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CaregiverBurdenScaleforCancerPatients,CBS-CP)。方法:在研制CBS-CP的基础上,通过对144例确诊的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以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CBS-CP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36;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结果表明,5个因子模型符合概念框架中所设计的五维照顾者负担的构想;CBS-CP总量表及其5个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及重测信度均达到0.7以上。结论:所研制CBS-CP的信度和效度较好,可应用于对我国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负担进行检测。建议未来研究中通过大样本的调查,进一步对量表进行科学性和应用性双重评价。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近期预后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9例(5.29%),植物生存10例(5.88%),重度残疾19例(11.18%),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22.35%(38/170)。单因素分析得出不良预后发生率在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方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并发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0岁、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12h、合并颅内其它损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GCS评分≥9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1.507,P〈0.05)。结论高龄、瞳孔发生变化、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超过12h、术前GCS评分偏低、合并有其它颅内损伤均会增加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残疾或死亡的发生风险。
简介: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lzheimer病(AD)患者外周血中淀粉样蛋白前体(APP)的mRNA水平,并探讨该基因在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APP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将PCR扩增目的片段用AT克隆的方法克隆入T载体,重组质粒经筛选、鉴定后,作为阳性模板,用于标准曲线的制定和样品检测。用该方法检测30例AD患者和23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外周血中APP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应用重组质粒制作的定量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AD组APP基因平均表达水平为(2.54×10^5±1.53×10^5)copies/μgRNA,高于对照组(6.03×10^4±7.58×10^5)copies/μgRNA(P〈0.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AD患者APPmRNA水平的方法较常规PCR技术更为简便、快速、准确。用该法测得APP在AD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水平有所增加。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肥城矿业中心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睡眠障碍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居住地、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150例抑郁症患者中睡眠障碍者为118例,发生率为78.67%,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居住地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均是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涉及面较广,应重视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干预。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与非语言性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就诊的卒中患者共32例,经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aphasiabattery,WAB)评估语言功能,分为失语组和无失语组,其中失语组15例,无失语组17例。洛文斯顿成套测验中文版(Loewensteinoccupationaltherapycognitiveassessment,LOTCA)第2版评估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对失语组与非失语组的LOTCA各分项分值及总分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对WAB中各分项得分及失语商与LOTCA各认知分项得分及总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并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失语组的LOTCA总分低于无失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69.0~92.0)分vs99.0(86.0~102.5)分,P<0.05];失语患者LOTCA总分与WAB各分项及失语商呈正相关(r=0.587~0.883,均P<0.05),WAB分项中的各分项与LOTCA中各分项之间呈正相关(r=0.521~0.843,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失语商的主要因素为LOTCA总分(β=0.707,P=0.003)。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非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程度越重其非语言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越重。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颅脑损伤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4.7、14、21d及对照组外周血EPC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伤后1d,颅脑损伤组外周血EPCs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伤后4d降至最低值(P〈0.05);随后逐渐升高,伤后7d达最高峰(P〈0.05),随后逐渐下降,伤后21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1d外周血EPCs水平与入院时患者GCS评分呈正相关(RS=0.452,P〈0.05);伤后7、14、21d外周血EPCs水平与伤后6个月GOS评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23,0.469,0.455;P〈0.05)。结论外周血EPCs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简介:目的:探究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中药熏洗与穴位敷贴相联合的方法。对比换组患者在乳腺癌化疗期间的物、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比对照组(66.67%)高(P〈0.05)。结论:通睡眠时间与质量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日间功能、催眠药过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睡眠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有效降低化疗期间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IgG-ACA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94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水平,(IgM-ACA和IgG-ACA).结果94例MG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gM-ACA均为阴性;94例MG患者中30例IgG-ACA阳性(30/94,31.9%),40例健康对照者中仅2例阳性(2/40,5%),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IgG-ACA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型均无关(P>0.05),而与胸腺病理密切相关(P<0.01).30例胸腺瘤患者中,14例阳性(14/30,46.7%),64例不伴胸腺瘤的MG患者中,16例阳性(16/64,25%),二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gG-ACA阳性患者中,1/3滴度较高(至少为正常值的2倍).结论通过对IgG-ACA的测定,不仅对MG是否合并胸腺瘤起初步筛选作用,而且是MG患者并发凝血机制方面异常的一个警惕性标志.
简介: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内脏脂肪堆积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病程在2h至3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抵抗组45例和非胰岛素抵抗组4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以及内脏脂肪厚度.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内脏脂肪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脏脂肪厚度分别与腰臀比(r=0.361,P=0.000)、空腹胰岛素(r=0.291,P=0.005)、胰岛素抵抗指数(r=0.326,P=0.001)、三酰甘油(r=0.319,P=0.002)、内中膜厚度(r=0.433,P=0.000)、空腹血糖(r=0.215,P=0.039)、2h血浆葡萄糖浓度(r=0.243,P=0.019)、腹壁脂肪厚度(r=0.220,P=0.034)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时内脏脂肪堆积程度明显增高,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胰岛素抵抗时存在内脏脂肪堆积,并且可以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
简介:目的探讨CT定位微创抽吸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脑出血脑疝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CT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抽吸引流,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发病距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和出院时的生存情况。结果出院时意识状况:神清4例,浅昏迷7例,中度昏迷3例,深昏迷4例,死亡8例,死亡率22.9%,8例中6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炎,1例死于再出血。另外9例因放弃治疗而死亡,总死亡17例。存活18例中,随访出院后3个月GOS评分优良率27.8%。结论微创抽吸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患者,创伤小,时间短,及时缓解了脑疝,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的头部MRI资料,统计MRI横断位扫描T2WI像中脑干、丘脑、基底前脑、胼胝体、大脑皮层下及大脑皮层等区域的异常信号表现,以颅脑损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分为清醒组与非清醒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患者头部MRJ中的损伤灶位置与清醒与否的OR值,明确对预后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头颅MRI中脑干腹侧及背侧、双侧基底前脑、双侧丘脑、胼胝体、双侧大脑额叶区域损伤和未损伤患者在清醒组与非清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干背侧损伤、丘脑右侧损伤、胼胝体损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RI表现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脑干中上段背侧、胼胝体、丘脑有损伤灶的患者预示着难以清醒。
简介:目的:识别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分析不同轨迹的预测因素,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1年12月至 2022 年 6月在银川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 213 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于住院期间进行首次调查,于出院后1个月、3 个月、6 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调查.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轨迹的类别,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轨迹的预测因素.结果:共173 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调查,通过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出3 条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分别为"低水平-下降"(29.5%)、"中等水平-维持"(39.9%)、"高水平-上升"(30.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个人月收入、居住地、性别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的影响因素(P...
简介:目的:整合乳腺癌患者癌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体验的质性研究结果,为医护人员进行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患者癌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 年5月31日,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出50 个研究结果,归纳为 6 个新的类别,综合成 3 个整合结果:患者对认知功能下降的感知及原因、癌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患者主动适应认知功能下降并希望获得外界更多支持.结论:认知功能下降是乳腺癌患者真实存在的问题,对患者造成众多影响,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主诉并予以干预,帮助其改善认知功能.
简介:目的:整合脑卒中患者参与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临床开展并改善VR技术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计算机检索中文及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脑卒中患者参与VR技术康复训练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4 年3月,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提炼出 43 个研究结果,归纳出11个新类别,得到3 个整合结果:脑卒中患者对VR技术康复训练的接受程度较高、参与VR技术康复训练的感知益处及感知障碍.结论:VR技术给多数脑卒中患者带来积极的康复体验,但仍面临着认知、肢体、心理等多重障碍,医护人员应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以提高对VR技术康复训练的接受度,强化患者对VR康复训练的益处认知以增强参与动机和信心,减少参与VR技术康复训练的障碍与...
简介:目的:检索、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善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2 年12月至 2023 年3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构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循证方案;便利选取 2023 年3月—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59 名及科室护士20 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运动康复循证实践证据前后 2 组患者的满意度、生存质量和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同时比较循证实践证据应用前后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护士运动康复知识水平变化.结果:证据应用后,循证实践组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得到提升(P<0.001)、功能障碍指数下降(P<0.001)、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护士康复知识水平得分均较应用前提高(t=-15.873,P<0.001),差异具有...
简介:通过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创伤外科医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对颅脑创伤患者诊断治疗不够重视,抢救与监护仪器较落后,而且有关颅脑创伤患者的现场抢救与转运、急诊室抢救和处理、手术指征和方案、手术后监护和护理、脑水肿防治和颅内高压的处理,以及并发症防治及康复措施等诸多环节尚存在明显不足,缺乏规范化和科学性。其中,临床医师在决定广泛脑挫裂伤合并重症颅内高压患者的手术原则和手术方法时存在较大差异和不规范,此为目前颅脑创伤临床治疗过程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皮质吞咽中枢在脑磁图中的激活情况,为吞咽皮质中枢的功能探讨提供资料。方法采用151通道Omega2000全头型生物磁仪(CTF.co,Canada)对6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脑磁信号的采集。以等电流偶极(equivalentcurrentdipole,ECD)记录肌电信号开始前-2500ms内激活脑区的部位及时间顺序。以每隔20s、25s、30s、35s时间不等的方式向受试者口腔注射室温纯净水0.5~1ml共10A。所有检查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并与脑磁图的磁场变化结果融合,形成磁源性成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结果5例患者得到磁源性影像。所激活的脑区包括岛叶、初级运动感觉皮质、扣带、丘脑等。部分脑区呈现反复激活,脑内吞咽皮质激活存在5个相对较为固定的环路。中央前后回、岛叶、丘脑、扣带回持续稳定激活,其初次激活发生在一定时间段内。后扣带较前扣带回及岛叶激活较晚。结论吞咽皮质在处理吞咽信息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环路。后扣带回激活较晚可能是由于卒中后吞咽皮质功能活动受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