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胃溃疡采用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效果。方法:录入患者为老年胃溃疡患者,共有72例,时间界限为2020年08月至2022年08月。遵循双色球法分组,36例/组。参照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四联疗法)。联合组: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评析指标:治疗后的疾病相关症状积分、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联合组的疾病相关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运用到老年研究患者治疗中,可减轻患者胃部疼痛,加快幽门螺杆菌清除,提高治疗效果,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与蒙脱石散共同作用于新生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腹泻病例中确定11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安排55人,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使用益生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相关的免疫指标。结果:进行了三天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4.55%,显著超过了对照组81.82%,实验组患儿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益生菌和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的腹泻,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腹泻,双色球(蓝,白)分组分为甲组,乙组,均为35例,甲组-蒙脱石散,乙组-益生菌+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排便恢复正常时间,血清炎症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甲组治疗有效率68.57%(=7.652.P<0.05);乙组排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甲组,血清CRP指标低于甲组(t=7.951/12.230,P<0.05);乙组不良反应8.58%略高于甲组5.71%(P>0.05)。结论:新生儿腹泻使用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益生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时间段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总病例数68例,根据护理措施差异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小组的命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使用益生菌的小组命名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理学指标。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对比中,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比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具有更优的病理学表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护理中增加益生菌能够在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病理学指标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与益生菌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0月间我院收治的 H.pylori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 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四联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四联法与益生菌联合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肠杆菌等菌群值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05),但观察组的 B/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接受联合益生菌的患者可抑制肠道菌紊乱的不良反应,保护了胃肠道黏膜,抑制细胞因子分和改善肠道通透性,很好的治疗和修复溃疡黏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发率以及不良反应。
简介: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甘露醇及番泻叶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肠镜检查的患者208例,依预约检查单双号日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3例),观察组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甘露醇及番泻叶行肠道准备,对照组口服甘露醇及番泻叶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肠道准备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1,P〉0.05);观察组祛泡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5,P〈0.05)。观察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8,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甘露醇及番泻叶行肠道准备效果满意,可显著提高祛泡效果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 (Hp) 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 120 例 Hp 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使用四联疗法根除 Hp,然后予以奥美拉唑抑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Hp 根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 P < 0.01),且观察组积分降低更显著 ( 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0%和 80.0%, ADR 发生率分别为 5.06%和 16.67%,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Hp 根除率分别为 93.33%和 8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 复合乳酸菌胶联合囊四联疗法治疗 Hp 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对益生菌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展开系统评价,以期为益生菌在GDM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收集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资料提取,并对其偏倚风险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1.0及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益生菌预防GDM的文献6篇,结果显示益生菌对GDM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RR=0.84,95% CI:0.53~1.34),且对孕妇的血糖水平可能也无明显影响。纳入益生菌治疗GDM的文献12篇,结果显示益生菌能够降低GDM孕妇的空腹血糖(WMD=-2.06,95% CI:-3.95~-0.17)、空腹胰岛素(SMD=-0.61,95% CI:-0.79~-0.42)、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WMD=-0.64,95% CI:-0.86~-0.43)、甘油三酯(WMD=-21.96,95% CI:-36.15~-7.78)、总胆固醇(WMD=-10.63,95% CI:-19.43~-1.83)、超敏C反应蛋白(SMD=-0.77,95% CI:-1.00,-0.53)以及剖宫产率(RR=0.57,95% CI:0.38~0.83)。结论益生菌干预对GDM无预防作用,但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未来还需更多研究对此展开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益生菌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新生儿中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使用益生菌的14~27 d新生儿185例资料,男96例,女89例,年龄(20.68±3.16)d。分析益生菌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及应用状况、益生菌应用临床诊断状况。结果超说明用药类型主要为超适应证、超给药频次、超给药剂量以及超年龄,由高到底分别为超适应证98.38%(182/185)、超给药剂量41.08%(76/185)、超年龄25.41%(47/185)、超给药频次1.62%(3/185)。应用11种益生菌,剂型分别为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益生菌主要为酪酸梭菌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散、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等。超年龄中占比高的益生菌分别为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51.06%(24/47)、蜡样芽孢杆菌片23.40%(11/47)、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9.15%(9/47);超给药剂量占比高的益生菌主要为酪酸杆菌活菌片92.11%(70/76);超给药频次占比高的益生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66.67%(2/3)、酪酸梭菌活菌散33.33%(1/3);超适应证占比最高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21.98%(40/182),其次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12.09%(22/182)。符合益生菌适应证占比1.62%(3/185),即新生儿腹泻、胃肠炎或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超适应证主要为新生儿黄疸33.51%(62/185)、早产儿22.70%(42/185)、肺炎14.05%(26/185)。结论新生儿在益生菌治疗中超说明书率高,主要为超适应证、超给药频次、超给药剂量以及超年龄,部分超适应证用药存在医学循证依据,但需规范处方,同时鼓励进行相关研究,以完善说明书确保益生菌合理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10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1%(52/53),高于对照组的84.90%(45/5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t=3.221、4.023、4.206,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无一例复发,对照组复发6例(11.32%),两组复发率比较,χ2=5.804,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对益生菌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展开系统评价,以期为益生菌在GDM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收集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资料提取,并对其偏倚风险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1.0及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益生菌预防GDM的文献6篇,结果显示益生菌对GDM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RR=0.84,95% CI:0.53~1.34),且对孕妇的血糖水平可能也无明显影响。纳入益生菌治疗GDM的文献12篇,结果显示益生菌能够降低GDM孕妇的空腹血糖(WMD=-2.06,95% CI:-3.95~-0.17)、空腹胰岛素(SMD=-0.61,95% CI:-0.79~-0.42)、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WMD=-0.64,95% CI:-0.86~-0.43)、甘油三酯(WMD=-21.96,95% CI:-36.15~-7.78)、总胆固醇(WMD=-10.63,95% CI:-19.43~-1.83)、超敏C反应蛋白(SMD=-0.77,95% CI:-1.00,-0.53)以及剖宫产率(RR=0.57,95% CI:0.38~0.83)。结论益生菌干预对GDM无预防作用,但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未来还需更多研究对此展开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消化酶胶囊结合益生菌治疗肝硬化腹胀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120例肝硬化腹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并分别给予益生菌治疗和复方消化酶胶囊结合益生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进行治疗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腹胀症状积分分别为(3.28±1.02)分和(5.42±1.23)分,进行治疗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腹胀症状积分分别为(2.30±0.65)分和(5.01±1.43)分,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肝硬化腹胀患者加用复方消化酶胶囊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腹胀症状积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抢救的危重症患者为例,在其中抽取6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加以益生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别,表示为P>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0天后,患者的营养指标得以明显改善,而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26.67%,对照组为53.33%,26.67%<53.33%,并且,χ2=5.3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在轻、中度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茵栀黄和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治疗期间观察记录患儿病情变化、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54%)(P<0.05),实验组治愈时间(3.6679±0.8317天)短于对照组治愈时间(5.9135±1.3947)(P<0.05),联合疗法不良反应少。结论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在轻、中度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