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集中在66-87岁,平均年龄75.6岁,对这40例患者均采用PFNA方法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处进行固定。研究结果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之后对这40例患者进行跟访,所有患者的骨折情况均痊愈,患者的髋关节位置恢复状态良好。研究结果分析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取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整个治疗过程简单,易操作,骨折固定稳定,同时也符合生物学上的固定原理,因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是一种简单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时,选择 疼痛护理 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 方法: 将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6 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资料库中登记有效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 60 例作为实验样本,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30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记录所有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护理质量。 结果 :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并发症产生率较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27 ( 90.00% ),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16 ( 53.33%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 结论: 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时,将疼痛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所得到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42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身体状况等将42例患者分为A组-股骨近端髓内钉组12例,B组-动力髋螺钉组13例,C组-外固定架治疗法组8例,D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9例。观察对比各组之间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有无并发症出现和术后愈合的时间。结果各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4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有无并发症出现和术后愈合时间的比较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治疗老年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运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外固定架治疗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要选择更为合宜的手术方法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身体情况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40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者作为内固定组,38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作为关节置换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关节置换组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较内固定组显著缩短(P<0.05);关节置换组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5.69±6.52)分,较内固定组的(80.05±5.22)分显著提高(P<0.05),且优良率达89.47%,显著高于内固定组的75.00%(P<0.05);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显著低于内固定组的27.50%(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较内固定手术更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功能康复较快,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3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4~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可抗旋转、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内开展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 。 方法: 抽选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间本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36 例,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分析组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 。 结果: 围手术期内护理干预后,观 察组护理满意度 94.44% 优 于对照组 66.67% ,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 生率 5.56% 低于对 照组 38.89% , P < 0.05 。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开展围手术期内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2月一2014年10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本组3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透视及术后髋关节正侧位X线显示骨折复位固定好。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手术时间40min,出血量40-~130ml,平均60ml;术后3天开始主被动活动患侧髋关节,10天左右床上坐立,2周伤口拆线后坐轮椅活动并出院。均未出现下肢DVT形成,在术后复查的患者中患肢髋关节功能均良好。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费用低,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采用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按照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5例。笔者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0分钟(50~70分钟),平均出血量100±20ml(80~120ml)。通过3~12个月的随访,愈合时间10~14周,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1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达94.4%。结论PFNA-Ⅱ符合亚洲人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骨折固定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从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抽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PFLP组和DHS组,各53例患者。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的临床优势,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LP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FLP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比DHS组短,手术时间明显比DHS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DHS组少,术后负重时间明显比DHS组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DHS组短,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FLP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91%,显著高于DHS组的67.92%,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FLP组患者的感染、疼痛、螺钉松动、钉头切出、内固定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HS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的临床优势,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增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同时令各类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该类患者的及早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增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同时令各类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该类患者的及早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18例老年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符合股骨转子间骨折病症,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术的对照组与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观察组各59例患者,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但住院、卧床、完全负重时间等有效缩短,并且术后不同时间段髋关节功能评分相对较优(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虽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效率的提升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hipreplacement,HR)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IFF)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IFF患者,平均年龄(71.26±5.27)岁。按照入院顺序分为HR组和PFNA组,每组50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手术、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和切口长度(其中PFNA组为主钉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随访12个月,评估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1)并发症:皮下血肿、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褥疮等;(2)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评估,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85,效度系数为0.848,采用人工计分法,共9个条目合计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良好。结果PFNA组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高于HR组,PFN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HR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HR组和PFNA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结论HR有利于老年IFF患者早期活动和髋关节功能恢复,PFNA内固定术有利于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但两种术式均具有良好的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应按临床需求选择。
简介: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被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动力髋螺钉组2组,分别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每组30例。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修复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均降低(P<0.05),修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升高(P<0.05)。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时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或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价值。方法: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PFNA治疗。结果:手术时间2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失血量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依次为5.41%、16.22%,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PFNA治疗各有其特点,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活动早、功能恢复好,然而创伤性高、费用高,而PFNA的创伤性低、技术手段成熟、功能恢复好、适应症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