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 PBL与 LBL两种教学方法在耳鼻喉科护理教学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 4月 -2020年 4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护理实 习生128 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实习生进行分组教学,共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实习生分别有 64 名,对照组护理实习生采取 LBL教学方法,观察组护理实习生采用 PBL教学方法,将最终两组教学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最终教学结果对比发现,采用PBL教学方法的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最终理论知识及实践护理考核评分较高,其主动学习积极性、语言沟通能力、临床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各项评分指标均明显提高,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 结论:在耳鼻喉科护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教学水平,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护理理论及实践能力掌握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牵拉尿管固定及无牵拉尿管固定两种方法在ICU老龄男性患者漏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60位男性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设实验组(牵拉固定组)30例,对照组(无牵拉固定组)30例,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是否出现漏尿,何时开始漏尿,漏尿的量这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牵拉尿管固定方法出现漏尿的个案数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出现的时间晚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漏尿的量也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结论有牵拉尿管固定法优于无牵拉固定法,可以减少留置尿管出现漏尿的情况,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两种不同营养教育方法对患者代谢状况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知情同意,实验组采用结合低血糖指数(GI)考虑食物交换份法膳食营养教育,对照组采用普通食物交换份法膳食营养教育。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干预3个月后糖脂指标、体重均明显下降,P<0.05;对比两组干预3个月后蛋白营养状况,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结合低血糖指数(GI)考虑食物交换份法膳食营养教育,可明显下降患者体重,将患者糖脂代谢情况明显改善。
简介:目的对开塞露肛注和蓖麻油口服2种促排便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排便时心脏功能状态的影响进行比较,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需采取促排便措施的AMI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开塞露组和蓖麻油组,开塞露组给予开塞露20~40ml肛注,蓖麻油组给予蓖麻油10~30ml口服。观察比较患者在平静、促排便前、促排便后、便中前期、便中后期、便后整理、便后5min、便后30min8个时段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开塞露组与蓖麻油组在促排便后开塞露组的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显著高于蓖麻油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开塞露肛注者与蓖麻油口服者在排便过程中各时段心脏自律性和心肌缺血情况的变化基本相同。但在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期间,患者的心肌耗氧量较蓖麻油口服者增加明显,不宜过多延长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的时间。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有牵拉尿管固定及无牵拉尿管固定两种方法在 ICU老龄男性患者漏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ICU 60位男性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设实验组 (牵拉固定组 )30例,对照组 (无牵拉固定组 )30例,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是否出现漏尿,何时开始漏尿,漏尿的量这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不存在明显差异性 (P<0. 05)。有牵拉尿管固定方法出现漏尿的个案数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出现的时间晚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漏尿的量也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结论 有牵拉尿管固定法优于无牵拉固定法,可以减少留置尿管出现漏尿的情况,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 目的:提高我院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气切口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方法:选取本院脑外科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1日的气管切开患者共36名,按照入科单双号分为两组,将单号入科的气管切开患者如第1、3、5等位共18名患者设置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将双号入科的气管切开患者如第2、4、6等位共18名患者设置为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在患者住院期间每班检查患者气切口的护理情况,在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的气切口护理方法护理气切患者后,患者的气管切开口基本清洁无异味,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及护士的护理操作时间。 结论:运用实验组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能保证气切患者的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日,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并且能缩短护士的护理操作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节约护理人力资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取样方式痰培养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率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同时继发肺部感染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检查,针对同一患者采取不同取样方式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将A组(常规取样法)、B组(气管内分泌物)及 C组(肺泡灌洗液)对比三组标本痰培养阳性率。结果:在应用的三种取样方式中,标本阳性率最高的是肺泡灌洗液法,该取样方式阳性率占比为75%;阳性率第二高的取样方式为气管内分泌物取样法,其占比为55.43%;三种方式中阳性率最低的为常规取痰的标本,仅占39.13%,对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肺泡灌洗液取样法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另两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取样时能够显著提高痰培养样本的阳性率,在医疗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临床可推广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进行取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经腰椎后路术式治疗腰椎结核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量(ESR)、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40例腰椎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肌间隙入路(20例)组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20例)。基础治疗不变情况下,分别通过两种手术干预,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CRP、ESR变化水平、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肌间隙组手术时间较后正中组明显减少(P0.05)。术前与术后1周ESP、CRP组内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1月与术后3月ESP、CRP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肌间隙组疗效优于后正中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改善ESP、CRP,达到减轻炎性反应的目的,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结核患者治疗疗效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时间减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护理教学手术室实习护士、进修护士和专科护士的管理中运用微信群的效果。方法:选择10名手术室实习护士、8名进修护士和10名专科护士参与实验,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微信群护理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对比两组护士的教学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的实习护士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均明显更高,P<0.05;对比两组实习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对比对照组,实验组进修护士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的专科护士操作成绩、理论成绩、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护理教学手术室实习护士、进修护士和专科护士的管理中运用微信群,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ower PICC SOLO)在实际测量长度基础上再加 2cm的长度测量方式在临床置管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我科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置入的 Power PICC SOLO导管 207例未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 2组,观察组 105例,对照组 102例。其中观察组为实际测量长度加 2cm,对照组即为实际测量长度,比较两组导管尖端达到理想位置的精确率以及导管滑脱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最终有 3例导管尖端未达到理想位置,对照组有 11例未达到理想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生导管滑脱 6例,对照组有 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导管长度测量时采用在实际测量长度基础上加 2cm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导管尖端位置达到理想位置的精准率,同时对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无影响,该种测量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通过对密闭式留置针两种不同置管方法比较,以探讨更适合危重症患者导管留置的方法。方法将80例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液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即退针芯送软管,再退针芯送软管,依次将软管送入血管中的方法),比较两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结果在血管粗、直、走向较长的情况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6.66%和1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较细、弯曲、走向较短的情况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70%和95.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进法可提高危重症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尤其在血管细、弯曲、走向较短情况下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