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症状,另1例以间断咯血为主要症状,2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迁延不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均获得痊愈,且随访至今症状未见复发。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肺动静脉瘘首选治疗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例早产儿经下肢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治疗处理对策,旨在为临床此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下肢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静脉血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处理经过。结果 男性新生儿,28周早产,生后第2天经下肢置入中心静脉导管,6天后出现右下肢肿胀呈进行性加重,右侧腿围10.8cm,左侧腿围8.8cm,皮肤颜色进行性加深呈青紫色,右下肢活动逐渐减少。临床考虑为下肢栓塞,予暂停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复查胸腹联合片,行右下肢动静脉血管超声示右下肢大隐静脉血栓。立即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予以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多磺酸粘多糖、注射用甲磺酸酚妥拉明等处理9天后右下肢肢体完全恢复。结论 该患儿下肢静脉血栓考虑为导管相关性血栓,一经诊断需立即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则需要根据血栓的位置及患儿的病情情况决定。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构成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潜在风险。质量评价与管理是VTE防治中的重要环节,是推动VTE防治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也是促进临床医务人员规范合理地进行动态评估与落实防治措施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评价VTE防治质量的指标。基于此,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在回顾国内外已发布指南、政策和标准的基础上,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和多学科专家研讨,以“重要性、特异性、代表性、敏感性、可获得性”为标准,制定了评估质量、预防质量、结局质量三大类核心指标,明确了各项质量指标的名称、定义、计算公式、意义、数据来源、评价方法、相关解释和推荐意见,以期强化临床医务人员对VTE风险、出血风险动态评估以及规范化预防和治疗的关注与执行,缩小临床实践与循证指南间的差距。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实体肿瘤,血液肿瘤患者VTE相关研究相对少。白血病患者发生VTE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应用L-门冬酰胺(Asp)、高龄、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其他合并症。侵袭性淋巴瘤患者VTE发生风险高。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接受免疫调节剂治疗时,VTE发生风险可大幅增加。PICC或者免疫调节剂治疗可增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患者VTE发生风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易发生VTE,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可进一步增加患者VTE发生风险。目前缺乏可靠的研究数据指导血液肿瘤患者VTE的预防和治疗,通常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确定VTE发生及出血风险。笔者拟就白血病、淋巴瘤、MM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VTE特点、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血液肿瘤患者中VT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21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221例OCC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是否发生VTE,将其分别纳入VTE组(n=39)和无VTE组(n=182)。对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术中情况,以及VTE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未校正的Kaplan-Meier曲线模型及log-rank检验,对2组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OS)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影响OCCC患者并发VTE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者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绝经率、妊娠次数、肿瘤最大直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221例OCCC患者的VTE发生率为17.6%(39/221)。术前,2组OCCC患者糖类抗原(CA)125水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不同临床分期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VTE组患者的开腹手术占比、G-Caprini评分、淋巴结阳性率、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以及切除淋巴结≥20个及化疗次数>6次占比与铂耐药率,均高于无VTE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VTE组39例患者中,26例(66.7%)被诊断为VTE时无自觉症状;术前发生VTE为7例(17.9%),术后为18例(46.1%),化疗期为9例(23.1%),复发期为5例(12.8%)。VTE发生部位位于下肢、上肢、上肢+下肢、肺部分别为24例(61.5%)、6例(15.4%)、4例(10.3%)、5例(12.8%)。④无VTE组患者中位OS期及中位PFS期,均明显长于VTE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影响OCCC患者并发VTE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CCC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晚期(Ⅲ~Ⅳ期)(OR=1.012,95%CI:0.110~1.900,P=0.026),术前CA125水平≥200 U/mL(OR=1.472,95%CI:0.476~2.433,P=0.036),是导致OCCC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VTE是影响OCC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FIGO临床分期为晚期(Ⅲ~Ⅳ期)及术前CA125水平≥200 U/mL的OCCC患者,应重点预防和监测VTE发生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并汇总ICU机械通气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检索OVID循证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推荐的循证护理指南、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EMBASE、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国临床指南文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证据分级系统中关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研究,采取循证护理实践模型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并进行相关证据提取和整理。结果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纳入23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4篇、预防效果分析9篇、影响研究6篇,内容包括风险评估、诊断与筛查、预防措施及管理策略4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汇总了ICU机械通气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相关护理证据,在现有医疗环境及条件下结合患者个体意愿与临床背景,对证据的科学、有效与可行性采取进一步审查和验证,形成符合临床实际的最佳证据。并将证据纳入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管理工作中,分析障碍因素,制定改进对策,完成证据转化,最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DVT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血液指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7例,入院3日内对这7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将其分为DVT组(18例)和非DVT组(59例)。收集2组患者入院第2日清晨的血常规、生化、凝血象、D-二聚体检查结果,并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上述检查结果中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空腹血糖、电解质、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DVT组的白蛋白、尿酸和钙的水平分别为(33.35±3.99)g/L、(198.98±65.69)umol/L和(2.18±0.15)mmol/L,均显著低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空腹血糖和D-二聚体水平则均显著高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钙和白蛋白水平的降低,以及空腹血糖和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与脑出血患者DVT的发生有关,即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保持正常的血尿酸、钙、白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积极降低D-二聚体,才可更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
简介:摘要胸部创伤是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其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死亡。尽管国内外已有关于VTE防治的共识和指南,但胸部创伤尤其是钝性伤患者并发VTE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具有其自身特点,国内外现有的共识及指南缺乏针对性。因此,中国胸部创伤临床研究协作组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业专家共同制订了《胸部创伤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及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就胸部创伤相关VTE的特点、临床表现及风险评估、诊治与预防给出不同等级的专家推荐意见,作为学术指导建议,供临床诊疗及预防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疼痛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手术患者,分组方法为:计算机双色球法,围绕患者,展开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n=30),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以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局部疼痛症状改善效果作为评价标准,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根据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6.67%(2/30)低于对照组患者26.67%(8/30),(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局部疼痛度VAS评分(3.06±0.5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4.49±0.64)分,(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患者的局部疼痛度,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临床手术指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观察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显著好转、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深静脉血栓情况显著减少,因此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更具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综述了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主要包括DVT发生的机制、高危因素、基础预防、个性化物理措施及中西医药物及其结合疗法,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干预效果。方法: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联合PICC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分析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是在我院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这段期间所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抽取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时,采取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择60例患者,分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