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对医院手术科室部分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与调查,分析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降低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方法 分两个阶段对外一科、脑外科两个科室部分I类切口手术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2019年1月-12月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针对感染的主要因素采取干预措施,监测2020年1月-12月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比较干预前后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结果 2019年共监测I类切口手术8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例,感染率为3.49%;2020年共监测I类切口手术133 例,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0,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χ2=4.704,P=0.03)。 结论 实施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导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类切口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lon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到2024年8月收治的Pilon骨折手术治疗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手术部位、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感染,根据判断结果分为感染组(n=25例)与非感染组(n=57例)。查阅两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手术时间、严重软组织损伤、手术切口类型、慢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ASA分级及开放性骨折等,并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借助R语言包绘制预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列线图并构建模型,采用校准曲线及ROC曲线等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82例Pilon骨折术患者,最终确定术后切口感染25例,感染率为3.49%。单因素结果表明及多因素结果表明,糖尿病、手术时间、严重软组织损伤、COPD、ASA分级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是Pilon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Pilon骨折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评分为35.5分,COPD为96.00分,应用免疫抑制剂为75分,严重软组织损伤为70分,ASA分级为60分,且开放性骨折为30分;ROC曲线结果表明,构建的Pilon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为0.724-0.894);霍斯莫-莱梅肖(H-L)拟合优度检验χ =1.459,P=0.691。结论:Pilon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占比较高,且受到糖尿病、严重软组织损伤、COPD、ASA分级、手术时间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能识别术后高危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257例手术患者中共12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4.67%。其中阑尾切除术的感染率与肠道手术、胃手术、乳腺肿物或肿瘤手术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情况、患者内在原因(高龄、心理因素、合并症)等是导致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确定引起普外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及时做好科学规范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缩短康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非手术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份到2019年1月份收治的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患者146例做为研究对象,将14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等整理总结、分析。结果轻度型损伤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比率为4.17%,中度型损伤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比率为10%,重度型损伤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比率为32.35%,三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脑挫裂伤、颅骨骨折伤是否发生与迟发性颅内血肿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内损伤手术后引发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应引起临床的足够认识,其致死率、二次手术率较高,应多方面充分准备,降低其发生率。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是目前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群体康复的重要问题。而门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门诊工作管理不善造成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隐患之一,因此,预防和控制门诊感染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医院安全保卫部人员的服务质量,以提升医院整体安全水平。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服务质量对患者满意度和医院声誉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培训对服务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服务质量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还有助于提升医院的口碑和社会声誉。因此,加强对医院安全保卫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和患者的满意度至关重要。
简介:目的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08年3月—2010年2月某院乳腺、胃、结肠和直肠SSI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条件相似的原则1∶1配对,SSI者为SSI组,对照组为同期手术未发生SSI的患者,比较SSI组与对照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差异,评价SSI的经济损失。结果共调查手术病例1523例,发生SSI75例,SSI发病率4.92%。按配对原则获得有效配对69对,经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SSI组与对照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86,P〈0.001),SSI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比对照组高6828.60元,SSI组各项费用均高于对照组;SSI组患者住院日数中位数比对照组延长1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39,P〈0.001)。结论SSI延长患者住院日数,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同时降低病床周转率,影响经济收入和医疗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年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相关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为制订成人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站和专业学会网站公开发表的成人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相关实践指南,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2日。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 Evaluation Ⅱ,AGREE Ⅱ)对纳入指南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检验评价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6篇临床实践指南,总体质量评价为A级4篇,B级2篇。AGREE Ⅱ 6个领域平均标准化得分:范围和目的为87.04%,参与人员为76.62%,严谨性为76.56%,清晰性为89.58%,适用性为81.60%,独立性为81.25%。结论现有的成人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内容较为全面,总体质量相对较好。护理人员需要考虑证据应用的适用性,制订切实可行的感染预防策略,以降低成人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和切口感染的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50例,根据其具体病情分别采取右半结肠手术组(RCS)、左半结肠手术组(LCS)及直肠切除术组(RS),统计三种手术方式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有8例,其中左半结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与其它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肥胖、糖尿病、肿瘤分级及合并慢性疾病均与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有关。结论手术部位切口感染为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术前应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手术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并对其常见的临床、病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为3.65%(23/630),金黄色葡萄球菌是SSI的主要病原菌(14/20)。单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为乳腺癌术后SSI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乳腺癌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的主要因素,必须采取相对应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