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性药物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12月的56例因肝癌而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化疗方法进行;观察组28例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采用靶向性药物介入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社会心理评分以及存活时间。结果在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社会心理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应用靶向性药物,可以增加患者的存活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增加患者与社会的接触,在不良反应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 标签: 靶向性药物 肝癌介入治疗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技术救治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我科28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充分做好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结论本组28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血液灌流中的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预防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血液灌流 药物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药物流产后出现的妇科炎症,通过临床资料的研究探讨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4月份的药物流产后出现妇科炎症的女性临床病例共计50例进行分析,对女性药物流产后出现妇科炎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处理措施。结果在50例病例中,宫颈糜烂共12例,阴道出血共12例,阴道炎共13例,宫颈炎共13例。患者在接受医院治疗以及护理之后,阴道出血和宫颈炎患者的痊愈率达到了100%,宫颈糜烂和阴道炎患者均有1例未痊愈,但症状得到了控制,在接受积极的药物治疗后,最终痊愈。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的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的女性在进行积极治疗护理后的康复率高,能够有效降低妇科炎症对身体的影响。

  • 标签: 药物流产 妇科炎症 临床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收治120例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评估和研究。结果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120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避孕知识及女性生殖器卫生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女性患者进行教育宣教,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流产后护理等干预措施,对减少妇科炎症的产生和保证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药物流产 妇科炎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药物过敏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措施和基础护理配合方法,观察组采取差异化抢救措施和针对性护理配合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抢救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在相关临床指标评价中,观察组患儿脉压(38.25±8.48)mm、平均尿量(36.47±10.67)ml/h,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8.13±5.04)mmHg、(15.46±6.02)ml/h,脉搏(83.08±9.95)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9.37±12.22)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护理过程中,根据过敏反应不同程度采取差异化抢救措施,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法,能够使患儿各方面情况得到显著好转,减轻过敏症状,保证患儿安全。

  • 标签: 小儿 急性药物过敏反应 抢救措施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血管活性药物双泵双通道续药方法。方法:随机将2023年1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ICU接收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患者80例分为各40例的2组,对照组为传统续药,观察组为双泵双通道续药,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续泵后不同时间段收缩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时采取双泵双通道续药,可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ICU 血管活性药物 双泵双通道续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对糖尿病小鼠感染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循环冻融的方法制备由聚乙烯醇和明胶组成的对照水凝胶及由前述2种材料+水溶性壳聚糖组成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大体观察第1次冻融前后试管中2种敷料流动性,并比较12孔板中2种敷料最终形态的外观差异。取细胞株L929和HaCaT,均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对照水凝胶组和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分别加入相应敷料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取兔血红细胞悬液,分为生理盐水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组、对照水凝胶组和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后孵育1 h,采用酶标仪检测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取24只11~14周龄雌性db/db小鼠,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在创面处滴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液,72 h后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对照水凝胶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分别作相应处理。伤后0(即刻)、7、14、21 d,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14、21 d创面愈合率;伤后14 d,检测创面中MRSA浓度;伤后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对创面进行组织学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中细胞CD31表达并计算其阳性百分率。取Raw264.7细胞,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白细胞介素4(IL-4)组、空白对照组、对照水凝胶组、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率。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及 Dunnett T3检验。结果试管中2种敷料在进行冻融前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冻融1次后均形成半固态凝胶。12孔板中2种敷料最终形态均基本呈稳定的半透明片状,透明度差异不大。培养24 h,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L929和HaCaT的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水凝胶组(t值分别为6.37、7.50,P<0.01)。孵育1 h,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红细胞溶血程度明显低于Triton X-100组(P<0.01),而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水凝胶组均相近(P>0.05)。伤后0 d,4组小鼠创面情况相似。伤后7 d,空白对照组与对照水凝胶组创面内部淡黄色渗出物较多,磺胺嘧啶银水胶组与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观察到少量渗出。伤后14 d,空白对照组与对照水凝胶组创面干燥结痂,无明显上皮覆盖;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创面痂皮脱落,可见脓性渗出物;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基底呈淡红色,创面可观察到明显上皮覆盖。伤后14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1)。伤后21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已完全闭合,其他3组创面均未完全愈合;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1)。伤后14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的MRSA浓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但与对照水凝胶组和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均相近(P>0.05)。伤后21 d,空白对照组创面新生表皮缺损严重;对照水凝胶组创面的表皮亦有大面积缺损;磺胺嘧啶银水胶组创面尚未形成完整新生表皮;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不仅被新生表皮完全覆盖,且新生表皮基底细胞排列规整。伤后21 d,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中CD31阳性百分率为(2.19±0.3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18±0.05)%、对照水凝胶组的(0.23±0.06)%以及磺胺嘧啶银水胶组的(0.62±0.25)%,P值均<0.01。培养48 h,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组Raw264.7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IL-4组(P<0.01),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水凝胶组(P<0.05或P<0.01)。结论水溶性壳聚糖水凝胶生物安全性好,较不含水溶性壳聚糖的对照水凝胶能诱导更高水平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因此可以提升糖尿病小鼠MRSA感染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并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 标签: 水凝胶 壳聚糖 感染 皮肤 慢性创面 创面修复
  • 简介:建立HPLC法测定五维牛磺酸口服液中维生素B1、B2、B6和烟酰胺的含量。采用C18柱,甲醇-0.01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冰醋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3nm。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7%、99.4%和99.4%。

  • 标签: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烟酰胺 高效液相 色谱法
  • 简介: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及屈侧疹(symmetricaldrug-relatedintertriginousandflexuralexanthema,SDRIFE)是2004年提出的一个新病名,是药疹的一个特殊表现。本文介绍了名称的由来、与狒狒综合征的关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间擦部及屈侧疹 药物相关性 对称性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中采用有效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4月开始,截至2019年4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性的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中采用有效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的生理知识。

  • 标签: 女性药物流产 妇科炎症 有效护理措施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提供的6~8周C57BL/6雄性小鼠进行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药物肝模型组(APAP组)及黄芩苷治疗组(BA+APAP组),处理16 h后取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镜下黄芩苷治疗组肝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黄芩苷治疗组血清ALT、血清AST明显低于模型组[(614.2±132.9)、(498.7±52.8) U/L比(6 826.4±684.2)、(5 860.7±464.8) U/L,t=44.862、67.850,P均<0.05];黄芩苷治疗组血清TNF-α、血清IL-6明显低于模型组[(156.8±44.3)、(673.1±43.7) pg/ml比(334.3±36.8)、(899.8±98.9) pg/ml,t=18.702、3.644,P均<0.05];芩苷治疗组肝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6.3±1.6) nmol/mg蛋白比(9.7±1.6) nmol/mg蛋白,t=38.524,P<0.05];黄芩苷治疗组肝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12.7±1.7) U/mg蛋白比(8.0±0.6) U/mg蛋白,t=4.854,P<0.05];黄芩苷治疗组肝组织p-ERK/ERK蛋白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0.4±0.2比1.0±0.1,t=18.974,P<0.05)。结论黄芩苷对APAP诱导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ERK磷酸化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对乙酰氨基酚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肝损伤
  • 简介:摘要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之一,骨转移瘤不仅会导致顽固性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的发生,还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和死亡风险的上升。放射性药物内放射治疗具有疗效好、靶向性好和毒性低等优点。常用于治疗骨转移瘤的放射性药物主要是释放β粒子和α粒子的药物,其中释放β粒子的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较成熟,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释放α粒子的放射性药物越来越多地用于骨转移瘤的治疗,其在缓解骨痛、降低SRE发生率、延长总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笔者仅就α粒子放射性药物在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α粒子 放射性药物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避免细胞毒性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危害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方法加强防护,掌握各种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各种操作规程。结果减少操作人员职业危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结论通过对细胞毒性药物集中配置,做好防护,确保操作人员身体健康。

  • 标签: 细胞毒性药物 配置方法 加强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药物性肝炎为第一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法为立即停用所有可能有肝损害的药物,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等。结果痊愈率76.9%;好转率15.4%;无效率7.7%;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上采用促进体内药物清除和排泄、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炎 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选择性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共收治冠心病患者72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增加心脏选择性药物(倍他乐克)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0.55%<97.2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发作时间上,对照组较观察组偏长,在发作频率上,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偏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选择性药物倍他乐克在治疗冠心病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倍他乐克 冠心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d,p)水平下第一次研究了环十肽与利胆醇对映体的包接作用,对利胆醇进入环十肽洞穴的几乎所有可能的位置都考虑了,从而得出了它们的最稳定的包合物结构。从优化后的结构和结合能可以看出CDP/S-PP比CDP/R-PP更稳定。计算结果表明环肽是一种很好的能与手性小分子形成包合物的主体分子。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环肽利胆醇包合物手性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