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20年2月本院内出现职业危害的事件开展研究。设计一份医院感染伤害调查表格。把2019年8月—2020年2月期间内登记处理的职业伤害事件加以分析统计。探究结果。结果在调查期间内,我院检验科发生过25次医院感染。在此其中,吸入溶胶感染3例,发生率为12.00%。锐器伤引致感染8例,占32.00%。体液/液体喷溅出感染共计12例,发生率为48.00%。其他2例,发生率为8.00%。结论医院内检验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其存在多类高危因素。利用有效方式全面强化科室内高危因素预防和管理力度,可以全面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其可在根本上确保科室内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值得临床加以关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休克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探讨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征,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休克患儿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新生儿休克患儿99例,男性55例(55.6%),胎龄(37.7±2.9)周,其中早产儿26例,足月儿73例,中位入院日龄12 d。按病因分类,以感染性休克为主(78例,78.8%),其次为心源性和低血容量性(各6例,6.1%)、窒息性(5例,5.1%)等;感染性休克患儿血培养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总病死率21.2%,早产儿病死率高于足月儿(42.3%比13.7%,P<0.05)。死亡组患儿出生体重<2 500 g、胎龄<37周、入院日龄<3 d、入院pH<7.15、入院时乳酸>4 mmol/L、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比例高于治愈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pH<7.15、低血压是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休克病因以感染性为主,入院pH<7.15、低血压是新生儿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CDH并住院手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及治疗情况,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例CDH患儿,其中男34例(58.6%),存活组48例(82.8%),死亡组10例(17.2%)。存活组患儿入室时pH<7.15(4/48比9/10)、使用肺血管舒张剂(2/48比7/10)、合并肺动脉高压(24/48比9/10)比例均低于死亡组,手术日龄大于死亡组[4(2,6)d比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室pH<7.15(OR=0.009,95%CI 0.000~0.310)及合并肺动脉高压(OR=0.041,95%CI 0.020~0.880)是CDH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H患儿术后存活率高,入室pH<7.15及合并肺动脉高压是CDH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195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病原菌培养确定患者是否出现医院感染,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深入分析医院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和危险因素。结果 195例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23%。18例医院感染患者中血液感染1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2例、消化道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13例、其他位置感染1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1例、革兰阳性菌7例;根据因素分析得出,感染患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50岁、住院时间>2周、病程>2年、侵入性操作、静脉置管、引流管、有合并症、未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免疫抑制剂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该类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收住本院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心肺复苏的60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探讨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COX回归分析明确引起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ECPR患者60例,其中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16(26.7%)例,院内心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44(73.3%)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病死率(14/16,87.5%)较院内(25/44,56.89%)患者高(P<0.05),死亡组患者复苏至上机完成的时间(105.4±105.1)min较存活组(53.0±28.5)min更长(P<0.05),相比较于与存活组,死亡组的患者ECPR前肌钙蛋白和谷草转氨酶更高,pH和血乳酸更低(P<0.05)。6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2 d,院外心搏骤停,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上机前高SOFA评分,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ECMO支持期间发生肺部感染以及长ECMO支持时间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ECPR实施管理过程中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院外心搏骤停,ECMO上机前高SOFA评分,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从心肺复苏至ECMO转流时间较长,ECMO支持期间发生肺部感染以及长ECMO支持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鼻喉科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并总结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行耳鼻喉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是17.5%。其中伤口炎症4例,呼吸道感染6例,术后出血4例。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抗生素的应用。结论:为了保证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在分析危险性因素后要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证患者治疗后有理想的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与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疾病组与健康组,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并根据不同临床将疾病组分为青年组与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不稳定心绞痛上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青年组患者在男性比例、ACS比例、急性心肌梗死上均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且稳定心绞痛低于老年组患者(P<0.05)。疾病组与健康组在年龄、BMI、MAP、糖尿病史、脑梗塞史、冠心病家族史、喝酒、TG以及HDL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疾病组患者在高血压史、吸烟、BNP、TC以及LDL上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史、吸烟、BNP、TC以及LDL等,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结合患者临床指标、资料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用以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顾客创伤患者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治疗的方式。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两组患者创伤、治疗、手术恢复、术后一系列的对比环节的评估,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其他病程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患者采用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和发生概率的情况。结果:经过评估认识到,顾客创伤患者采用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需要提早做好预防,帮助医护工作者提高术后的治疗效果,降低疼痛问题的发生和发展。结论:顾客患者创伤治疗静脉血栓风险中,需要结合相关的因素做好提早的预防,帮助医护工作者和患者重视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和治疗水平,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综合治愈率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于2018年11月开始,于2020年11月结束,以在研究时间内本院接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共363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为了更好的提升研究内容的准确性,将对363例患者进行分组探讨,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3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1人,对照组182人,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危险因素,并添加针对性护理,最终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当前需要针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几率,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价值以及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4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视为观察组,选择在同一时间段内在我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超声检查的敏感度85.00%、特异度92.86%、准确率88.24%。在吸烟史、脑血管病史、手术外伤史以及静脉血栓史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诊断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可有效提升诊断的正确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诊断方法,而与下肢静脉血栓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吸烟史、脑血管病史、手术外伤史以及静脉血栓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采取防跌倒知识宣教。比较两组的跌倒发生率。结果年龄≥80岁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最高,21:00~8:00为跌倒事件的高发时间段,跌倒的地点多发生在床边,患者体力不支是导致跌倒的主要因素。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面动态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可减少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医院传染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感染危险因素,为传染科接下来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传染科发生的30例危险事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危险事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然后和干预管理对策实施后发生的护理危险事件进行对比,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结果:本次研究选择的危险事故共30例,其中,7例为消毒液处理不当,5例为针刺伤,8例为肺部感染,10例为交叉感染。预防管理措施实施后,传染科危险事故的发生率低于预防管理措施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传染科护理行为中,会有很多潜在的感染因素存在,这些潜在的感染因素并不是不能避免的,护理工作者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对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来进行有效的预防,促进感染科护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以达到减少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行为中出现感染事件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