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重庆地区婴儿巨细胞毒性肝炎(CMV肝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婴儿CMV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8年1月~2010年4月住院确诊为CMV肝炎的186例婴儿的临床资料,从流行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天~3月157例(84.4%),4~6月22例(11.8%),7~10月7例(3.8%)。60例(32.3%)来自农村,81例(43.5%)来自郊区,45例(24.2%)来自市区。2.148/186例(79.6%)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就诊,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合并胆道闭锁44/186例(23.7%),肺炎91/186例(48.9%),先天性心脏病26/186例(14.0%),腹股沟疝11/186例(5.9%)。结论1.CMV肝炎主要发生于1~3月的小婴儿。农村和郊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市区。2.婴儿CMV肝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黄疸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还包括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常合并其它系统损害或先天性畸形。

  • 标签: 婴儿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临床
  • 简介:摘要 目的 : 总结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治疗后发生神经毒性副反应的临床护理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其 CAR-T细胞治疗发生的神经毒性副反应,也称作 CAR-T细胞相关脑病综合征( CRES),对发生 CRES的患者严密监测,重点加强预防 CRES的护理、 CRES的分级护理、心理护理、定期复查、集成化管理的护理干预。结果:一共 74例患者参与 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 59例发生 CRES,其中 3例死亡, 3例放弃出院, 53例好转出院 ,30例患者随访 9-24个月,一般情况较好, 23例患者随访 1-10个月后回当地医院失访。结论:及时、有效的去预防和护理 CRES,严格的护理专科评估和病情管理,可以使 CAR-T细胞治疗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患者度过危险期。

  • 标签: CAR-T细胞治疗 神经毒性副反应 CRES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和水浴处理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双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临时冠材料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两种材料分别制备直径10mm厚2mm圆柱体18个,每种材料分3组,每组6个试件,分别为微波组、水浴组、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微波组在500W微波条件下处理3min;水浴组在55°C水中恒温浸泡30min。获取试件浸提液后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细胞相对增殖率:微波组(78.4%±4.3%)和水浴组(54.4%±4.3%)均大于对照组(47.6%±3.6%),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两两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材料细胞相对增殖率: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毒性分级皆为1级。结论:微波和水浴处理可有效降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临时冠材料细胞毒性,对双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临时冠材料无明显作用。

  • 标签: 临时冠 微波 水浴 细胞毒性
  • 简介: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论文称,包覆有红细胞膜的纳米粒子可去除体内毒素,能够用于对抗细菌感染。领导该项研究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教授张良方(音译)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纳米粒子可用以中和包括耐抗生素菌在内的许多细菌产生的毒素,并能消解毒蛇或毒蝎攻击中的毒液毒性

  • 标签: 细菌感染 纳米粒子 对抗 毒性 消解 血细胞
  • 简介:目的:考察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体外实验中对肝细胞毒性。方法:MTT法检测了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对人正常肝细胞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酶活法检测了肝酶在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释放水平,从而进一步确证其毒性。分别利用荧光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荧光法检测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谷胱甘肽和活性氧水平。结果:黄药子二萜内酯对肝细胞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在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测谷胱甘肽下降同活性氧的上升呈相关性,而NAC能明显抑制二萜内酯对肝细胞毒性作用。结论:黄药子二萜内酯体外对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成分引起肝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黄药子 二萜内酯类 黄药子二萜内酯 肝细胞毒 氧化应激
  • 简介:研究了6种多氯联苯(PCBs)3,3′,4,4′-四氯联苯(PCB77)、2,3,3′,4,4′-五氯联苯(PCB105)、2,3′,4,4′,5-五氯联苯(PCB118)、3,3′,4,4′,5-五氯联苯(PCB126)、2,3,3',4,4',5-六氯联苯(PCB156)和商业型混合多氯联苯Aroclor1254,两种多溴联苯醚(PBDEs)2,2′,4,4′-四溴二苯醚(PBDE47)、十溴二苯醚(PBDE209)对人类癌细胞生长和斑马鱼脱膜与不脱膜胚胎发育的影响.8种化合物均使用0.01、0.1、1.0、10μmol·L-14个浓度进行1~6d的暴露实验.结果表明,PBDE209在最高浓度10μmol·L-1下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暴露3d后)和RKO(暴露5d后)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所有化合物均对乳腺癌细胞没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化合物对受精后5~6h(5~6hpf)的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显得比较明显,而各化合物对胚胎的致畸和致死效应又不相同,其毒性强弱依次为PCB126≈PCB156〉PCB1254(Aroclor1254)〉PBDE47〉PCB77〉PCB105≈PCB118≈PBDE209.其中PBDE209在未脱膜暴毒后均无致畸与致死现象,脱膜暴毒后最高浓度才表现出显著意义的致畸作用,而PBDE47在最高浓度下可产生高达80%的致畸率,这说明胚胎绒毛膜具有有效阻挡大分子物质如PBDE209进入的作用.PCBs的毒性效应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如PCB126和PCB105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前者在1μmol·L-1下就引起了显著的致死和致畸效应,而后者即使在10μmol·L-1下也没有显著的效应.实验结果也说明不同类型的实验对象所展示的毒性效应并不相同,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和发育中的胚胎具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多氯联苯 多溴二苯醚 人类癌细胞 斑马鱼胚胎 毒性
  • 简介:垃圾渗滤液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采用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UV-Fenton处理渗滤液,并用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评估处理过程中渗滤液原液以及渗滤液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的细胞毒性,对垃圾渗滤液中EDCs的细胞毒性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壬基酚(NP)是产生细胞毒性的主要物质,其毒性大小为DBP〉BPA〉NP。在同样的氧化降解过程中显示出不同毒性变化规律,通过GC-MS分析,结果显示UV-Fenton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中间产物,这也是引起毒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也说明垃圾渗滤液细胞毒性可以通过UV-Fenton过程有效去除。

  • 标签: 垃圾渗滤液 内分泌干扰物质 人体乳腺癌细胞 细胞毒性 高级氧化过程 UV-FENTON
  • 简介:[目的]强化接触细胞毒性药物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减少职业性健康意外伤害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54名接触多种细胞毒性药物的护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结果]接触细胞毒性药物时间与身体健康损害程度呈正比关系。[结论]为避免健康的职业性意外伤害,必须建立和使用有效的防护措施。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护理人员 毒副反应
  • 简介:  目的研究当归对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SH-SY5Y神经细胞中尼古丁受体亚单位在蛋白质水平降低、细胞损伤及脂质过氧化的拮抗作用,尼古丁受体α3亚单位蛋白质表达水平半定量结果10μMAβ25-35处理细胞后引起尼古丁受体α3亚单位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蛋白质表达水平半定量结果10μMAβ25-35处理细胞后引起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 标签: 作用研究 引起神经细胞 当归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瞄准:由transfecting观察肝炎B复制和表示的抑制基于向量的小干扰RNA(siRNA)pGenesil-HBVX指向HBVX基因区域进HepG2.2.15房间。方法:pGenesil-HBVX被构造并且transfected进经由lipofection的HepG2.2.15房间。HBV抗原分泌物被决定在由解决时间的immunofluorometric试金(TRFIA)的transfection以后的24,48,和72h。HBV复制被荧光检验细胞质的病毒的蛋白质的量的PCR,和表示被免疫组织化学决定。结果:进上层清液的HBsAg和HBeAg的分泌物被发现被28.5%和32.2%禁止(P<0.01),并且在38.67%(P<0.05)并且42.86%(P<0.01)在在pGenesil-HBVXtransfection以后的48h和72h分别地。为细胞质的HBsAg染色的Immunohistochemical在HepG2.2.15房间显示出类似的衰落在transfection以后的48h。在文化上层清液以内的HBV染色体的数字显著地也被减少48h和由荧光PCR确定了的72hpost-transfection(P<0.05)。结论:在HepG2.2.15房间,HBV复制和表示被指向编码区域的HBVX的基于向量的siRNApGenesil-HBVX禁止。

  • 标签: 乙型病毒肝炎 病毒复制 治疗 临床
  • 简介:目的:观察探讨犬六联血清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溪渡镇兽医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病犬64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纽各32只,观察组使用犬六联血清治疗,对照组使用病毒灵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病犬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2只痛犬显效率为65.6%,有效率为28.1%,无效率为6.3%,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32只病犬显效率为53.1%,有效率为18.8%,无效率为28.1%,总有效率为7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病犬给予犬六联血清治疗其效果显著,见效快,能有效地降低其传染率,值得广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犬六联血清 临床效果
  • 简介:2014年春季田间施药慢性中毒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农药1500倍液,防治桑园害虫效果较好,施药后20d采叶养蚕比较安全。

  • 标签: 桑园 毒死蜱 家蚕 残毒性试验
  • 简介:摘要分析2例新生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皮疹,例1除皮疹外还伴有新生儿败血症,无其他组织器官受累,经抗感染治疗后逐渐好转;例2病程中继发出现了肺炎、凝血功能异常及胃肠道出血。2例患儿均经皮肤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1a和S-100阳性,均确诊为多系统LCH。新生儿LCH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皮肤或淋巴结活检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式需尽早开展,同时该病病程上不明确,需密切监测随访。

  • 标签: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婴儿,新生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中,1例发生在肾门附近,1例发生于腹主动脉旁,2例有高血压表现三甲基四羟基苦杏仁酸(VMA)水平均有增高,CT表现为不均匀中等密度,肾脏肿物周围结构呈受压改变。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改变主要是明确显示特殊部位的包块、血供丰富,常见中心坏死、压迫周围器官,结合临床阵发血压升高和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测定,一般术前能做出较明确诊断。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异位 影像学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完整的Caco-2细胞单层模型,以利于药物转运的研究。方法:通过测量细胞生长过程中跨膜电阻(TEER)值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估Caco-2细胞单层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结果:细胞接种到Transwell板后的第7天,TEER值就已达到209,75Q·cm^2,第10天后,几乎成线性上升,直到第22天到达-个稳定值627Q·cm^2细胞生长的第3天,磷酸酶活性非常低,第15天时磷酸酶活性比较高。到了第22天时,磷酸酶活性进-步增加,AP/BL为第15天时的2倍。结论:建立的Caco-2细胞单层模型致密且完整,检测细胞生长过程中TEER值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可用于评估Caco-2细胞单层模型建立成功。

  • 标签: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跨膜电阻(TEER)值 碱性磷酸酶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女,4岁,因耻骨前包块4d就诊。查体:前正中线耻骨联合上方见局部皮肤隆起,扪及-4cm×2cm×2cm大小包块,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腹肌紧张时肿块明显突出。CT检查见肿块位于腹壁软组织内,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密度不均匀。行耻骨联合上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腹直肌前鞘深面,腹直肌浅面,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予完整切除,见肿块呈球形,直径约4.0cm,包膜完整,质地较硬,剖开后观察呈黄白色,无液化、无囊性变、出血及坏死等。病理检查提示为耻骨联合上脂肪母细胞瘤,S100(+)、CK(-)、EMA(-)。

  • 标签: 脂肪瘤:干细胞
  • 简介: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而发生于基底节区较少见,临床上常诊断为基底节胶质瘤.该肿瘤多发生于儿童,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我科收治2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基底节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