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县份之一,由于近年无序开采小稀土矿,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浪费和流失,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使长汀稀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规范稀土矿开采,实行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需要.

  • 标签: 长汀县 水土流失 福建 小稀土矿 矿产资源 产业化经营
  • 简介:工程边坡植物防护主体是植物,灌草种选择需以气候条件、边坡坡度、弃渣特性等为基础。以金沙江干流河道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和洞挖弃渣2#渣场为例,通过渣场边坡可绿化条件分析,对植物措施灌草种进行选择确定。弃渣颗粒径级分析结果显示,洞挖边坡弃渣颗粒〉4mm粒径组成百分含量为91.63%,〉2mm颗粒累计百分含量高达96.75%,比农地表土层同径级颗粒含量分别高48.87和27.45个百分点,保水保肥能力差,植物防治绿化前需覆土改良。10种灌草种发芽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明挖边坡弃渣发芽率和苗木保存率最好,木豆发芽率和保存率最高;明挖弃渣播种后发芽率在60%以上,56d苗木保存率〉80%6种灌草种适应性依次为:木豆、大翼豆、狗牙根、麻风树、银合欢和车桑子,均可用于渣场边坡植物防治灌草种,满足渣场边坡防护要求。

  • 标签: 水电站 弃渣场 植物防治 灌草
  • 简介:基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对元阳县2003~2012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余/赤字进行测算。研究表明,元阳县2003~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全球公顷模型中,2004年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为0.027hm~2,2011年人均生态赤字达到最大值,为1.313hm~2;国家公顷模型中,2012年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为0.091hm~2。影响元阳县生态足迹变化因素分析表明,耕地是元阳县生态足迹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方式较单一,且生态赤字量呈现出递增趋势;建设用地处于盈余状态,草地处于赤字状态,其余土地类型出现不同程度赤字现象。据此,提出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元阳县可持续发展对策。

  • 标签: 全球公顷 国家公顷 生态足迹 元阳县
  • 简介:以加快水土保持步伐、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生态脆弱区典型流域为例,以航片为基本信息源,通过实地调查,获得1990年和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根据统计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计算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采用限制性影响因素法,评价研究区土地资源,并与2002年土地利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90-2002年,基本农田、林草地类增加,坡旱地减少.1990年,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为0.55,2002年为0.67.2002年,农地类土地资源呈两级趋势,具备灌溉条件水浇地为Ⅰ等适宜性,旱梯田与坡旱地为Ⅲ等适宜性.林地类土地资源有90.32%属Ⅱ等适宜性.牧草地类土地资源属于Ⅰ等适宜性和Ⅱ等适宜性.通过分析,Ⅲ等适宜性农地更适合草类生长.保持现有水浇地和旱梯田面积,将Ⅲ等适宜性农地退为草场,研究区农林牧用地结构将达到1.0∶2.5∶4.8.

  • 标签: 地类 适宜性 旱地 水浇地 梯田 牧草地
  • 简介: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对象,研究游憩活动对泰山植被、土壤、水体影响以及游客对环境改变可接受程度。研究表明:游憩活动对植被、土壤和水体冲击程度均为南天门景点〉扇子崖景点〉天烛峰景点〉桃花峪景点;游客对环境改变可接受程度依次为桃花峪景点〉天烛峰景点〉扇子崖景点〉南天门景点。方差分析显示,4个景点受游憩活动冲击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游人数量与植被、土壤、水体受到冲击程度均呈正相关性,其中,植被和土壤是两个最主要受冲击对象,且植被与土壤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对泰山风景名胜区进行游憩活动环境冲击调查评估,有利于促进泰山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风景名胜区 游憩冲击 调查评估 泰山
  • 简介:为阐明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措施与土壤水分特征之间关系,应用离心机法及定水头法分别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该地区植被措施下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关系符合幂函数θ=aS^b,且相关水平达极显著.参数a大小与不同植被有一定关系,且呈现出有规律变化,苜蓿>沙棘>天然草>杏树>柠条>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天然草与苜蓿最高,农田最低,沙棘、柠条等灌木林地居中.在同一吸力范围内,苜蓿含水量最高,沙棘次之,天然草、柠条及杏树含水量基本相同,农田最低.在低吸力段土壤平均含水量为苜蓿>沙棘>农田>天然草>杏树>柠条,但除苜蓿及沙棘外,农田、天然草、杏树及柠条差异不大.在中吸力阶段,平均土壤含水量苜蓿>天然草>杏树,且苜蓿相对较高,随着土壤吸力增大,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缩小.凋萎含水量除苜蓿最大,其次为沙棘和天然草,柠条、杏树次之,农田最低.

  • 标签: 黄土丘陵区 植被措施 土壤水分特征
  • 简介:以沈阳市天柱山附近工程弃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25°坡面上不同土壤颗粒级配工程弃土在1.0、1.5和2.0mm/min3种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产生径流量和产沙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所用Ⅰ~Ⅴ组土样随着降雨强度增加(从1.5增加到2.0mm/min),累积产沙量分别增加12.55、7.56、12.00、8.81和10.41g,而在3种降雨强度作用下,3个最大与最小累积产沙量差值分别为6.39、11.64和13.78g;2)产沙量随细度模数增大而减少;3)在降雨强度、坡度、降雨历时等因子一定条件下,土壤颗粒级配对径流量影响比较小,不同颗粒级配土壤累积径流量差异不明显。

  • 标签: 颗粒级配 降雨强度 产沙量 细度模数
  • 简介:土壤水分作为干旱监测重要指标,一直是干旱遥感监测研究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MODIS数据EVI、红波段反射率、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数据构建了基于Nir-Red反特率光谱特征空间EPDI模型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利用野外同步测量数据对PDI、MPDI、EPDI三种干旱指数模型获取拉萨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PDI能够更准确地反演土壤水分,其样本点相对误差仅为0.1040,线性相关系数为0.9181,反演精度相比PDI、MPDI(0.1646、0.1472)分别提高了36.83%和29.35%,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大尺度干旱动态监测提供了新途径。并且相比MPDI,EPDI模型参数更容易获取,模型构建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从而为模型大范围推广提供了可能,具有很好应用意义。

  • 标签: 土壤水分 干旱检测 NIR-RED光谱特征空间
  • 简介:为评价农业政策与环境拓展APEX模型在淮河中上游坡面尺度适宜性,将其应用于淮河中上游3个径流小区,在采用傅里叶幅度灵敏度检验扩展法进行灵敏度分析基础上,利用蒙特卡罗模拟结合多目标函数技术自动校正模型,并使用1982—1986年日径流和产沙数据实测值与模拟值评价模型适宜性。结果表明:湿度条件2下径流曲线数初始值(CN2)、损耗系数(CNIC)、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EC)以及最大径流率-降雨能量调整因子(APM)对产沙模拟影响较大,CN2和CNIC对地表径流模拟影响较大;在模型校正阶段,径流和产沙日平均模拟值百分误差绝对值(APE)小于20%,纳希-苏特克利夫有效系数(EF)和R2分别大于0.45和0.55;在模型验证阶段,径流和产沙日平均模拟值APE小于25%,EF和R2分别大于0.4和0.5。这说明APEX模型适用于淮河中上游坡面尺度,可用于评价该地区不同土地管理措施下水土流失。

  • 标签: APEX模型 水土流失 模型校正 验证 淮河中上游
  • 简介:近年来,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废弃矿山生态恢复逐渐发展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重要内容之一,而区域地形测量则是生态恢复基础。影像全站仪测量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一种新兴地形测量技术,在废弃采石场地形测量中应用较为广泛。在介绍日本TopconCorporation公司生产影像全站仪测量技术原理基础上,以实例实现地形测量及后期成图全过程。实践证明,影像全站仪测量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特别是影像全站仪测量过程中不需要用棱镜进行光线反射,极大地提高了地形测量效率,同时对测量人员安全性也有保障,适用于常规测量难以实现困难立地地形测量。

  • 标签: 影像全站仪 测量 采石场 地形图
  • 简介:针对我国温室蔬菜水肥一体化管理水平低下、灌溉施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以设施花椰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不同滴灌施肥处理对花椰菜根系生长和其生长土壤硝态氮分布规律影响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由不同水肥顺序组成4种滴灌施肥处理,即T1(1/5N-4/5W)、T2(1/5W-1/5N-3/5W)、T3(2/5W-1/5N-2/5W)、T4(3/5W-1/5N-1/5W),如T2(1/5W-1/5N-3/5W)表示整个灌水过程前1/5时间灌水,接下来1/5时间施肥,后3/5时间灌水冲洗管道,其他类同。在花椰菜生育期内对土壤水分状况进行测定,收获后测定花椰菜产量、品质及根长密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滴灌施肥对设施花椰菜产量、品质和氮素累积量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花椰菜氮素累计总量随着滴灌施肥时间向后推移先减小后增加,其中T4处理氮素累计量最高,达50.23mg/kg。2)通过对比各处理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无机氮变化状况,发现种植前土壤无机氮质量分数呈表层高、深层低特点,收获后土壤剖面的无机氮分布更为均匀,对比发现T1和T4处理更容易发生硝态氮淋失。3)灌溉施肥过程中前期施肥处理根系纵向生长更好,而后期施肥处理根系横向生长更好,其中T3处理根长密度最大,为2.54cm/cm~3,根系分布范围最广。4)各根系根长参数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均呈一次线性正相关,其中直径〈2mm根系根长拟合效果最好(R~2=0.8118)。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根系生长分布等指标,灌水过程中前2/5时间灌水,接下来1/5时间施肥,后2/5时间冲洗管道T3方案较优。

  • 标签: 滴灌施肥 根系分布 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
  • 简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历经时间长、影响因素多,可划分成多个阶段,稍不注意易造成人为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层次分析辨识模型,量化水土保持管理指标,确定水土保持管理优先考虑对象,供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及社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 标签: 水土保持管理 层次分析 开发建设项目
  • 简介:以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为例,运用支付卡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该湿地生态系统支付意愿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发放支付卡式CVM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2份,估算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算术平均支付意愿值为151.16元/a,累计频度中位数为56.36元/a,支付意愿值相对分布频度曲线基本呈单调递减分布;考虑到本文目的是核算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经济价值,并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因此,采用算术平均值计算其非使用价值,其值为5.01亿元/a;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支付意愿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和职业呈显著相关关系。

  • 标签: 非使用价值 条件价值评估法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闽江河口湿地
  • 简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水文条件对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及氮和磷养分流失影响。试验处理包括2个施肥水平(低肥和高肥水平),4个水文条件(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一个降雨强度(60mm/h,历时60min)。结果表明: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土壤侵蚀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3.1和1.7倍,同自由下渗相比,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HPO4-P浓度和流失量有显著增加;低肥水平条件下,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和壤中流+降雨地表径流中,NO3-N浓度分别是0.88、58.90、698.41和87.80mg/L,对应水文条件下地表径流中,HPO4-P浓度分别是0.252、0.322、0.811和0.383mg/L,高肥水平条件下,径流中NO3-N和HPO4-P浓度也有相同趋势;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27~39和1.3倍,壤中流+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100~114和1.5~1.7倍,同时,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泥沙中NO3-N和HPO4-P流失量也比自由下渗条件下显著增加。

  • 标签: 水文条件 紫色土 壤中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 简介:深入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变化与环境因子响应规律,对于当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有关林草措施配置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42个退耕地植被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和偏典范对应分析从单因子、分组变量及显著因子3方面分析立地环境因子对植被恢复影响。结果表明:7组环境因子、33项环境因子指标中,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物种变化关键环境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土壤含水量(0~40cm)、土壤结构性颗粒指数、〈0.001mm黏粒、蔗糖酶、坡向及退耕年限。建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遵循立地条件,以自然恢复为主,并进行适当培肥、引种等人工干预调控,以促进退耕地植被恢复进程。

  • 标签: 退耕地 自然恢复 环境因子 对应分析 黄土高原
  • 简介:依据福建省天然阔叶林主要分布区林分标准地资料,对天然阔叶林建群树种树高与胸径、枝下高与胸径、冠幅与胸径、树高与枝下高、冠幅与树高间内在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揭示了天然阔叶林建群树种几个测树因子生长规律,为天然阔叶林经营、林地生产力评价、森林收获预估等提供依据.

  • 标签: 天然阔叶林 建群树种 测树因子相关关系
  • 简介:通过利用短期施水代替降雨方法,研究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施水对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施水后,本氏针茅叶水势得到恢复,RuBP羧化酶活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羧化速率和最大光合能力明显增加,限制光合作用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得到缓解.同时,本氏针茅光化学活性在施水后部分恢复,光量子产量和热耗散能力明显提高.不同水分条件下,本氏针茅叶片叶绿素荧光光诱导过程存在较大差异,施水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上升速率较快,而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光诱导速率较慢.

  • 标签: 本氏针茅 长期干旱 短期施水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 简介: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植物来生存,逐步形成植物群落,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环境对生长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适应该环境条件植物能够繁衍、演替,不适应就被淘汰,这是生态修复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就是一个人工植物群落形成过程,必须注意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 标签: 龙岩市 福建 生态建设 水土保持 生态自我修复 植物群落
  • 简介:将乐县城区饮水工程是为了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城区与工业园区一体化区域水厂,工程建设总规模为供水能力5万m^3/d,分为两期实施,近期按3万m^3/d规模兴建,远期再扩建2万m^3/d规模。该项目经过论证对比,选择金溪支流漠村溪为水源地,净水厂选址位于水南镇黄坑垅倒止岭。随着工程建设,势必对项目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本文对该饮水工程施工期及营运期对水、固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减轻对上述各项因子影响建议。各项环保措施执行后,废水零度排放,固废得到综合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轻微。

  • 标签: 将乐县城区 饮水工程 环境影响 分析与评价
  • 简介: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降雨强度100mm/h,坡度20°,在2个玉米秸秆缓冲带布设坡位(斜坡长4.5-5.5m和6.5-7.5m)与2个降雨历时(单次降雨30min和2次连续降雨30min+30min)试验处理组合,研究在黄土坡面不同坡位布设玉米缓冲带对防治细沟侵蚀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缓冲带可减少坡面侵蚀量和细沟侵蚀量,其中,坡面侵蚀量减少7.3%-14.2%,细沟侵蚀量减少11.0%-30.6%,细沟侵蚀量对坡面侵蚀贡献率减少3.4%-15.0%,径流含沙量降低5.5%-12.8%;2)单次降雨情况下在斜坡长4.5-5.5m处布设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侵蚀效果最佳,坡面侵蚀量、细沟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4.2%、30.6%和11.6%,细沟平面密度和细沟平均深度分别减少12.9%和21.9%;3)2次连续降雨情况下在斜坡长6.5-7.5m处布设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侵蚀效果较好,坡面侵蚀量、细沟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3.5%、25.0%和5.5%,细沟平面密度和细沟平均深度分别减少15.5%和16.3%。

  • 标签: 秸秆缓冲带 细沟平面密度 细沟平均深度 细沟侵蚀强度 人工模拟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