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妇科微波治疗的178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微波一次即能治愈轻、中度宫颈糜烂,重度宫颈糜烂则多需二次治疗,二次治愈率能达到100%。178例患者微波治疗一次,治愈134例,治愈率75.28%,有效44例,占24.72%,无效0例。患者中宫颈糜烂Ⅰ度48例,宫颈糜烂Ⅱ度67例,微波一次治愈率均达到了100%。宫颈糜烂Ⅲ度63例,一次治愈19例,治愈率为30.16%,44例行第二次微波治疗,二次治愈率达100%。宫颈糜烂Ⅰ度Ⅱ度治疗次数和疗效与宫颈糜烂Ⅲ度治疗次数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对287例宫颈糜烂者进行治疗并跟踪观察。结果287例宫颈糜烂患者经微波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治愈274例(95.5%),有效13例(4.53%)。用微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具有疗程短、无副作用,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治疗高血压及高危人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血压Ⅰ、Ⅱ级患者86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社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和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中有39有效,有效率达到了90.70%,而对照组中仅有43例有效,有效率仅为62.79%,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也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治疗能够很好地改善高血压及高危人群的相关指标,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并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的患者126例,比较LEEP和CKC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LEEP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出血时间上与CK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病灶残留率及复发率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切缘阳性者少于LEEP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LEEP手术与CKC手术相比,在宫颈重度CIN病变的治疗中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LEEP手术的热损伤可能影响手术切缘的病理诊断。
简介:目的找到与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表达强度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为该基因在膀胱癌发生或进展中的功能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逆转录PCR检测83例尿路上皮癌(膀胱癌48例.肾盂癌23例,输尿管癌12例)组织中UCA1的表达强度,同时用Northern印迹法分别检测3例尿路上皮癌(3种癌各1例)的UCAI表达。用Svearman’s非参数分析研究UCA1表达强度与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患者性别。肿瘤分期、分级及数量)的相关性。按照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将尿路上皮癌分为不同亚组。用Mann—Whitney检验来比较UCA1在不同亚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UCA1在83例尿路上皮癌中总体表达率达84.3%(70/83),在3种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4%(41/48)、83.3%(10/12)、82.6%(19/23)。UCA1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269(P=0.014),且高级别肿瘤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患者性别、分期及肿瘤数量与UCA1表达强度均无相关性。结论UCA1与尿路上皮癌分级的显著相关性说明该基因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进展有关,对此需要更深入的功能学研究加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3例乳腺粘液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3例女性患者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62岁,临床表现均为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镜下大片粘液弥散在间质中,形成粘液湖,粘液湖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粘液中漂浮着小簇癌细胞,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乳头状,呈圆形、卵圆形,胞浆嗜酸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3例ER、E-cadherin均阳性,CK5/6均阴性,2例Syn阳性,1例PR、HER-2、CgA阳性。结论乳腺粘液癌生长缓慢、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及治疗仍是保证其疗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简介:摘要垂体转移癌在临床上十分少见,不易引起重视,对于患有乳腺癌、肺癌等多发转移的患者,一旦发现有垂体瘤的症状,应高度怀疑垂体转移癌,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