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传统教育中,《诗经》一直是被作为“经学”来教学的,历来的研究者也多从“经学”的角度来研究《诗经》的,这种经学化的教育与研究使得《诗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本色,成为政治统治、道德说教的工具。其实《诗经》的本色应该是文学性的,因为它原本就是一部文学作品,为什么《诗经》和《楚辞》被称为“诗骚”?为什么说《诗经》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又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文学家、诗人以《诗经》为榜样进行文学创作?……这一切都说明《诗经》是文学作品。既然它是文学作品,既然它又一直作为经学教材在传统教育中使用着,那么它在教育上的文学性影响就一定存在,虽然这种影响不是那些塾师们有意识地进行的,但是其精美的文学形象、优美的文学语言、丰富的人文精神肯定会在学习者的朗朗诵读、吟咏品味之中感染着、熏陶着它的学习者,所以说,“客观上,《诗经》一直担负着文学教育的任务。”一、朱熹对《诗经》的文学性解读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的理学家身份决定了他的教育目的——宣扬封建教化,维护封建统治。这是朱熹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诗教”也不例外,他在《诗集传》的《自序》中声称《三百篇》中“人事挟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欲...
简介:一、《hello!树先生》中梦意的探索(一)树的梦对于主人公"树"来说,梦中的那一棵树是他梦魇的来源,也是他遭受伤害后心灵的庇护。"树"依赖的哥哥在这棵树下被父亲失手勒死,从此在他心中种下了心魔的种子,让他时时被噩梦侵扰。但在他受到打击和挫折后,在心底深处仍然不自觉的寻求树的庇护。抱着头躲在树权上,一声不吭。因为树是保留他哥哥最深刻记忆的地方,哥哥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信仰,只有在这里,"树"才能感受到哥哥的温暖,才觉得能暂时避开现实的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