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与父母同步护理干预用于青少年抑郁的价值。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科接诊抑郁青少年74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患者与父母同步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对患者: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抑郁首发患者睡眠质量与反应抑制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选取60例首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0例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30例不存在睡眠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运用量表评估患者睡眠睡眠质量及反应抑制性,对结果进行统计后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PSQI、Y-BO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与患者反应抑制能力正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首发患者睡眠质量与其反应抑制能力呈正相关。

  • 标签: 青少年首发抑郁症 睡眠质量 反应抑制能力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青少年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3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符合第三版(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患者,采用投硬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2组同样接受心身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方法,多途径的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均采用调查问卷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实施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心身科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抑郁患者进行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能明显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适应度和社会功能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个性化延续性护理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参与研究病人的数量为60例,并将其分成两组,甲组与乙组,甲组为单纯的青少年抑郁病人,乙组为抑郁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析其存在的独立因素。结果: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出现抑郁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乙组病人在CDI、CTQ、SPR等总分以及因子分均高于甲组病人,尤其在低自尊因子分、情感忽视分、侮辱因子分和躯体攻击因子分关系较为密切。结论:在童年如果儿童的情绪被忽视以及被同伴侮辱,容易导致青年少抑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产生,有利于预测青少年抑郁行为。

  • 标签: 童年创伤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正念疗法在青少年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入观察对象青少年抑郁患者80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在此基础上,以随机数字表法筛取40例作为观察组,配合音乐疗法+正念疗法治疗,剩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音乐疗法联合正念疗法融入青少年抑郁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音乐疗法 正念疗法 青少年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青少年抑郁患者中开展共情护理对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病例筛选在我医院接受治疗青少年抑郁患者30例,经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病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共情护理干预,详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与对照组相比提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共情护理应用于青少年抑郁患者护理管理中,可使患者的认知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共情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抑郁在这个阶段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其在青少年抑郁患者中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探索。此模式强调了家庭成员的参与,尤其是父母的教育和照顾,在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此模式也降低了复发率,有利于青少年健康的长期发展。这一研究结果为青少年抑郁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视角,对提高我们国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青少年抑郁症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同步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青少年抑郁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父母同步护理干预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父母疾病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父母同步护理干预用于青少年抑郁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父母 同步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观认知疗法在抑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抑郁患者共66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完成患者分组工作,实验组(33)和对照组(33),两组均实施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组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GI、HADM、SD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F、MH和RE的评分高于对照组,使用统计学软件计算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在抑郁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 标签: 内观认知疗法 抑郁症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躯体症状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躯体不适症状≥3项的60例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末,两组间HAMD、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躯体症状抑郁患者有效,尤其对改善躯体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躯体主诉 艾司西酞普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52例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事先知情且同意,按照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6人。对照组仅仅依靠单纯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半个月以及一个月时间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评分结果有无显著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实验组半个月以及一个月时自评量表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抑郁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认知行为疗法,能够纠正其认知模式,对于其抑郁状的改善更为明显,认知行为疗法辅助以药物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 认知行为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对轻中度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门诊及心理门诊轻中度抑郁患者中,将80例抑郁患者随机分到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认知-运动”干预组,“认知-运动”干预包括规定强度和频率的健身跑运动锻炼及个体化的认知治疗;分别在基线和第1、3、6和12个月进行盲法评估HAMD-17、CGI、SF及SERS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HAMD-17、CGI及SF改善优于对照组,SERS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能改善轻中度抑郁患者的的情绪及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认知治疗 运动治疗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两组进行12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12周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第4、8、12周末PSQI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提高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杀行为抑郁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0例自杀行为抑郁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为35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自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自杀行为抑郁症 认知行为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 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抑郁患者9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抑郁患者的躯体表现是影响抑郁低识别率的原因之一。躯体化导致了大量抑郁患者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低情感症状而就诊于非精神科,造成了误诊或漏诊。现将国内外对抑郁患者躯体化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心理社会中介作用因素如文化因素、述情障碍、躯体感觉放大及生物学因素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抑郁症 躯体症状 述情障碍 躯体感觉放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抑郁(late-life depression,LLD)作为一种异质性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关于老年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以往诸多研究往往强调其发生与血管损害、神经炎性等改变相关。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的发生机制与脑结构、脑功能及脑代谢改变关系密切。影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日臻成熟,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临床诊断方法相比,它能够提供更直观的可视化证据,且可以减少因主观因素对结果造成的误差。现影像学已广泛应用于老年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中,这为老年抑郁的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法。作者对影像学在老年抑郁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影像学 脑结构 脑功能 脑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