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入院的患者中选取64例,均对其实施PICC置管术,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32例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针对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ICC置管专用护理,从并发症、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等指标展开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护理并发症总发生率9例(28.14%);置管成功率24例(75%),护理满意率25例(78.13%);观察组患者置管护理并发症总发生率2例(6.26%);置管成功率30例(93.75%),护理满意率31例(96.8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ICC置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可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可将其作为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部分ICU患者在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感染,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通过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提供支持。方法:对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本院ICU进行治疗的患者信息进行统计、筛选,筛选完成后得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病例数共计60例。为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组织抽签活动,抽到白色签的患者被作为常规组样本、抽到黑色签的患者被作为护理组样本,两组别样本的数量持平。为全体样本提供中心静脉置管,以样本临床状况为依据,对其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为护理组予以护理干预,同时记录并分析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组间对比结果,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结果显示P<0.05,说明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突出性。结果:全体样本的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均发生感染,其中股静脉的感染率最高。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组间对比结果差异突出(P<0.05)。结论:ICU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的感染率超过其他中心静脉,配合有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缩短ICU患者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展现出高度的临床创新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部分ICU患者在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感染,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通过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提供支持。方法:对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本院ICU进行治疗的患者信息进行统计、筛选,筛选完成后得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病例数共计60例。为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组织抽签活动,抽到白色签的患者被作为常规组样本、抽到黑色签的患者被作为护理组样本,两组别样本的数量持平。为全体样本提供中心静脉置管,以样本临床状况为依据,对其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为护理组予以护理干预,同时记录并分析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组间对比结果,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结果显示P<0.05,说明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突出性。结果:全体样本的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均发生感染,其中股静脉的感染率最高。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组间对比结果差异突出(P<0.05)。结论:ICU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的感染率超过其他中心静脉,配合有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缩短ICU患者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展现出高度的临床创新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有效性及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有40例,一组为对照组患者有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开展个性化护理管理质量可以缓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使得手术的安全性更高,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是值得临床进行推广的。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方式和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期间接收的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随机单盲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基础组和探究组,每组38例。基础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探究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探究组的训练有效率明显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对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可切实加强机体功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可进一步推广于临床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6例,A组与B组各随机纳入48例,A组采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置管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组中耳积液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0.5kHz、1.5kHz、2.0kHz频率下听力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听力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试验组术后给予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两组均用药7d。结果试验组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为36.36%(P<0.05)。12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患者中,6例患者年龄小于50岁,6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对比无差异显著(P>0.05)。结论泮托拉唑可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单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盆骨正位X线摄影及CT三维重建(3DCT),根据3DCT数据指导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侧与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差距以及垂直距离,观察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盆骨正位X线资料,可观察到患者髋臼前后径显著缩小、髋臼后壁增厚且深径变浅。手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0.15±3.25)mm和(23.49±6.58)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85±1.26)mm和(3.22±1.25)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升手术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减压管置入深度对其有效引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50例不同手术方式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分三组A组患者选择胸腔内主动脉弓下实施胃食管吻合术60例,B组胸腔内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术50例;C组颈部胃食管吻合术40例。手术回室6小时责任护士根据病程记录手术方式、食管切除的长度进行胃肠减压管深度的调整以吸到胃内容物通畅为宜。结果通过对胃肠减压管深度进行调整,不同时段胃肠减压管引流量的比较,调整后引流通畅,显著高于手术回室胃肠减压管6小时内胃液引流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X片胃影显示有扩张低于手术后6小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责任护士需掌握食管癌患者手术方式有利于胃肠减压管的有效引流。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作为对象,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64例,对照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评估中长线导管在老年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研究期间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选取30名需要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方法,将参与者分为两组,每组15人。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传统的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而实验组的患者则采用了中长线导管。结果:就导管留置的时间长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而言,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种导管技术在这些方面的效果相似。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得出结论,对于老年疾病患者而言,中长线导管的使用不仅能够满足其输液治疗的需求,而且还具有较低的并发症风险。结论:在老年患者的治疗管理中,中长线导管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鉴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中长线导管技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优质护理 +功能训练的护理配合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股骨头坏死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例数20例,时间是 2017.1月至 2019.1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 2组, 10例为一组。一组行常规临床护理(称: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和功能训练(称:观察组),对比 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施行优质护理和功能训练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的提高,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优质护理联合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前后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并运用。
简介:目的针对存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8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螺纹钉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的,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存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可以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关键词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在骨科中十分常见,其主要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种类型,其中引发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主要是股骨头存在骨折等关节骨折病症,患者出现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存在较大难度,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目前已经逐渐应用到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特针对于我院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取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具体内容阐述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择来我院进行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2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8例,年龄大都在35岁至70岁之间,年龄中值为(52.6±5.2)岁;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4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6例,年龄大都在35岁至73岁之间,年龄中值为(50.8±5.7)岁。进行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选择多枚螺纹钉固定的治疗方法,其主要是选取闭合复位的方法,选取C臂进行透视,对患者患处位置实施微创多枚中孔螺钉固定。研究组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其具体步骤为在手术前30分钟先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灭菌,术中选取髋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2],手术后1天到2天治疗实施常规引流方法,手术后对患者实施X光片检测,手术后第二天让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术后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情况。1.3观察指标本研究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1.4统计学分析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医学统计软件SPSS17.0的统计,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测,若取得数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