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CABG)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152例冠心病实施CABG患者的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死亡(1.97%),余临床治愈,疗效尚满意。结论冠状动脉搭桥的围管理需要做好术前、中和术后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综合性管理。

  • 标签: 冠脉搭桥术 并发症 围术期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游离皮瓣移植手术的护理新进展。方法 对于18例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术前给予心理评估及相应护理,中做好优质的手术护理配合,术后做好皮瓣的护理及观察、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结果 手术效果较好,术后回访3-6个月,皮瓣存活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总结 游离皮瓣移植围对医疗及护理要求较高,优质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护理,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根治患者围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6例肺癌根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各43例。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即为常规组,实施围护理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围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实施围护理能够降低肺癌根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干预效果更佳。

  • 标签: 肺癌根治术 围术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夹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前交通动脉瘤手术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开颅夹进行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本次探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的预后效果明显高于对好租,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较于开颅夹,采用血管内栓塞可以明显地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术 前交通动脉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开颅夹与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300例MCAA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介入栓塞)与对照组(开颅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开颅夹闭术 介入栓塞术 大脑中动脉瘤
  • 简介:目的:研究浅低温技术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夹脑阻断循环及缺血再灌的保护作用。方法:27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3例在全麻诱导后、动脉瘤夹阻断前,施行体表物理降温,控制直肠温度(RT)在31.0-36.0℃,脑温在32.0-35.0℃。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动脉瘤阻断与开放时间、脑温(BT)和失血量。对照组14例,不予降温处理,直肠温度在36.0-37.2℃,其它处理同浅低温组。两组病人均在术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根据GOS评估法判定手术疗效。结果:中两组生命体征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比较,浅低温组的手术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低(P<0.05),预后显着改善(P<0.01)。结论:浅低温可降低颅内巨大动脉瘤夹病人的死亡率,对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

  • 标签: 浅低温技术 颅内动脉瘤 脑缺血损伤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手术治疗
  • 简介:蛛网膜下腔出血约50%-70%是有脑动脉瘤破裂所致的,故其又称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1]。aSAH后慢性脑积水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2w以后所发生的脑积水。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69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探讨终板造对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脑积水 终板造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判断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的时候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前房深度、眼压力与视野.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眼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力明显下降,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治疗后的患者前房深度与视野范围均明显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时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予以治疗,对改善患者眼视力水平、降低眼压力具有显著的效果,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7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患者围的护理特点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夹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手术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观察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结果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成功行夹,无一例护理不当记录,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行愈后评价,完全恢复38例,轻残4例。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实行整体护理,能够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中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介绍7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中采用综合性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要点。其中术前H&H分级Ⅳ21例,Ⅴ级8例;头部CTFisher's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评价脑表面与内板间距、术后颅内压(ICP)和脑水肿程度以判断源性脑牵拉性损害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中显露和动脉瘤颈夹,夹术后路同侧脑表面塌陷与颅骨内板的间距约10~25mm,平均13.5mm;96.7%(68/71)的病例术后3dICP维持在正常范围(〈200mmH2O)内,路同侧早期局灶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2.7%(9/71),表明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性损害不严重。本组无因脑牵拉性损伤或关颅前的高颅压而行去骨瓣减压。结论在破裂动脉瘤早期急诊夹围手术综合性脑减压措施处理下,可为急诊动脉瘤夹提供足够的显露路径和暴露空间,减轻脑牵拉性损伤和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破裂颅内动脉瘤 早期夹闭术 脑减压处理
  • 简介: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可致残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传统的血管源性学说、皮层扩散性抑制和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近年来研究发现卵圆孔未(PFO)与偏头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随着心导管介入技术的发展,PFO封堵被用于治疗偏头痛,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PFO封堵能够改善偏头痛患者症状,尤其是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本文现围绕PFO封堵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介入封堵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π形截骨联合矫形头盔治疗婴儿矢状缝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矢状缝早患儿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π形截骨进行治疗,自冠状缝后约1.0 cm处横行截取宽约1.5 cm骨条,两端至左右颞顶缝处,且横跨矢状窦上方;自闭合的矢状缝旁开1.5 cm处平行于矢状缝及人字缝截取弧形骨条至颞顶缝处,骨条平行于矢状缝处宽约2.0 cm,平行于人字缝处宽约1.0 cm左右,两侧对称性截骨,截取的骨条类似π形。术后1~2周开始佩戴矫形头盔,每天20~22 h,矫正6~10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头颅形态,测量头颅横径和前后径,计算头颅指数(CI)及颅腔容积,CI为头颅横径与前后径的比值,CI<0.75为效果不满意,CI在0.75~0.90为效果满意。结果共纳入单纯矢状缝早患儿4例,均为男性,5~11个月龄,术前患儿CI为0.69~0.73,颅腔容积576.7~853.2 ml。所有患儿手术过程安全,中用时2.13~2.28 h,出血量3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患儿仅出现头顶部、枕部皮下肿胀(7~10 d后自行恢复)及发热表现,经对症处理后体温于术后5 d内恢复正常;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未发生脑膜炎、硬膜破损导致的脑脊液漏及硬膜外血肿等表现。随访6~7个月,所有患儿头颅外形均较术前有所改善,CI为0.76~0.80,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颅腔容积为757.3~1 261.4 ml,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π形截骨联合矫形头盔辅助治疗婴儿矢状缝早,手术时间短,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改善舟状头外观,使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并动态扩大颅腔容积。

  • 标签: 颅缝早闭 矢状缝早闭 颅骨截骨术 π形截骨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心电监测在室间隔缺损堵中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72例通过左室造影确定给予堵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并在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基本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堵手术中以及手术后3至5天实时进行心电监测,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的心律失常,对此做出相应的治疗或者停止手术,并跟踪随访患者心电情况一年。结果所有患者在堵中及术后共16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其中8例出现在股动静脉轨道建立的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患者出现完全性的左束支阻滞、1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评估堵术后患者发生较严重并发症风险的可能性后选择是否放弃堵手术。另外8例中,6例手术中发生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在释放堵器后均无处理自行恢复正常;2例手术后发生不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及时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后2至3天心律恢复正常。在随后的跟踪随访中未出现异常。结论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利用实时心电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术后或中有无发生心律失常,引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堵闭术 实时心电监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行颅内动脉瘤夹治疗,护理配合方法效果。结果40例颅内动脉瘤夹患者,手术时间平均3~4小时,术后近期无一例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做好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中操作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胸膜腔穿刺(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或气体的一种技术。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式引流的临床护理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8月共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式引流的护理资料。其中有28例经胸腔式引流而康复。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式引流的有效方法,术前准备,中护理,术后观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观察 胸腔闭式引流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式引流病人手术服的制作及应用效果。方法将170例胸腔式引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穿着普通病员服,实验组患者穿着胸腔式引流病人手术服,并进行指导和宣教。结果实验组引流管打折、受压致引流不畅1例,无发生脱管。患者的满意度均达98.52%;对照组引流管打折致引流不畅9例,脱管4例,患者的满意度达82.06%。结论从患者穿手术服在引流管打折致引流不畅、脱管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更利于观察伤口引流、伤口换药、保护患者隐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 手术服 制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连续环形撕囊(CCC)开口纤维膜行开窗处理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1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台州市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术后前囊膜CCC开口完全纤维膜的患者15例(15眼)行纤维膜开窗切除手术,并对其纤维膜形成原因、手术方式和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所有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次日,裸眼视力(UCVA)为0.2~0.3者4眼,0.4~0.5者8眼,0.6~0.7者3眼。前囊膜开窗口内透明,开窗范围大小合适,约4.5 mm×5.0 mm。人工晶状体位正无移位,光学部平展。所有患者均无眼眩光主诉。结论:白内障术后前囊膜CCC开口纤维膜可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的增殖迁徙有关。开窗可有效解除纤维膜并明显提高视力。

  • 标签: 白内障 连续环形撕囊 纤维膜闭 成因 开窗术
  • 简介:2000年,刘世信等自行设计开发了一种痔新式——吻合器痔疮切除闭合(以下简称“痔切”),在各级医院得以广泛开展。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采用痔切治疗Ⅲ~Ⅳ度混合痔32例,取得满意近期疗效,现将其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切闭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式引流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0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式引流引流胸腔积液。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各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式引流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50%,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总引流量与对照组患者的总引流量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积液吸收时间为(5.5±2.0)d、胸闷消失时间为(2.0±0.8)d、住院时间为(10.0±1.8)d都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胸膜增厚度平均为(5.5±2.1)mm明显薄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无1例发生血胸、气胸及胸膜反应,仅有5例患者出现胸膜增厚,而对照组患者1例患者出现血胸、3例患者出现气胸、2例患者出现胸膜反应,高达21例患者出现胸膜增厚,即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式胸腔引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为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积液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