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合并失眠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偏瘫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右侧大脑局部缺血再灌注脑卒中模型大鼠24只,然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经颅脉冲刺激组(tPCS组),每组8只。术后2 d开始tPCS干预,干预7 d,每天20 min。在造模后1 d观察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造模前1 d、造模后1、9 d用catwalk步态系统采集步态行为数据。结果造模9 d后,tPCS组Bederson评分为(1.50±0.53)分,较组内造模1 d后和模型组造模9 d后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1 d后,模型组和tPCS组患侧肢体的爪印与玻璃的平均接触面积、肢体摆动速度、步幅长度、肢体速度、摆动时间、平均运行速度和站立时间与组内造模1 d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9 d后,tPCS组偏瘫侧的左前肢站立时间、脚掌与玻璃接触面积和左后肢站立时间均显著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CS可以促进缺血再灌注大鼠偏瘫侧前后肢步态功能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通道FES及电针拮抗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包括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步态时空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及肌电检查等。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CSI评分[(7.9±2.5)分]亦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2.4)分和(10.1±2.7)分](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下肢H反射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Hmax/Mmax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39±1.96)ms和(0.36±0.11)]亦显著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四通道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踝关节痉挛病情和步态,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及步行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坐骨神经与股神经阻滞用于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摘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60例患者,选随机抽取30例作为A组,仅以神经刺激仪引导开展坐骨神经与股神经阻滞,其余30例则作为B组,以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联合进行神经阻滞,对比2组临床结果。结果:对比2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显示B组高于A组,P<0.05;对比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显示B组均优于A组,P<0.05;对比术后2h、12h以及24h的VAS评分,均显示B组低于A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以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联合开展坐骨神经与股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佳,建议临床对此方案进行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视嗅觉刺激对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嗅觉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12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垂体瘤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视嗅觉刺激,包括磁共振嗅觉刺激、室内嗅觉刺激、视觉想象刺激。观察并比较两组垂体瘤患者嗅觉功能、鼻腔功能及睡眠效果。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嗅觉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鼻腔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夜间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觉醒频次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视嗅觉刺激充分利用视觉、嗅觉等感官刺激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患者提供专项护理,有利于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患者嗅觉快速恢复,减轻鼻腔症状,改善术后睡眠。
简介:摘要:目的:将早期乳头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几率的提升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80例乳头凹陷产妇纳入到本次对比试验中,将其采用红蓝双色球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以及早期乳头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几率以及其他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较为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普拉克索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名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接受普拉克索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普拉克索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评估量表(PSQI)评分、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分、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UPDRS-Ⅲ)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精神调查问卷(NPI)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PI、PSQI、ESS、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治疗小儿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及对ADL评分影响。方法:研究针对2019年8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60例为观察对象,且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6.67%明显更高,相比于对照组的80.00%;且干预后的ADL评分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于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且加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隔药灸所用苗药的不同特性对模型家兔穴位部位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探索苗药隔药灸治疗时,其辛热特性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方法:卵蛋白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艾灸组、辛热苗药-三百棒组、辛热苗药-白条松组、平性-青风藤组、寒性-三加皮组,空白组只造模不干预,艾灸组采用直接灸的治疗方式,药物组隔药灸治疗,ELISA、PCR方法检测穴位刺激相关神经递质——SP(P物质)、CGRP(穴位局部降钙素相关蛋白肽)含量,比较穴位刺激作用强度。结果:ELISA检测表明,与平性药青风藤、寒性药三加皮相比,辛热苗药三百棒、白条松作为隔药灸用药促进穴位部位SP、CGRP更具显著性(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分为参照组(29名)和实验组(28名)。参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实验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音乐治疗。将两种方法的应用结果进行比对,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92.9%(26/28)显著高于参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0例作为主要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每组3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米氮平、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BI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上采用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自理能力,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治疗优势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颅脑损伤(TBI)后认知功能恢复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我院确诊为TBI后认知障碍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rTMS组、rTMS联合HBO组,每组30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般临床资料采集,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r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高频rTMS,联合组在rTMS组基础上增加HBO治疗。通过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P300及MoCA评分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改善;rTMS组及联合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CIMT)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偏瘫型脑瘫患儿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CIMT组,每组29例。CIMT组采用CIMT,联合组采用rTMS联合CIMT,对比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2(PDMS-2FM)、改良Ashworth分级(MAS)、Fugl-Meyer运功功能测评法(FMA)、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分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6.21%,25/29)高于CIMT组(62.07%,18/29),P<0.05。治疗后,联合组GMFM-88、PDMS-2FM评分高于CIMT组(P<0.05),肘屈肌MAS、腕屈肌MAS评分低于CIMT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FMA、UEFT评分高于CIMT组(P<0.05),MEP潜伏期短于CIMT组(P<0.05)。结论采用rTMS联合CIMT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并能改善运动皮质兴奋性和肢体肌张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内关穴对右美托咪定诱发患者心动过缓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20~50岁,体重48~6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TEAS组(T组),每组30例。2组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随后静脉输注0.5 μg·kg-1·min-1,C组不电刺激内关穴;T组右美托咪定给药同时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据患者耐受程度刺激电流强度5~10 mA,以中指及无名指轻微抽动为宜)。于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和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T1)时记录MAP和HR,记录ECG,计算PR间期、QT间期、Tp-e间期和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2组HR减慢,QT间期和PR间期延长,C组iCEB增大,Tp-e间期延长(P<0.05)。与C组比较,T组T1时HR增快,PR间期和Tp-e间期缩短,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TEAS内关穴可降低右美托咪定诱发的心动过缓发生风险,机制可能与其缩短心脏房室传导时间和减小心室复极异质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