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失血性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造成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酸中毒和炎症反应等,能够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肺通常是失血性休克中最易受损和最先出现症状的靶器官,且急性肺损伤(ALI)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的病死率约为40%。失血性休克引起ALI/ARDS,涉及血流灌注不足、内皮细胞等细胞损伤、炎症细胞募集浸润和细胞因子释放等一系列不完全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笔者从肺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募集和肺部炎症反应等方面,综述近年来有关失血性休克致ALI/ARDS机制的主要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NICU收治的主要诊断为新生儿RDS的早产儿70例,采用LISA法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随机分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组34例(无创高频通气+PHC)和非PHC组36例(无创高频通气),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参数、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开奶日龄及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患儿动脉导管开放、颅内出血、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结果PHC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开奶日龄及住院时间均小于非PHC组(P<0.05),机械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及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HC组患儿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HC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呼吸机参数、MAP及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振幅PHC组明显低于非PHC组(P<0.05)。两组患儿动脉导管开放、气胸、颅内出血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低于非PHC组(P<0.05)。结论PHC与常规通气疗法相比治疗效果相似,但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开奶日龄及住院天数,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用氨溴索联合咖啡因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5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出生日期进行分组,每组28例,给予参照组咖啡因治疗,给予观察组氨溴索联合咖啡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总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为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应用氨溴索联合咖啡因治疗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预后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和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的ARDS患者并获取其临床信息。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生存分析探索NLR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共计纳入80例ARDS患者,NLR中位值为14。死亡患者年龄、有创机械通气比例、NLR和肌酐显著高于存活患者,而氧合指数和血浆白蛋白低于存活患者。NLR无论作为连续性变量(HR=1.011,95%CI:1.004~1.017,P=0.001),还是以14为界限的二分类变量(HR=1.532,95%CI:1.095~2.143,P=0.013),均是ARDS独立预后因子。NLR>14的ARDS患者的住院死亡率、28 d死亡率、90 d死亡率和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均显著高于NLR≤14患者。结论ARDS确诊早期(24 h)NLR>14是其独立不良预后因子。
简介:摘要精原细胞瘤生长于延髓引起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未见报道。32岁男性患者,因"昏睡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睡眠打鼾及呼吸暂停病史2年。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为180.2 s。头颅MRI增强扫描提示延髓肿瘤性病变。术前曾出现睡眠昏迷、血压波动大,呼吸、心搏骤停等极端事件。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AP)治疗68 d,病情相对稳定后行延髓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延髓精原细胞瘤。术后行规范放疗及化疗并长期使用NPAP治疗,随访13年。术后3个月及5年PSG提示OSA转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术后9年及13年PSG提示为OSA和CSA,经综合治疗后尽管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仍然很高,但最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和低氧时间明显缩短,未再出现极端事件,肿瘤无复发。手术、放疗、化疗及家庭使用NPAP可维持延髓精原细胞瘤所致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长期生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进行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合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睡眠中心,疑诊OSA的慢阻肺患者共75例,依次进行经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HSAT和在睡眠实验室进行同步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监测(PMT)。计算患者自行佩戴便携式睡眠监测仪行HSAT的成功率,评价两种方法得出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PSG的一致性,以及诊断慢阻肺患者中O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HSAT实施的成功率为88%(66/75),HSAT及PMT的AHI[M(Q1,Q3)]分别为16.25(9.23,30.68)、17.95(8.63,40.50)次/h,与相应的PSG的AHI[18.25(7.48,44.65)次/h]相关(r值分别为0.898、0.966,均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HSAT及PMT和PSG所得AHI均有较高的一致性。以AHI≥30次/h为诊断标准,HSAT和PMT诊断OSA的特异度均超过95%。结论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实验室,应用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用于慢阻肺患者中OSA的诊断均有较大价值。
简介:摘要连续入选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解放军第九八五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冠心病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术后睡眠状态有无改善分为观察组(睡眠状态改善)和对照组(睡眠状态无改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显示,PCI术后109例患者有35例(32.1%)睡眠状态发生改善。一般资料比较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男性比例更高[59.5%(44/74)比80.0%(28/35),χ2=4.471,P=0.035]、吸烟史比例更高[63.5%(47/74)比85.7%(30/35),χ2=5.647,P=0.018],BMI更低[(27.4±3.2)kg/m2比(25.8±3.1)kg/m2,t=2.461,P=0.033];冠状动脉病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更低[(38.7±6.5)分比(35.4±5.7)分,t=2.571,P=0.011]、支架数更少[(1.6±0.4)个比(1.4±0.4)个,t=2.427,P=0.016],且病变部位多分布在右冠状动脉(61.9%,26/35)(χ2=11.759,P=0.003)。提示冠心病合并OSA的患者行PCI治疗后,术后部分患者睡眠状态改善,且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简介:摘要口-面-指综合征是指一组涉及口腔、颌面、肢端发育异常的罕见疾病;常伴大脑、肾脏及其他器官症状,分类繁多复杂。本文报道1例Ⅰ型口-面-指综合征病例,系母亲遗传,为临床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鉴定和分析布加综合征(BCS)及对照组血清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住院治疗的30例BCS患者与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血清,利用iTRAQ技术检测出具有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探究差异蛋白的生物学信息及相关信号通路。应用Omics Bean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基于GO的生物学过程(BP)、细胞成分(CC)及分子功能(MF)分类,应用STRING(http://string-db.org/)数据库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结果共检测出差异蛋白143种,BCS组有76个蛋白显著升高,有67个蛋白显著降低(P值均<0.05)。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为防御反应、囊泡介导转运、免疫效应过程、补体激活和血液凝集等重要生物学过程(P<0.05)[注:该处P值是通过Fisher精确检验方法,富集分析的P值只有矫正值的错误发现率(FDR)]。结论运用iTRAQ技术鉴定出BCS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蛋白,部分蛋白可能成为诊断BCS的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