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奥斯维辛”之后谈论文学是困难的!而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文学、文化甚至社会热潮中再来谈论他以及他的作品显然难度更大。因为这种难度不仅在于其小说文本自身的繁复性,而且还在于他获得诺奖之后文本被包裹的层层附加意义以及一个民族整体性、世界性文学想象的延伸与依托。莫言获得诺奖之后一直争议不断,褒贬臧否的激烈程度可以想象。这尤其让一些自视甚高的作家以及海外的那些“流亡”和“异见”作家们“眼红”与不满。
简介: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PearlS.Buck,1892-1973)生于美国,长在中国,一生因创作中国题材的小说而闻名于世。她这些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并非始于今天,事实上,早在她创作中国题材作品,特别是代表作《大地三部曲》(由《大地》、《儿子们》和《分家》组成)之后,中国就开始了译介其作品的历程,中间虽有间断,却一直延续至今,其中还出现过包括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在内的几次译介高潮。
简介:《日瓦戈医生》早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就倍受世界知名作家的推崇,时至今日已成为一部历久不衰的世界文学经典。小说的情史对峙、诗文互见的体裁革命,情节的偶然性与由意象之群和象征之网构建的象喻体系,构成该作形式特质和诗学魅力。
简介:原上草,本名赵元文,甘肃武都人。2009年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在《人民日报》《诗刊》《文艺报》《西部散文家》《民族文学》《星星》《草原》《绿洲》《西藏文学》《诗江南》《飞天》《青海湖》《绿风》《西北军事文学》《天津文学》《黄河文学》《华夏散文》《中国诗歌》《河北文学》《星火》,香港《中国文学》,美国《新大陆》汉语诗刊等数十家刊物发表作品。曾获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全国征文三等奖、《中国作家》杂志散文二等奖,《诗刊》《飞天》优秀诗歌奖,青海省第二届文艺评论三等奖,
简介:2013年《新文学史料》第1、2期分上下两部分刊登了曹革成先生编纂的《端木蕻良年谱(上)》(以下二文均简称《年谱》)。曹先生这两篇文章十分详细地呈示了端木蕻良1949年以前的生平事迹和创作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但美中不足的是,其中有关端木蕻良1937年发表在《七月》杂志上的几篇文章的编辑整理与实际情况略有差异,笔者以《七月》原刊为参照,提出一些补充和修正,求教于曹先生和方家。
简介:在最近半年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开始认识到从个人利益出发的思想是我的一切错误思想的根源。这种思想的孕育和发展是与我的家庭出身,特别是自己多年来所受的美帝国主义的教育分不开的。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已使我这根深蒂固的崇拜关帝国主义的思想不再继续发展,但我还不敢说这已经完全消灭了。因此,我愿意将我的问题提出来,请大家批评和指教。
简介: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多媒体教学手段束缚了学生思维。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是教师以个人对文章和所选择使用的媒体的理解替代文章和媒体本身的内涵,由于教师受自身素养所限,对图片、影视、音乐等媒体的认识和理解大多较为简单化和表面化,甚至有时会出现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这样的媒体将这种认识传输给学生,客观上对学生的阅读就起到了限制和误导的作用。
简介:《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完美、最优秀的意识流小说。1998年,美国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中,《尤利西斯》名列第一。乔伊斯用意识流手法展现了现代物质社会对人的心理、精神的扭曲与异化,折射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小说《尤利西斯》的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对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探析,还在于叙述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本文拟从叙述学的视角探究《尤利西斯》的叙述话语,以期进一步认识这部经典之作。
简介:竟陵派提出"静好柔厚"与"和平冲澹"的诗教说,追求诗歌含蕴的中和之美以及静穆幽深的意境,重视比兴手法的运用。其审美追求与诗学宗尚是在传统儒家诗教的基础上,汲取性灵文学思潮的精义,结合了道家美学与佛禅思想的独特产物。
简介:借用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中“只有学会倾听别人,承认他人的经验与自身的经验在地位上具有同样的合法性”①的观点,我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经验和主流民族经验同样具有合法性。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没有多民族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它自身的枯竭和单调必然在所难免。一种文化只有附丽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仪式才显得圣洁庄严,一旦文化受雇于外在的物质或名利的仪式,这种文化势必堕入肤浅和庸俗。
简介:笔者最早见到诗人马启代是在2013年的夏天,那年北上青岛游玩路过济南,有幸拜见了一些诗人,马启代是笔者见过印象深刻的一位。他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有着齐鲁大地人的热情、豪爽和真诚。那年的夏天异常炎热,马启代和野雪驾车让笔者领略了传说中的济南夏天。汩汩而出的趵突泉水、透人心脾的茶棚香茶、幽静渺远的小寺庙、接天莲叶的大明湖、湖上的冲舟翱翔……让笔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北方汉子。而事实也正是
简介:或许我们可以确定,中国当代著名诗人顾城(1956-1993)读过,并且十分熟悉《圣经》.显然,他还读过以《圣经》为主题的一些哲学、宗教、文学及批评方面的著作.在他短短的一生里,《圣经》是他在杀妻自戕前所读过的最后几本书之一.这些阅读体验,自然对他的文学创作,乃至世界观自然不无影响.
简介:学生时代,诗歌就像魔一样缠着我。后来因生存和工作,不得不放弃它长达13年。2009年,在网络上重新学习写诗时,我别提有多么兴奋。仿佛失散了多年的情人又重新回到身边。
简介:如何才能较好地阅读欣赏中国古典诗词?这是一个诗词研究者、语文工作者、广大语文教师、学生、语文爱好者等极为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阅读欣赏古典诗词是一个复杂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它能激活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提高读者自身艺术修养境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可拓展我们的文学知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愉悦,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还能让我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简介:雨水淅淅沥沥淅淅沥沥淅淅沥沥淅淅沥沥似:肠寸寸断,心点点碎,知音一别去了天涯无穷尽声声慢
简介:新诗解诗学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渐成气候,刘西渭和卞之琳就《鱼目集》中相关诗篇进行的交流与讨论乃新诗史上著名的阐释公案。然而至今,读者对新诗的阅读困惑仍居各种文体之首。刘西渭和卞之琳的讨论已触及新诗阅读的关键问题,只是我们理解得还不够。无独有偶,西方几位符号学家一一里法泰尔、卡勒、艾柯等,在诗歌阐释问题上也争执不休。下文将重返历史语境。
简介:毛尖: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谍战剧热持续至今已有十年,现在街谈巷议的影视剧不再是《暗算》(2006)、《潜伏》(2009)或者《风声》(2009)、《听风者》(2012)这样的大剧大片,也就是说,表面上,谍战影视有一个回落,但我感觉,谍战热正以更隐蔽的方式向所有的影视剧发出辐射.
简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加拿大当代著名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加拿大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当代最受尊敬、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被《经济学人》杂志誉为"才华横溢的语言大师"。阿特伍德1939年11月18日出生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早年在安大略北部和魁北克省度过,在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学完本科课程后,开始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
简介: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作为一个文学家而存在的,相比之下,鲁迅在思想上的建树却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与肯定。我们仔细研读鲁迅“弃医从文”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鲁迅是先成为思想家然后才成为文学家的。
简介:<正>一、文学传播现状与问题(一)文学作品的传播受到了危机。在三十年代时,文学期刊包括出版社的体系,非常健全,文学与传播体系是有关系的。报纸、期刊和出版社三个版块构成传播文学作品的体系。当下这三个板块都有让人担忧的地方。1.报纸发纯文学作品的作用很小。在八十年代时,很多文学作品都诞生在报纸上,如今已经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早年那些重要的文学作品都诞生在日报副刊,但报纸发纯文学的作品是有限的。
讲述“中国故事"的难度与可能
赛珍珠在新世纪中国的译介
《日瓦戈医生》经典性之形式特质
原上草诗歌新作——一个人的边塞(组诗)
《端木蕻良年谱(上)》中有关《七月》表述的疏证
彻底铲除崇拜美帝国主义的思想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合理性
论《尤利西斯》叙述特色
“诗以静好柔厚为教”——论竟陵派的审美追求与诗学宗尚
一位用汉字抒写远逝的彝民族密语的诗人——写给阿苏越尔的诗集《阳光山脉》
用笔书写正直的诗人——马启代《我必须在时光的身体上刻下声音》赏析
顾城的《英儿》和《圣经》
唤醒麻木的神经和大地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欣赏问题探析
中国节气的若干个断句(组诗)
阐释之“度”与中国新诗的阅读困惑
当代的隐晦肖像:讨论中国谍战剧
旅程上的谋杀案——玛格丽特谈《石床垫》创作始末
左翼文学思潮观照下鲁迅“立人”思想的特点
文学的现状与问题——在内蒙古第十七届“三少”民族文学笔会上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