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末,虽步履艰难,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统计,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无论学校数、学生数还是毕业生数都快速增长。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看,确实可以说,这一时期“成为五十年来的高原期。”导致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民初以来高等教育相关法令政策的变更。1917年9月《修正大学令》的颁布“颠覆”了民国初期《大学令》的规定,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则进一步延续了《修正大学令》的相关内容。《修正大学令》规定,高等学校“设二科以上者,得称为大学;其但设一科,称为某科大学。”由此可见,《修正大学令》为各专门学校升格为大学提供了法律基础,放宽了大学设立的条件,为大学之滥设埋下了种子。1922年后,公私立大学数大为增加,此后,大学数量则一直攀升,这与各专门学校纷纷升格为大学和大批新学校创办紧密相关。
简介:摘 要:略览世界各宗教史,女性永远都不是宗教文献的主角,也很少成为其作者。无论是初期佛教时期的经藏,还是基督教新约各篇章可考的作者,其创作主体始终是父权社会下的男性。尽管佛陀倡导一切众生平等,但我们还是看到了女性修行者需要先修炼转世成男身,后来再修成佛的记载。上帝也说过一切人类皆平等,但是,没有过主教、大主教是女性的历史记载。我们看到的是,宗教文献作者在文献中总会不自觉流露出当时时代与作者自身对于女性的看法及其在宗教中的定位。除了历史时代赋予女性的角色,还可从这些文献中观察到作者赋予女性宗教意义上的文化身份。分别对比考察东西方不同社会中的宗教创始形态时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有必要的,由此可以判断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现有的宗教形态。本文具体以佛教文献中关于女性僧团形成的历史、《四分律》中的规定以及专门针对女性僧团而制订的“八重法”戒律;基督宗教《新约》中有关女性在基督宗教初传时期的主要活动与《哥多林前书》中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叙述,来比较这两个宗教初创时期与后来历史中的女性社会地位,以求从宗教视角中寻求这两大宗教初期对于女性的态度以及社会地位对当今这两个宗教现有形态有什么具体影响,引起对于当今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探讨女性社会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简介: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新秀作家徐廷仁的多部小说中呈现边缘化空间设定。60年代,随着韩国社会急速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城市化道路,导致城市和农村、产业社会和传统社会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徐廷仁则以其特有的方式设定了与城市空间对立的“边缘化”空间。本文将分析徐廷仁笔下的边缘化空间在作品中以何种方式体现,进而考察产业化背景下边缘化叙述中的作家的创作意识。通过研究与“中心”社会对立的“边缘化”社会空间,可有效解读韩国20世纪60年代的产业化社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