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向腹壁推进在乳房肿瘤切除后壁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海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与乳腺外科合作,对收治的4例单乳房巨大肿瘤女性患者,在原发病灶切除后采用逆向腹壁推进直接关闭壁创面。患者年龄40~63岁,平均51.5岁。体格检查触及肿物大小为7 cm×6 cm~15 cm×20 cm。术后对进行观察,并记录并发症,随访局部有无复发。结果4例患者乳腺肿瘤切除后创面大小为16 cm×14 cm~20 cm×18 cm。腹部分离范围:4例患者同均达腋前线、对均达锁骨中线,其中腹壁达水平1例,下2 cm 1例,下3 cm 2例。病理诊断:3例分叶状肿瘤,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中3例逆向腹壁完全存活,伤口一期愈合,1例伤口边缘出现水泡,痂下愈合,无坏死及感染,无血肿及血清肿,无血管危象,患者均表示满意。4例均按期接受放疗,1例联合口服化疗药。随访3~6个月,肿瘤均无局部复发,腹部较术前紧致并且无僵硬,腹部无疼痛不适,无腹壁膨隆及腹壁疝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逆向腹壁推进修复乳房肿瘤切除后壁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而快捷,无需额外增加供区切口,术后恢复快,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 标签: 腹壁 外科皮瓣 乳腺肿瘤 胸壁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外侧动脉穿支在乳腺癌整形保乳术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拟行整形保乳术的乳腺癌女性患者48例[年龄28~55(42±3)岁)],分为常规保乳组和整形保乳组各24例。常规保乳组用切缘周围筋膜移位修复,整形保乳组用带蒂外侧动脉穿支转移修复;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美容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保乳手术。整形保乳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引流管留置时间较常规保乳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9、9.37、21.74、8.80,均P<0.05);但2次手术扩切率明显低于常规保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整形保乳组有3例、常规保乳组有1例出现边缘皮肤缺血坏死,经换药引流后愈合。术后美容效果显示,整形保乳组优良率(91.7%)明显高于常规保乳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5)。术后患者随访中位数3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带蒂外侧动脉穿支转移修复乳腺癌保乳术中局部缺损,可操作性强,切口隐蔽及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术 胸外侧动脉 穿支皮瓣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动脉穿支游离移植整复面部亚单位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4月—2018年3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7例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31~49岁,累及额部4例、颏颈部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行背动脉穿支血管定位后,根据面部亚单位修复原则行瘢痕切除,形成的创面面积为8 cm×6 cm~21 cm×8 cm,切取面积为9 cm×7 cm~22 cm×9 cm游离背动脉穿支修复。供区直接缝合。记录术中探查穿支血管位置与术前定位是否相符、成活情况,随访观察色泽、质地、外观及供区愈合情况、瘢痕形成情况、功能情况。结果7例患者术中探查穿支血管位置均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相符。7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2~18个月,色泽与受区周围皮肤相似,质地柔软,无明显挛缩,其中4例外观轻度臃肿。7例患者供区术后均愈合,无明显瘢痕增生,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背动脉穿支穿支血管解剖较恒定,可切取面积大,且质地柔软、外观良好、供区隐蔽,是面部亚单位大面积瘢痕整复的良好选择。

  • 标签: 瘢痕 伤口愈合 皮肤移植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面部亚单位
  • 简介:摘要本组报告了11例舌癌根治切除+锁乳突肌带蒂肌移植行舌修复再造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的存活及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局部感染,同时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并指导合理的饮食,本组手术全部成功。

  • 标签: 舌癌根治术 胸锁乳突肌带蒂肌皮瓣 舌修复再造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力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宿迁市第三医院修复重建显微外科中心因外伤或瘢痕切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外露的患者临床资料。设计并切取游离股前外侧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从股前外侧供区邻近的4个区域(股前内侧、股前外侧近端、股前外侧远端和髂腹股沟)选择切取接力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创面,接力穿支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股前外侧、接力穿支及其供区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年龄15~65岁,平均37.3岁。股前外侧切取面积为12.0 cm×10.0 cm~20.0 cm×13.0 cm。修复股前外侧供区切取的邻近接力穿支区域为股前内侧13例,股前外侧远端5例,股前外侧近端6例,髂腹股沟4例。接力穿支切取面积为6.0 cm×5.0 cm~11.0 cm×7.5 cm。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4.8个月,28例股前外侧和26例接力穿支完全成活,另2例接力穿支远端术后2周分别出现1.0 cm×2.0 cm和1.5 cm×1.5 cm小面积坏死,分别经换药3周和4周后愈合。股前外侧质地、弹性良好,外形稍臃肿,功能良好;接力穿支质地、色泽、厚度与股前外侧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其供区仅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通过优化股前外侧和接力穿支设计,采用接力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能够减小股前外侧供区损伤,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股前外侧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联合腹股沟游离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血运及存活、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及腹股沟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结论足底内侧岛状联合腹股沟游离修复足跟部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腹股沟皮瓣 足跟 软组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移植术后臃肿微创整形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3年5月采用脂肪剥离吸脂术治疗的120例臃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18~58岁,平均39岁。均采用一次性去除内所有脂肪及筋膜组织,皮下置负压管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术若为关节部位,行石膏固定制动。结果本组120例均一期完成整形术。有1例患者表层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另119例患者术后血运良好,外观满意,感觉功能早期恢复。术后4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0.5~10年(平均3年),患者对外观均满意,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脂肪剥离吸脂术治疗移植术后臃肿,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瓣臃肿 吸脂术 微创 整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修复背阔肌肌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背阔肌前缘和后缘附近的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术中根据拟修复缺损的大小、形状,切取背阔肌肌,修复缺损;依据术前穿支血管探查结果,掀起1块或多块穿支蒂螺旋桨,转移修复背阔肌肌供区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24例背阔肌肌术后均成活,包括带蒂肌22块,游离肌2块,面积16 cm × 11 cm~33 cm × 17 cm,宽度9~20 cm。24例均应用穿支蒂螺旋桨修复背阔肌肌区,其中12例应用1块螺旋桨,11例应用2块,1例应用3块,共37块穿支,包括36块肋间后动脉穿支,1块自由设计穿支。螺旋桨的面积13 cm × 5 cm~23 cm× 14 cm,血管蒂长度3~6 cm,旋转角度90°~180°,所有螺旋桨的供区都直接关闭。术后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完全坏死,清创后另行植皮修复;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他35块全部成活,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24例均获1~3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4例肿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需再次实施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术后术区功能和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穿支蒂螺旋桨修复背阔肌肌供区缺损,在确保切取一个宽大的肌用于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背部肌供区能直接关闭。

  • 标签: 背阔肌肌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穿支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手指在日常工作、劳动中是较易损伤的部位,在临床工作中,手指软组织缺损很常见。而手指的组织结构特点导致了一旦发生软组织缺损,极易形成肌腱、指骨外露,游离片无法存活;且手指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会与外界经常发生挤压、摩擦,游离片薄弱不耐摩擦的特点导致了其无法成为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最佳选择。推进(V-Y、矩形推进)与带蒂腹股沟均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经典方法,存活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推进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8例,采用带蒂腹股沟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5例,均存活,推进患者无感染发生,带蒂腹股沟3例感染。对于推进与带蒂腹股沟之间的比较,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 标签: V-Y 矩形推进皮瓣 带蒂腹股沟皮瓣 手指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侧方和静脉修复伴有皮肤缺损断指再植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收治了26例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共28指,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14例15指)观察组(12例13指),给予对照组侧方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修复治疗,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距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指侧方修复和静脉修复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修复方法。

  • 标签: 侧方皮瓣修复 静脉皮瓣修复 皮肤缺损 断指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血液循环观察尺在移植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64例移植术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2),常规组采用常规观察法,研究组采用自制血液循环观察尺。对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成活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护士对血液循环观察尺的认可度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成活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均要高于常规组(P<0.05)。从科室随机抽取9名护士,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士对血液循环观察尺的认可度情况进行观察。9名护士均认为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直观观察颜色、对颜色认知统一、颜色指引指导性强;有8名护士认为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结论:在移植术后应用自制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有效提升血管危险及时发现率、护理文书合格率,且可以有效提升术后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制皮瓣 血液循环 观察尺 皮瓣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象限或大区段切除术中应用壁脂肪筋膜即刻乳房成形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96例行乳腺象限或大区段切除术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术中即刻应用壁脂肪筋膜修复乳房外形(乳房成形组),37例未行壁脂肪筋膜乳房成形(非乳房成形组),16例行皮下腺体切除术即刻假体植入重建乳房(假体重建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相关特征、并发症及美容效果。偏态分布的数据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多重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结果乳房成形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假体重建组短[70.0(60.0~80.0)min比96.0(90.5—101.5)min,x^2=-4.338,P〈0.017]。并且,乳房成形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非乳房成形组相似[11.0(10.0—14.0)d比11.0(9.5~12.0)d,x^2=1.080,P〉0.017]。乳房成形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比假体重建组短[8.0(7.0~10.0)d比10.0(8.3—11.0)d,x^2=2.644,P〈0.017],其引流管留置时间也无明显增加(x^2=3.176,P=0.204)。术后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13个月),乳房成形组、非乳房成形组、假体重建组各感染5、3、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40,P=0.486)。乳腺成形组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2(9.0~9.5)分,优于非乳房成形组的8.5(7.3~8.7)分(x^2=7.388,P〈0.017)。结论对于需要行乳腺象限或大区段切除术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术中应用壁脂肪筋膜修复乳房外形具有技术可行、美容效果好的优点,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房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脂肪类 筋膜
  • 简介:摘要指端缺损在手外伤中较为常见,患者对外观、功能恢复的要求较高,尤其儿童患者,因此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修复是目前治疗指端缺损的常用治疗手段,包括V-Y推移、邻指、腹部、指掌固有动脉逆行岛状、指背筋膜等,疗效各异。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我们使用指掌固有动脉终末背支岛状联合甲床扩大技术修复儿童指端缺损28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终末背侧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 岛状皮瓣 甲床扩大 儿童 指端缺损
  • 简介:患者男,54岁,因"臀部反复发生脓肿伴破溃16年"于2009年9月10日入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整形美容科治疗。患者16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臀部有一肿物,疼痛,触之较硬,病灶周围皮肤发红,继而破溃、流脓,患者自行在家外用消炎药膏(药名不详),后自愈。其后,由于工作过于劳累,皮损复发,病灶扩大,累及右臀大部分及大腿根部(图1),左臀小部分也开始出现皮损(图2)。臀部皮肤呈红褐色,表面凹凸不平,质硬,形成有压痛的结节,随后密集成群,触诊有多个脓肿,

  • 标签: 脓肿性 臀部 双侧 脓皮病 穿掘性 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应用经加压空心螺钉治疗,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48例,治疗方案为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48例,治疗方案为经加压空心螺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并发症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经加压空心螺钉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率更低。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空心螺钉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掌洞穿伤后掌、背皮肤缺损的转移外科治疗。方法12例洞穿伤,其中6例采用尺动脉腕上支哑铃状双叶岛状修复,6例采用前臂骨间背动脉岛状加指固有动脉岛状分别修复洞穿伤背和掌。结果皮全部成活,手部功能恢复,疗效满意。结论本组病例修复方法可行,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洞穿伤 手掌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Flap transfer for palm penetrating wound
  • 简介:目的总结用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不断完善。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烧伤研究所收治的425例手部电烧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概况及结果,归纳总结行移植术患者的类型、术后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修复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受伤7d内手术组和受伤7d后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25例患者中,348例行手术治疗占90.2%,其中209例行不同类型移植共248例次,包括远位带蒂202例次占81.5%、局部19例次占7.7%、游离12例次占4.8%、其他类型组织15例次占6.0%。5例因撕脱或坏死改用其他方法治疗。8例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或补植小片后愈合。其余均完全成活,创面一次修复,功能及外观较满意。受伤7d内手术组(170例次)和受伤7d后手术组(78例次)患者,成活率分别为98.8%(168/170)及96.2%(75/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6%(18/170)及12.8%(10/78),两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1、0.27,P值均大于0.05)。结论可用于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类型较多。合理选择和设计、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术后正确观察与处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的痔切除术式方法,预防肛门狭窄。方法采用痔切除术黏膜皮搭桥的方法。结果2008年-2010年采用此方法治疗环形痔,混合性痔共106例患者效果满意。结论本方法优于传统方法,防止肛门狭窄,无水肿,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皮瓣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