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沙必利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20例老年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采取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同时在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研究组资料前后消化道症状、胃肠激素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酸反流、恶心、腹胀、嗳气以及便秘消化道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4.42、4.32、6.80、6.29、6.76,均P=0.00);治疗前胃动素、生长抑素、VIP的水平分别为(636.65±32.02)pmol/L、(64.02±16.32)mg/L、(118.64±17.68)ng/L,与对照组的水平(228.47±28.74)pmol/L、(42.38±6.42)mg/L、(58.62±11.63)ng/L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4、7.47、15.93,均P=0.00);胃动素水平治疗后(385.36±19.64)pmol/L较治疗前(636.65±32.02)pmol/L有明显下降(t=-43.36,P=0.00),生长抑素和VIP水平无变化(t=-0.11、-0.42,P=0.91、0.68);治疗后胃动素水平(385.36±19.64)pmol/L与对照组的水平(228.47±28.74)pmol/L比较仍升高(t=22.08,P=0.00);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和尿素清除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白蛋白水平(38.60±1.89)g/L比治疗前的白蛋白水平(37.71±1.96)g/L有升高(t=2.12,P=0.04)。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消化道症状,且存在明显的胃肠激素蓄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在常规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可以改善其消化道症状效果,同时降低患者血清胃动素含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45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8年9月4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莫沙比例联合黛力新两种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用药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对照组劣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略高于观察组6.67%,两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较单独使用莫沙必利治疗临床疗效更好,治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系数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耐药结核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痰抗酸染色涂片阴转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抗酸染色涂片阴性、痰结核分枝杆菌阴性及痰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阴性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 其中20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5例患者治疗后复查胸CT肺部病灶有吸收好转, 空洞缩小;12例患者空洞闭合。30例痰涂片阳性患者中有20例患者痰抗酸染色涂片阴转, 阴转时间为30~210 d。20例患者痰培养阴转, 阴转时间为31~202 d。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肝功损害, 1例末梢神经炎, 1例视力下降, 停药后症状均改善。观察组症状改善15例、病灶吸收11例、空洞闭合10例、抗酸染色涂片阴性15例、痰结核分枝杆菌阴性15例、痰定量PCR阴性15例均多于对照组的5、5、2、5、5、6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 研 究 在治疗 老年高血压 的过程中应用 氨氯地平 联合 复方阿米洛利 的应用价值 。 方法 研究时间选择为 2018 年 10 月 -2019年 8 月, 实验患者 为我院抽取的 100 例 老年高血压 患者 。在实验中采用 随机 建组 的方式 , 将 实验选取的 患者分 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共 两组,每组为 50 例。 对照组使用 氨氯地平 联合 替米沙坦 进行 治疗 ,而研究组采用 氨氯地平 联合 复方阿米洛利 进行 治疗 。 结果 经过实验, 研究 组 患者使用的 氨氯地平 联合 复方阿米洛利 治疗 效果为 94.00% ,对照组患者的 治疗 效果为 74.00% ,经统计学对比分析 得出: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对两组 患者 应用 不同的 药物治疗方法 ,最终发现 研究 组的 使用的 氨氯地平 联合 复方阿米洛利 治疗 效果 更佳, 能够为 患者 起到 十分 显著的 作用 , 是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予以 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血流感染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从2例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血流感染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4株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作为临床分离株行药敏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耐药基因cfr和23S rRNA耐药突变进行检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临床分离株对利奈唑胺、诺氟沙星、苯唑西林等常见抗菌药物耐药,对糖肽类、利福平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4株耐药菌全部存在23S rRNA基因突变并携带cfr基因。结论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其原因与23S rRNA基因突变及携带cfr基因有关;留置深静脉导管及长期使用利奈唑胺考虑为耐药菌株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和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达标情况及临床疗效,评估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0年1至9月因重症肺炎经验性或目标性予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并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新生儿和老年患者61例(其中新生儿患者31例,老年患者30例)。利奈唑胺按说明书推荐剂量方案给药,分析患者血药谷浓度结果,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应用SPSS 23.0和Graghpad Prism 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患者和老年患者初始血药谷浓度分别为7.12(3.03,11.86)mg/L和17.81(10.26,23.78)mg/L,达标率分别为32.26%和16.67%,谷浓度>7 mg/L的比例分别为51.61%和80.00%。新生儿患者和老年患者各培养出革兰阳性菌18例和14例,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00%(18/18)和71.43%(10/1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00%(18/18)和78.57%(11/14),28 d全因病死率分别为0和23.33%(7/30)。新生儿患者和老年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9.35%(6/31)和50.00%(15/30)。结论按说明书推荐剂量方案下给药,新生儿及老年患者血药谷浓度达标率均不高,且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进行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能更好地指导新生儿和老年患者的个体化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强迫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使用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Y-BOC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Y-BOCS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强迫症患者联合应用氟伏沙明与利培酮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强迫症状及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贝那普利配伍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2009 年 3 月至 2014 年 2 月间收治的 48 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 24 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配伍百令胶囊治疗,经过 3 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血肌酐、血尿素氮、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等变化情况。结果 经研究后发现,观察组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血肌酐与尿素氮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中有 20 例患者治疗显效, 3 例有效, 1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95.8% 。对照组中有 16 例患者治疗显效, 4 例有效, 4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83.3%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贝那普利配伍百令胶囊在慢性肾炎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缓解患者病情,对于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具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应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于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间住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随机选择 95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被视为对照组( 47例)、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被视为观察组( 48例),对比经治疗 2周期后,两组患者的应用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P<0.05)。结论:将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引入晚期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安全性较高,均能够有效改善病情,毒副作用较轻,值得在晚期胃癌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3月 ~2019 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简介:摘要目的拟观察利伐沙班预防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栓发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应用利伐沙班(69例)、低分子肝素钙(68例)、未应用抗凝剂治疗(30例)的167例IMN患者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凝血及血小板情况,血栓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三组治疗1个月后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治疗2周后PT及治疗2、4周后D-二聚体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4周后血小板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4周后PT、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9,7.383,P<0.05)。未应用抗凝剂组血栓风险增加,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新发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发生轻度出血事件6例;低分子肝素组发生轻度出血事件7例;未予抗凝组发生皮下淤血1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伐沙班预防IMN血栓,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在治疗高血压及糖尿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所使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选择了 2019 年 8 月到 2020 年 8 月期间,在某医院内接受治疗的 66 例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并且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患者有 33 例,对照组中的患者有 33 例,然后,针对两组中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实验组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中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对比两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等。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发现,两组中的患者虽然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中的患者降压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 < 0.05 ),而在实验组的尿蛋白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其定量数据要小于对照组。然后对两组中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对比,发现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较多。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和结果数据分析可以明确,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应用方面应该大力推广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肾炎中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联合结沙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我院 2015 年 7 月 ~2017 年 7 月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肾炎中采取 阿托伐他汀、依那普 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 摘要 ] 目的 : 观察分析 利巴韦林联合肠炎宁糖浆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 8 年 4 月 -201 9 年 10 月收治的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5( programmed cell death5,PDCD5)对沙利度胺诱导的 RPMI-8226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为临床应用 PDCD5蛋白辅助性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以 RPMI-8226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体外细胞培养,空白对照组即不加任何处理的细胞,实验组分为 4组,分别为单独予 20mg/l PDCD5蛋白处理的细胞组、单独予 20mg/l 沙利度胺处理细胞组、予 20mg/l沙利度胺加 10mg/L PDCD5蛋白处理细胞组、予 20mg/l沙利度胺加 20mg/L PDCD5蛋白处理细胞组。 MTT比色法测定各个实验组和对照组作用 24h、 48h、 72h后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个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情况的表达;运用 RT-PCR检测各组细胞对 Survivin及 bcl-2 mRNA表达的影响;运用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对 Survivin及 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论: 1、沙利度胺能有效的诱导 RPMI-8226细胞凋亡,且随着作用时间增加,凋亡作用增强。 2 、 单用沙利度胺或联合 PDCD5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均下调 survivin、 BCL-2基因表达。 3 、 PDCD5蛋白不能直接明显的诱导 RPMI-8226细胞凋亡,但与沙利度胺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并更显著的促进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