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行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h、4h、8h、24h后VASi平分,分另lj为2.21±0.97、1.63±0.64、1.10±0.21、0.31±0.09,f氏于组的4.12±1.34、3.71±1.13、2.45±0.98、1.61±0.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低于对照组的6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胃癌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外麻醉,相较于单纯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麻醉 胃癌 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以8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情况、PCI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2、24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48h内PCIA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髙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05)。结论胃癌患者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髙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髙。

  • 标签: 胃癌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镇痛效果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疾病的诊治率显著提高,但仍有不少患者因恐惧内镜检查而延误了疾病的诊治.麻醉药物在内镜诊治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该问题,进而提高了疾病的诊治率.本文就麻醉药物在无痛消化内镜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麻醉药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镇痛 镇静
  • 简介:目的探讨异丙酚应用于全结肠镜检查中适应人群、最佳剂量、安全性和顺应性。方法术前了解受检者身体基本状况、双腔鼻导管持续吸氧、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异丙酚,术中监护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变化,术后了解病人遗忘度和满意度。结果异丙酚起效时间为15~20s,持续时间为8~10min。用药后,心率下降13.22%,血压下降24.48%,氧饱和度基本不变。术后遗忘度100%,满意度100%。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性全结肠镜检查可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和痛苦感,显著改善病人耐受性,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顺应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内镜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异丙酚 结肠镜检查 静脉麻醉 病人 氧饱和度 顺应性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的舒适化诊疗服务也逐渐普及,其中无痛消化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疗作用更是日益突出。老年人群体因其特殊的生理状况往往使消化内镜检查过程的麻醉管理更为棘手。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老年人无痛消化内镜麻醉管理过程多方面事项包括评估、实施、药品对比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案进行归纳综述,为临床老年人无痛消化内镜麻醉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人 胃肠镜 麻醉管理
  • 简介:1原因及机制分析。1.1麻醉病人散热增加硬膜外阻滞后,阻滞区皮肤温度明显增加,而非阻滞区皮肤温度下降,同时鼓膜温度降低,当鼓膜温度下降幅度接近0.5℃时,则开始发生寒战,提示硬膜外麻醉后寒战与中心体温降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下腹部手术 寒战 原因 预防
  • 简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及心肌氧耗量增加等循环不良反应为麻醉剖腹手术期间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严重者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注射卡托普利对安氟醚吸入麻醉剖腹手术期间循环动力学、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NO/ET、平衡及TXB2/PGF1α比值的影响。

  • 标签: 卡托普利 安氟醚 麻醉 剖腹手术 应激反应 静脉注射
  • 简介:我院于2002年3月开始对硬膜外一点穿刺置双导管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研制成的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是在传统(Tuohy)硬膜外穿刺针基础上研制而成。结构简单,由针体、针管、针芯组成。经体外模拟试验成功后,并于4月应用于临床,获得了临床麻醉满意效果。操作方法与传统针大致相同,可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的椎体任一间隙置双导管(同向、反向),推注药物,实施麻醉。本文介绍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一点穿刺,同向置双管用于胸腹手术麻醉的应用体会。

  • 标签: 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 胸腹手术 麻醉效果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四种肝细胞系Huh7、HepG2、HepG2.2.15和L02天然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及HBV对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Huh7、HepG2、HepG2.2.15和L02四种肝细胞及转染后Huh7、HepG2和HepG2.2.15细胞mRNA,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PCR法检测天然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四种细胞均能表达TLRs家族的TLR1、TLR3、TLR4、TLR9,NLRs家族的NOD1和RLRs家族的RIG1等天然免疫相关分子;HepG2和Huh7转染HBV可复制性克隆后出现MDA5和A20的表达下调。结论四种肝细胞系均能表达一系列天然免疫相关分子,不同肝细胞系间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HBV瞬时转染和稳定表达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这些天然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

  • 标签: 肝细胞系 天然免疫相关分子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以92例行气管插管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全麻,观察组给予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插管后和术后MAP、Sp02、HR的变化情况,肺部感染、肺部啰音、发热、咳痰的发生情况以及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D4+/CD8、TH1/TH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MAP、Sp02、HR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0.05)。对照组术后发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6.1%、23.9%,明显髙于观察组的4.3%、4.3%,差异显著(/><0.05)。两组患者术后3d中性粒细胞均较术前升髙,淋巴细胞、CD4+/CD8+、TH1/TH2较术前降低(/><0.05),但观察组淋巴细胞、TH1/TH2水平髙于对照组(/><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对患者的免疫抑制较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具有较髙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肠癌 气管插管 全麻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评价目前的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对病人预后影响,寻求不同长度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方法。方法234例食管鳞癌病人,均采用上下各廷长3~5cm,宽在肿瘤外1cm以上的设野方法,给予DT60~70Gy/30~35次/6~7周的单纯放射治疗。结果3年内照射野内总的局部复发、未控率53.4%与食管病变厚度呈正相关性,与其病变长度在10cm内基本上是正相关(P<0.005)超长者呈负相关(P<0.005),但长度与野外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05)。结论食管鳞癌的放射治疗病变长度较短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超长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应根据肿瘤转移的特点,放射野应适当地放大。

  • 标签: 食管鳞癌病变 长度 厚度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与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麻醉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神经阻滞完善,肌松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阻滞平面 骶神经阻滞 监测
  • 简介:目的:对神经外科中行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方法进行探讨,分析麻醉复苏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行血管介入手术病人106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所有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实验组给予盐酸纳美酚注射,观察麻醉效果及对病人消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给药至拔管用时(2.51±0.83)min,对照组给药至拔管用时(8.46±0.97)min,两组相比有明显区别(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腹痛、腹胀、嗳气、早饱、反酸等消化系统的症状评分皆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性血管介入术全麻后使用盐酸纳美酚可缩短病人恢复意识的时间,使复苏更为平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血管介入手术 麻醉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吸痰和囊套放气时机对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在拔管期随机分成深麻醉组(A组,n=25)与浅麻醉组(B组,n=25),A组于深麻醉下吸痰和囊套放气、浅麻醉下拔管.B组于浅麻醉下吸痰,囊套放气.拔管。分别记录两组关腹膜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三个时点的HR、SBP、DBP。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组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明显轻于B组。结论深麻醉下吸痰和囊套放气,浅麻醉下拔管,有效地减轻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 标签: 深麻醉 吸痰 囊套放气 预防 全麻 拔管
  • 简介: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消化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外科进行腹腔切除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以及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以睁眼时间为准),术后1h,6h,12h,24h,48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及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患者苏醒时间,静吸复合麻醉组均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MSE评分方面,24小时内静吸复合麻醉组均优于其他两组,然而24小时后,各组间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余两组。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以减少老年腹腔镜切除术后昏迷的时间,提高术后MMSE的评分,具有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优势,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情况,尤其适用于老年腹腔镜切除术的患者。

  • 标签: 腹腔镜切除术 静吸复合麻醉 MMSE得分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提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比疗效及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且观察组患者的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下腹部手术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明显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可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腹部手术 全麻苏醒期躁动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