y组和Z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07、23.15,均P<0.05),Y、Z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t=1.92,P=0.067)。随着操作例数的增加,并发症及无效操作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对于期望熟练掌握US-FNAC技术的超声医师,遵循对操作的全面认知和科学操作步骤,在指导下开展45例左右的US-FNAC后,可望快速安全越过学习曲线转折点。
简介:摘要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电磁扰动系数(DC)在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价值。58例患者的术前电磁DC与术前血肿量呈正相关(r=0.809,P=0.001);血肿穿刺术前、后的血肿变化量与DC变化值呈正相关(r=0.858,P=0.001)。DC在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有效性的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提示,DC的最佳截断点为10.5(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5.7%),曲线下面积为0.92。电磁DC能较好地反映颅内血肿量以及血肿穿刺术后血肿量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