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鲁西南地区103例烟雾病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临床表现。结果103例患者中以脑出血表现为主的有43例,以缺血症状为主的有55例,以反复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表现的2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1例,产前子痫1例,1例儿童以溶血性贫血为首要表现,发现动脉瘤6例,单侧烟雾病15例。103例患者中均未发现有家族史,11例钩端螺旋体试验阳性,4例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结论烟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缺血症状为主,烟雾病发病与甲亢、钩端螺旋体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烟雾病 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的手术路径的改进方法。方法对5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采用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方法。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侧脑室枕角穿刺、耳后路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早期CT检查,发现实验组脑室明显缩小者占86.4%,脑室内导管位置满意者占9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发现,实验组导管阻塞1例(4.5%),对照组导管阻塞9例(2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手术方法可能优于传统分流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 手术路径 脑积水 额角穿刺 耳前路径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自制猪胆散对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清洗外耳后保持外耳道洁净用自制猪胆散喷敷外耳道及鼓室内。结果该散剂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愈率为85.7%;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治愈率为45.5%。结论自制猪胆散对化脓性中耳炎有很好疗效

  • 标签: 化脓性中耳炎 自制猪胆散 疗效分析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猪胆 自制
  • 简介:目的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根据侧脑室的测压结果设定分流阀的初始压力,术后根据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调整分流阀的压力。结果术后随访3—48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CT检查显示脑室均较术前缩小。术后感染2例,分流管梗阻3例。结论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个体化设定分流阀压力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术后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的出现,是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婴幼儿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X刀治疗颅内室管膜瘤的疗效。方法X刀治疗12例手术残余室管膜瘤患者,其中WHO分级Ⅲ级4例,Ⅱ级6例,Ⅰ级2例。3例在X刀治疗前或后接受了20Gy分割外照射治疗。X刀中心剂量17.8~28Gy,边缘剂量9~16Gy。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1、2、3年的无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7%、33.3%、25.0%。半数无瘤进展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X刀对颅内术后残留室管膜瘤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放射疗法 室管膜瘤
  • 简介: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病毒性脑炎28例,细菌性脑膜炎24例的病人在急性和恢复血清中sICAM-1和TNF-α含量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在急性CNS感染各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菌性脑膜炎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1).在恢复CNS感染各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ICAM-1和TNF-α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过程,与病程密切相关,可作为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细菌性脑膜炎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总结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急诊早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高分级(Hunt-Hess分级Ⅲ~Ⅴ级)颅内动脉瘤42例,术前8例经DSA检查、28例经CTA检查证实动脉瘤,6例手术探查证实为动脉瘤;均急诊行对侧侧脑室外引流术、额叶或颞叶部分脑组织切除内减压、动脉瘤夹闭+去骨瓣外减压术。结果42例中,除1例术中死亡,其余41例均顺利夹闭。术后死亡3例。35例术后随访1~6个月,根据GOS评分,5分10例,4分11例,3分12,2分3例,1分2例;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结论对于高分级颅内动脉瘤,部分脑组织切除联合对侧侧脑室引流术能降低颅内压,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减少重要脑功能区的损伤,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且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Hunt—Hess分级Ⅲ-Ⅴ级 急诊手术 对侧脑室外引流术 内外减雁术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氟哌啶醇注射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齐拉西酮的研究;其中齐拉西酮组16例(20~40mg/d),氟哌啶醇组16例(10~20mg/d),共治疗3d。采用PANSS-EC、ACES、CGI评定临床疗效,AE、RSESE、BA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3d治疗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为87.5%,氟哌啶醇组为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的PANSS-EC,ACES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两药均可快速有效的控制急性激越兴奋症状。不良反应分析,氟哌啶醇组的AE、EPS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齐拉西酮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嗜睡、心悸等,未见QTc间期延长。结论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轻,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注射用齐拉西酮 氟哌啶醇注射液 随机对照试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本组资料将静脉及反复鞘内注入抗生素达一个月,仍不能彻底控制的颅内感染,定义为顽固性颅内感染

  • 标签: 颅内感染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神经症失眠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神经症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作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精神状态改善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更优。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症失眠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改善患者的失眠状态,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后,其身体机能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症失眠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调查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今后制定术后疼痛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应用方便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知信行总得分为(29.22±4.58)分,处于中等水平。疼痛知识得分(8.06±2.55)分;疼痛态度得分(16.14±2.77)分;镇痛行为得分(5.02±1.15)分,满分6分,处于高水平。术后疼痛知信行的Pearson相关分析:知识与态度、态度与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知识与行为无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知识明显缺乏,其态度及行为均存在不足,应选择"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通过系统、正确的疼痛教育,使患者掌握术后疼痛控制的正确知识,鼓励并坚定其术后镇痛的信念,纠正并强化其术后自我镇痛管理行为,从而改善其术后镇痛的效果。

  • 标签: 手术患者 术后疼痛 知信行 健康教育
  • 简介:2008年3月~2009年3月,我科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再次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男4例,女3例;年龄22~46岁,平均34岁。距离上次手术时间4个月~7年,平均3.6年。主要临床表现:头痛2例,视力、视野障碍4例.肢端肥大1例。术前MRI检查显示:大腺瘤(直径1—3cm)5例,巨大腺瘤(直径〉3cm)2例。

  • 标签: 神经导航 垂体肿瘤 再次手术 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评价外科切除致痫皮质治疗脑穿通畸形相关性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穿通畸形病人的临床特征、电生理数据、术中所见及致痫皮质切除后的癫痫发作情况。本组均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显示:发作间期VEEG异常与囊肿位置吻合7例,分布弥散5例;发作VEEG异常6例,其中5例与囊肿位置吻合。对术前VEEG和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显示的间期异常区、可能的症状区、硬化皮质和磁共振流体抑制翻转复原序列(MRI—flair像)上的高信号区等予以切除。结果随访6个月~7年,本组均获EngelⅠ级控制,其中2例仍有先兆发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脑穿通畸形病人中,致痫灶不仅涉及电生理异常区(包括术前VEEG及术中ECoG异常区),也可能涉及解剖异常区(包括术前MRI—flair像上的高信号区及术中所见硬化皮质)。这些异常区的充分切除和功能区的确切保护为脑穿通畸形性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办法。

  • 标签: 脑穿通畸形 癫痫 皮质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手术方式、手术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5月至2014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33例,手术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23例,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第1、2根丝切断术3例,微血管减压术+神经根切断术7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至11年,平均5.1年。结果责任血管为椎动脉5例,为小脑后下动脉18例,为小脑后下动脉合并椎动脉8例,为小脑后下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1例;1例未发现责任血管。33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全部消失。5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嘶,3例有阵发性干咳,1例有耳鸣,1例有复视;随访期间,除复视1例外,余9例患者并发症逐渐减轻至消失。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是有效、安全的,正确合理选择适宜的术式,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术后并发症是可控、可接受的。

  • 标签: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显微手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16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Ⅳ级切除;术后随访6~48个月,SimpsonⅡ级切除16例未见复发;SimpsonⅣ级切除6例中,4例术后0.5~2年复发,采用伽玛刀治疗2例,再次手术2例。新增对侧肢体感觉障碍5例、肌力下降2例,随访半年恢复正常。术前5例有癫痫发作,术后不再服用抗癫痫药物4例,药物使用明显减量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及静脉窦,是提高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术中无需强求SimpsonⅠ级切除和上矢状窦重建,会增加手术风险;对残留肿瘤术后可酌情辅以伽玛刀治疗或二次手术

  • 标签: 脑膜瘤 上矢状窦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分水岭梗死(watershedinfarction,WI)是指相邻两条动脉供血的边缘带局限性缺血损害造成的梗死,在心、脑、肾等器官均可发生,其中以脑最为常见.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watershedinfarction,CWI),又称边缘带脑梗死、终端带脑梗死、低血流梗死等.多发生在脑内大血管供血区边缘带或基底节区深穿小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偶见于小脑的两条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组织.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术后多伴随脑水肿,需要应用大剂量脱水剂对抗水肿,限制24h液体入量,故体循环低血压、脑灌注压低,易发生脑分水岭梗死.现将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至2010年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24例CWI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

  • 标签: 分水岭梗死 开颅术后
  • 简介:目的观察亚低温(MHT)技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随机份如治疗组合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MHT治疗技术,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NSE、S-100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在治疗后7d、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在治疗后3d、7d、14d治疗组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MHT治疗技术可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亚低温疗法 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 神经细胞
  • 简介:目的对怡诺思与奥麦伦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方法本组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一组服用怡诺思,一组服用奥麦伦,两组经临床封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老年抑郁症均有较好疗效,怡诺思起效时间快于奥麦伦。结论怡诺思的快速起效在控制抑郁及焦虑、减少患者自杀风险方面优于奥麦伦。

  • 标签: 治疗 老年抑郁症 对照研究 服用 副反应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及对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病患者50例,依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病患接受双侧开颅手术入路治疗,观察组病患实施单侧骨瓣开颅手术入路治疗。对2组病患的手术用时、输血量、住院用时以及住院费用进行观察比较,并依据格拉斯哥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手术用时、输血量、住院用时以及住院费用等较参照组均明显更低,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2.0%,2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2组SSQOL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对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病患采取单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及预后更好,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十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