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静脉治疗与静脉联合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病例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我院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电脑随机分组处理(每组纳入30例);对照组仅实施静脉治疗,观察组在静脉基础上联合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血管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不同时段,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治疗,可采取介入治疗与静脉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提高血管通率,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确保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治疗冠脉通的影响。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治疗,分梗死前有心绞痛组和梗死前无心绞痛组,依据临床间接血管通标准观察两组通情况,部分病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两组通率分别为74%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静脉的冠脉通。

  • 标签: 心肌缺血预适应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比分析原位手术通以及治疗对长期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 6月 -2017年 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长期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 88例为本次研究目标,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原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9.09%,观察组为 88.64%,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长期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闭塞 手术再通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机械取和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机械取治疗)和参照组(静脉治疗),对比临床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机械取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均高于静脉治疗,前者可促进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取联合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方法:取我院(2023年1月-12月)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对照组机械取治疗,观察组联合静脉治疗,比较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偏高,患者治疗24小时、7天NIHSS评分偏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机械取联合静脉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神经损伤。

  • 标签: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预测上消化道出血(UGIH)的临床评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静脉治疗的老年AIS患者。根据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UGIH组40例和无上消化道出血(NUGIH)组163例。收集入院时基线变量用于静脉预测UGIH。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UGIH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建立量化的预测UGIH临床评分方法。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ROC)来评估风险评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最大约登指数来确定预测UGIH的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χ2=4.825,P=0.037),年龄(χ2=16.927,P<0.001)、心房颤动(χ2=14.176,P<0.001)、入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χ2=29.075,P<0.001)、鼻胃管(χ2=47.339,P<0.001)和抗血小板治疗(χ2=56.585,P<0.001)与UGIH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NIHSS评分(OR=2.902,95%CI:1.053~8.003)和鼻胃管(OR=6.300,95%CI:2.281~17.404)是影响UGIH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命名为N2,总分值3分。N2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ROC 0.828;95%CI:0.758~0.899)。临界值为2,敏感性为0.775,特异性为0.791。N2评分≥2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后有UGIH的风险。结论N2评分可作为老年AIS静脉患者预测高危UGIH的有效预测模型。N2评分≥2的患者需要预防UGIH的发生。

  • 标签: 胃肠出血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风险评分
  • 简介:摘要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静脉不但可以改善患者转归,还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影响卒中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因此,深入探索静脉对PSD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围绕PSD的特点、静脉对PSD的可能影响、机制以及PSD的防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抑郁症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治疗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0例采用rt-PA静脉治疗的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时间窗为<4.5h,对照组为4.5~9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4h、14d、90d的NIHSS评分和治疗90d的mR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53.33%,与对照组的46.67%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4.5h以内或4.5~9h以内给予rt-PA静脉治疗均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时间窗 基底动脉系统
  • 简介:摘要阿替普酶静脉是目前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对于转归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极其重要。文章就静脉治疗前各种影像学征象对转归的预测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初步识别转归良好且并发症少的治疗候选患者。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神经影像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比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静脉溶栓 个性化护理模式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的保管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例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入组样本,对比不同保管方法两组患者通率。结果:研究组6h通率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其他时段通率和拔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通法保管和肝素帽法保管均有可行性,但两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但在的过程中,要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防止出现再次发生血栓。

  • 标签: PICC置管血栓 保管溶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不同灌注治疗时侧支循环状况与出血转化(HT)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卒中中心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49例接受不同灌注治疗的AIS患者进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HT将其分为HT组(90例)及非HT组(359例)。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明确影响AIS患者出现HT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探讨脑侧支循环分级[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分级、改良脑梗死分级(mTICI)]与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史比例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及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比例及血小板、急诊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中度脑卒中(NIHSS评分9~15分)、重度脑卒中(NIHSS评分≥16分)、急诊血糖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桥接治疗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良好的侧支循环状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HT的独立保护因素。(3)侧支循环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侧支循环ASITN/SIR分级、mTICI分级与患者出院时mR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s=-0.201,P=0.003;rs=-0.222,P=0.001)。进一步按不同灌注治疗形式分组显示,静脉组ASITN/SIR分级及桥接治疗组的mTICI分级与患者出院时mR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s=-0.176,P=0.016;rs=-0.271,P=0.010)。结论相对于侧支循环良好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AIS患者接受灌注治疗更易发生HT,且短期预后相对较差。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治疗 出血转化 侧支循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醒卒中即醒来时发现有神经功能缺损的缺血性卒中,最后正常时间为入睡时,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4。目前对醒卒中起病机制仍未明确,醒卒中患者睡眠中起病,昼夜节律机制是否参与其中值得进一步探索。既往这部分患者因起病时间不明错失灌注治疗机会,而最近研究结果改变了这一观念。使用影像学评估可对合适的患者进行静脉或机械取治疗,从而改善部分醒卒中患者预后。文中就近年来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卒中 昼夜节律 血栓溶解疗法 机械取栓
  • 简介: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体温升高的预后意义,我们得出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灌注发热与较差的临床预后及梗死区心肌扩展相关,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结局与全身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症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