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01/2013-02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行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的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连续性病例48例48眼,观察术后第Id,6wk以及末次随访(术后6~32mo)时患儿眼位、眼位非共同性、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情况。结果:术后第Id手术正位率为83%(40/48),欠矫率为4%(2/48),过矫率为13%(6/48);术后第6wk手术正位率为81%(39/48),欠矫率为13%(6/48),过矫率为6%(3/48);末次随访时正位率为75%(36/48),欠矫率为25%(12/48),无1例过矫。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和不同外斜视类型患儿末次随访时手术正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0.50)。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眼球运动非共同性和眼球外转受限。结论: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安全有效术式,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疗效无差异。
简介:目的:比较无菌空气填充和C_3F_8填充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瓣(ILMF)覆盖术中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014-01/2017-06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MH患者,行PPV联合黄斑区ILMF翻转覆盖黄斑裂孔术,根据术中是否行C_3F_8填充,分为球内空气填充组(A组112眼)和球内C_3F_8填充组(B组63眼),比较两组术后高眼压发生情况、黄斑裂孔闭合率、术后1、3mo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结构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1、3mo时,较术前BCVA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1mo时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时,A组BCVA较B组恢复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7.5%,B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EZ)缺损直径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3mo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为9.5%,而A组无术后高眼压情况发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V联合ILMF覆盖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可减少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在该手术中可以代替C_3F_8填充。
简介: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0年5月期间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的23例(28眼)高度近视(眼轴〉26mm)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术后3d最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1眼(75%),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3眼(82%)。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好,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是基层医院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简介: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连续收治的256例有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适应证的各类眼底病患者实施单次玻璃腔注射4mg/0.1mL曲安奈德手术,观察其术后眼压变化情况。主要适应证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其它原因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引起的黄斑水肿性疾病。结果:256例256眼经至少3mo的追踪观察随访中,56眼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发病率为21.9%。结论:继发性青光眼与年龄、性别、血压、糖尿病、玻璃体腔注药术的不同适应证、术前是否行白内障手术、是否行光动力治疗、是否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等因素没有相关性。注药前青光眼病史的存在和基础眼压高于19mmHg等情况为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显著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切口修复的应用疗效。方法:将68例68眼行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发生角膜切口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加抗生素滴眼液同时加用贝复舒滴眼液交替点眼,4次/d。治疗组除每日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加抗生素滴眼液交替点眼外,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疗程1mo,于用药前和用药后3,7,14d;1mo分别对患者主觉症状、体征、角膜切口修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3,7,14d,治疗组角膜切口水肿较对照组明显消退,切口修复较快,主觉症状在短时间消退,术后1mo,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切口的早期修复起效时间短、舒适度好、安全性良好,对减少术后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及术后角膜散光有良好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同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我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的患者48例,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小切口自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两例患者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0.1-0.3者6眼,0.3-0.8者30眼,〉0.8者12眼,术中、术后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跟视力恢复好,且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足适应于广大基层医院的最佳手术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