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旅游业作为中国目前所致力于发展的支柱型第三产业,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增强旅游企业的实力,拓展旅游的市场,扩大旅游的收入等一系列课题正在深入调查和研究之中。然而,事以人为本。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还是人才问题,而人才源于教育,忽略了教育无疑是舍本逐末。旅游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旅游业管理人才的摇蓝,其办学的思想方法与宗旨同旅游业发展需求的节拍是否和谐无疑是关键所在。在此,笔者仅针对当前旅游业的高等教育现状提出几点思考。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旅游业高等教育所走过的历程。中国旅游业从50年代起步至70年代末的20多年中,无一所专门培养高等旅游人才的院校,因为旅游在那个年代根本没被看作为一种产业。直至70年代末改革伊始,中国才开创了第一所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从80年代中叶起,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开始逐渐与高校联手合作,开办了旅游专业。9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旅游专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竞相登场,谁也不甘落后,截止1996年底,全国共有166所高等院校开办旅游专业,在校大学生达25822人,本科生所占比重达到了35.5%,有14所高等院校培养旅游或相关?
简介:<正>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生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卒于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原籍直隶容城县,后改入河南辉县籍。十七岁中举,屡经会试不第。明清两代,朝廷多次征聘他为官,他都予以拒绝,而以讲学著述终其生。因长期在辉县夏峰村开堂讲学,故有“夏峰先生”之称,其文集也以《夏峰集》命名。他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当时讲学活动最盛的有三大支。在东南,黄宗羲在浙东证人书院讲学;在西北,李颙在关中书院讲学;在中原,孙奇逢在苏门山百泉书院讲学。孙奇逢、黄宗羲、李顒被学人尊为清初“三大儒”,而其中又以孙奇逢的辈份最高,声名最大。他还是一位气节奇伟之士,曾经勇敢地参加反对魏忠贤阉党和抵抗清军侵扰的斗争,因此获有“始于豪杰,终以圣贤”的美誉。梁启超曾经这样称赞孙奇逢:“他是一位有肝胆,有气骨,有才略的人。晚年加以学养,越发形成他的人格的尊严,所以感化力极大,屹然成为北学重镇。”对于孙奇逢的学术思想笔者曾撰有论文,这里仅着重对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