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充填材料在后牙牙体修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68例(98牙)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修复,对照组患者应用高铜银汞合金,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后牙边缘密合性高于对照组,且继发龋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高铜银汞合金材料耐磨性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P<0.05结论实践表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具有良好色泽度和美观度,且边缘密合性良好,继发龋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但其自身耐磨性不如高铜银汞合金。
简介: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比较加工方法及组成不同的双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s,BCP)的骨引导的能力和骨愈合的模式。材料和方法:1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每只兔子颅顶有4个8mm环形缺损.每个缺损代表一个组别:对照组.实验组:BCP1.70%HA(羟基磷灰石).30%β-TCP(β-三磷酸钙):BCP2,30%HA,70%p-TCP;BCP3,20%HA.80%D-TCP。兔子在第2周(n=5)或第8周(n=5)在处死后进行组织学及组织计量学分析。结果:在双磷酸钙(BCP)组的骨增量远大于对照组(P〈005)。第2周或第8周新骨形成量无明显差异。在第2周,BCP3组的双磷酸钙的吸收作用远大于BCP1和BCP2组.然而在第8周.BCP2和BCP3的这种差别变得不明显。BCP组问新骨形成的模式和材料的吸收有明显差异。在BCP1组中.新骨在剩余颗粒中呈线性排列,在BCP2组中,可观察到丝状伪足状新骨形成;在BCP3组中.可见分散在剩余颗粒中的胶原蛋白片段及颗粒表面的裂隙状不规则新骨形成。结论:在本研究中.特定的HA、β-TCP比例对新骨形成和空间的保持无明显影响。而组间观察到的骨愈合模式的差别可归因于加工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双磷酸钙(BCPs)的物理化学属性的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齿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文章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了本院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的54例牙齿种植患者,将他们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在研究的过程中,观察组选择了PRF自体膜(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引导骨再生的技术形式,对照组采用了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的技术形式,并对两组患者治疗中的成功率与修复之后的植骨厚度、骨厚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为96.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为81.4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修复后植骨厚度、股厚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种植中PRF自体膜引导骨再生效果突出,能够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简介: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高,预后差,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应激治疗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纳米Se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目的:观察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活性氧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索抗氧化应激效应在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提取、培养并鉴定大鼠软骨细胞,采用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进行干预培养抑制活性氧产生;(2)体内动物实验: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激素诱导组和实验组均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联合肌注甲强龙诱导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在诱导后第7天给予腹腔注射多孔Se@SiO2干预治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诱导坏死后第8周取双侧股骨头行MicroCT扫描分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1)活性氧检测和TUNEL实验显示:Se@SiO2干预后大鼠软骨细胞中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P〈0.05);(2)MicroCT扫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激素诱导组及实验组骨密度、骨体积、骨表面积/骨体积、骨小梁数、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股骨头表面光滑,骨细胞、软骨细胞、骨小梁正常,空骨陷窝和脂肪细胞少见;激素诱导组骨小梁断裂、脂肪细胞肥大融合、出现大量空骨陷窝,有明显骨坏死表现;实验组较激素诱导组股骨头坏死明显好转;(4)结果表明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能够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并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简介:背景:大量实验已证明,玻璃化低温保存能获得更高的细胞存活率。目的:观察玻璃化低温保存对肌腱细胞与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复合物的影响。方法:取共培养9-14d的肌腱细胞-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物,分别以10%二甲亚砜、玻璃化低温保存液VS55、21%二甲亚砜进行低温保存和复苏。复苏培养1h后,进行死/活双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观察肌腱细胞存活率,以新鲜培养的肌腱细胞-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物为对照。结果与结论:①死/活双色荧光染色:10%二甲亚砜组肌腱细胞从聚二甲基硅氧烷支架材料孔隙表面上剥脱,呈双染的不规则细胞形态;VS55组和21%二甲亚砜组存在单染绿色荧光的梭形和球形细胞,也存在红绿双染的不规则形态细胞,两组细胞观测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②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对照组细胞大小均匀;10%二甲亚砜组由于细胞量少而不足以进行流式细胞检测;VS55组以较小体积的细胞颗粒为主;21%二甲亚砜组细胞体积大小与新鲜对照组类似,同时存在较小颗粒;③细胞回收率与存活率:VS55组细胞相对存活率低于21%二甲亚砜组(64.9%,76.2%,P〈0.05);10%二甲亚砜不能获取足够细胞,未能行细胞计数;4结果表明:采用21%二甲亚砜玻璃化低温保存有利于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保持肌腱细胞-支架结合完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材料桩核(玻璃纤维、铸造金属)修复残根残冠及无桩修复牙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根管填充的患者68例,共98颗上颌前牙残根残冠,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分为一组、二组、三组,一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二组采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三组采用无桩修复,对比三个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三个组的修复成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5),一组的修复齿抗折裂强度明显优于二组和三组,且牙龈指数和修复齿出血指数明显低于二组和三组(P<0.05),二组的修复齿抗折裂强度、牙龈指数和修复齿出血指数均优于三组(P<0.05)。结论无论采用玻璃纤维桩核、铸造金属桩核还是无桩修复都可以有效的治疗残根残冠,其中以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的牙齿健康指数最高,以无桩修复的牙齿健康指数最低。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含银离子的抗菌凝胶联合物理抗菌膜性材料“洁悠神”用于盆底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病人会阴部及阴道内,观察其联合能否降低会阴部创面感染的发生及护理体会。方法2010.3-2014.12对60例阴道前、后膨出或压力性尿失禁行经阴道盆底器官Mesh网片修复及TOT术后的女性患者,年龄50~7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用药组30例,均常规行术前、术后会阴、阴道擦洗及尿道口护理,护理后用药组加用抗菌凝胶于阴道内、尿道口及导尿管喷涂物理抗菌膜性材料“洁悠神”,每日2次。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后第3天拔出导尿管前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阴道分泌物培养及创面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用药组发生创面感染第3d、5d仍为同一病例,其发生率不随术后病程时间延长而升高。对照组第5天较第3天增加2例。阴道创面感染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用药组围手术期间会阴部创面感染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盆底外科手术患者使用抗菌凝胶联合“洁悠神”进行会阴部护理,银离子可有效杀灭病原菌,可有效减少创面感染几率,并可促进创面愈合,物理抗菌膜性材料可形成一层物理抗菌分子膜,阻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效降低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AUTI)的发生。
简介:背景:为仿生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生理和功能需求,近年来一些研究通过制备双层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来修复软骨缺损。但大多研究使用了不同的复合生物材料,很少文献报道使用单一生物材料制备双层多孔支架。目的:研究一体化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de),PLGA)多孔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PLGA作为生物材料,采用室温模压/粒子浸出法制备一体化双层多孔支架。①体外实验: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双层多孔支架上,接种1周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接种48h后进行LIVE/DEAD荧光染色;②体内实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层多孔支架复合物、双层多孔支架分别植入裸鼠皮下,4,8周后取出植入物,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DAPI染色。结果与结论:①成功获得一体化双层多孔支架,支架上层(软骨层)孔径为100-200μm,下层(软骨下骨层)孔径为300-450μm,孔隙率为85%;②体外实验:LIVE/DEAD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支架良好存活;扫描电镜可见细胞黏附在支架孔壁上,并可见大量沉积的细胞外基质;③体内实验:植入后8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支架上层纤维组织中夹杂有少量软骨细胞,下层可见大量骨小梁样组织形成,上下层组织紧密结合,支架部分降解,DAPI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裸鼠体内存活8周;对照组支架上下层可见少量纤维组织,未见软骨细胞及明显的小梁骨组织形成,支架部分降解;④结果表明:单一生物材料PLGA制备的一体化双层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具有可行性。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和骨增量已成为标准的拔牙后治疗方案。该病例系列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和联合0.3mg/ml的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比较术后4个月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拔牙位点分为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对照组)和联合使用rhPDGF-BB(实验组)两组进行处理.包括完整拔牙窝和颊侧骨壁缺损拔牙窝,经过4个月的愈合期后.进行环钻活检及种植体植入。观察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后4个月,剩余矿化异体移植材料的平均百分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有髓骨平均百分比的差异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25.%),实验组明显有更多的骨形成(41.8%)。结论:在骨移植过程中.添加生长因子可能会加速骨再生.并使早期成功植入种植体成为可能。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和骨增量已成为标准的拔牙后治疗方案。该病例系列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和联合03mg/ml的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比较术后4个月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拔牙位点分为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对照组)和联合使用rhPDGF—BB(实验组)两组进行处理,包括完整拔牙窝和颊侧骨壁缺损拔牙窝.经过4个月的愈合期后.进行环钻活检及种植体植入。观察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后4个月.剩余矿化异体移植材料的平均百分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有髓骨平均百分比的差异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25%),实验组明显有更多的骨形成(41.8%)。结论:在骨移植过程中,添加生长因子可能会加速骨再生.并使早期成功植入种植体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