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SSBADSA)的影象学一般表现及特点,将其分为三型:单病灶(Ⅰ)型;多病灶(Ⅱ)型及特殊(Ⅲ)型三个分型。临床研究证实SSBADSA分型在表达肺癌现阶段病情时较X线平片、CT、MRI灵敏度、精确度更高,能显示未构成立体结构的新软浸润灶、播散灶、或转移灶及其组织染色等更多有用的信息,对制订肺癌治疗方案、采取恰当的第一步治疗措施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采用股动脉插管做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对每次DSA录像及DSA照片进仔细研究,据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三型:并将该分型与肺癌的病理类型、介入治疗四周后肿瘤血管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发展倾向及预后与分型的关系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Ⅰ型为单病灶,以血管团为主,占肺癌总数的40.32%,分三个亚型:Ⅰa型最适于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介入疗效显著。占14.66%;Ⅰb型占22.33%,宜先介入;Ⅰc型者较少,较适于手术切除。Ⅱ型者最多,占肺癌总数的59%,病灶数目多个,此型均宜先做介入治疗,不宜先手术。亦分为三个亚型;Ⅱa型占50.66%;Ⅱb型较少占3.69%;Ⅱc型占4.67%;Ⅲ型者甚少只有两例。研究分型与细胞病理类型的关系发现Ⅱa型中36.8%为腺癌;36.1%为小细胞癌;25.0%为鳞癌;1.9%为大细胞癌;且腺癌58.3%、鳞癌44.7%、小细胞癌48.2%、大细胞癌60%均表现为Ⅱa型;即多病灶Ⅱa型中多为难治、恶性度高、进展较快的病例、尤其是年轻患者应倍加关注。结论:肺癌支气管动脉DSA分型中,Ⅱ型者为最多,占59.0%,都应先做1-2次介入治疗后,再后手术切除或其它治疗,否则后患极大。也提示临床医师,可根据此分型所提供的精密信息和规律,制订、实施肺癌治疗的最佳方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介入治疗联合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TIMI血流分级、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8.1±7.2)%,TIMI血流Ⅰ、Ⅱ级1例(2.7%),Ⅲ级36例(97.3%);对照组LVEF为(50.1±8.1)%,TIMI血流Ⅰ、Ⅱ级6例(16.2%),Ⅲ级31例(83.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出血率为10.8%(4/37),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5.4%(2/37);对照组患者总出血率为21.6%(8/37),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3.5%(5/3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手术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以探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的重要性为目的,观察将其应用在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影响价值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心内科择5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在2020.3月-10月间,将54例患者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参照组),观察急救护理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门-导管室时间以及球囊扩张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将以上述数据为护理效果参考依据,将以表格形式予以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急救护理效果显佳,各项护理措施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以致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数据证明此组急救护理措施的可行性。结论 在胸痛中心建立急救护理流程,此项举措具有较高可行性,将其应用在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治疗中,大幅缩短急救护理时间,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加快愈后康复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性,临床应用效果较理想,建议大规模应用此急救护理流程。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过程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产生慢血流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本科室进行急诊PCI治疗的30例AMI患者.结果入选30例AMI患者经手术均成功开通罪犯血管,符合标准:残余狭窄<20%,获得TIMI3级血流,操作成功,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术中4例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TIMI2级,其中上腔静脉(LAD)病变3例,右冠脉主干(RCA)病变1例,4例慢血流患者立即予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ml,其中1例同时注入硝酸甘油200μg,重复造影,证实慢血流消失,血流TIMI3级.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治疗,1周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急诊PCI术中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班和硝酸甘油法治疗AMI引起的慢血流效果较为满意,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3例欲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和试验组(1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1次/晚),试验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加服盐酸曲美他嗪(20mg/次,tid),治疗3d;随后分别行PCI。测定PCI术前及术后24h的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脏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随访PCI后4周时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病人PCI术后24h的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PO活性升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24h的CK-MB活性和hs-CRP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3d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PCI围手术期病人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介入手术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6-12月我科498例介入手术患者(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及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护理安全措施,对2014年2-7月565例介入手术患者(试验组)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并通过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两方面对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的试验组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差错率为0.53%(3/565)低于对照组的3.21%(16/498),试验组满意度为96.64%(546/565)高于对照组的82.73%(412/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手术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干预措施能够保证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降低护理差错所引发的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拟定防范对策,以杜绝或减少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介入手术的176例患者为对照组,针对本组患者在介入手术室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再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介入手术的20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制定的防范对策,比较两组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随着介入手术的不断发展,加强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保证介入手术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塞患者选择介入溶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溶栓治疗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验证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入样本均挑选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区间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涉及人数8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作为分组考量,以前4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4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干预后相关数据指标,后引用统计学工具完成对比分析,观察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数据与对照组相较均呈现较高优势性,组间P值达到﹤0.05数值,表明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质量提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其经济支出,可行性确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