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新生儿甲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68例和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孕妇的用药情况,分析孕妇用药对新生儿甲减的影响及两组孕妇的新生儿甲减患病率比较。评价孕期TSH的达标与否对新生儿甲减的影响。结果观察药物治疗组和非药物治疗组新生儿甲减的发生情况,非药物治疗孕妇的新生儿甲减发生率(21.4%)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的孕妇(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孕妇的新生儿甲减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孕期TSH达标与未达标孕妇的新生儿甲减的发生情况,未达标组孕妇新生儿甲减的发生率(23.1%)明显高于达标组(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的孕妇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和孕期TSH水平的控制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甲减的发生水平。

  • 标签: 妊娠 甲状腺功能减退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新生儿甲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佩普罗人际关系理论模式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 2018年 1月— 2018年 7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护理恢复的 54例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 27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 27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佩普罗人际关系理论实施护理。经过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27例患者经过佩普罗人际关系理论模式护理之后在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27例患者, P< 0.05。 结论:佩普罗人际关系理论模式运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佩普罗人际关系 股骨颈骨折 疼痛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2受体(IL-2R)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关系。方法:将86例HT患者分为初诊、复诊2组,并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夹心法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的IL-2及IL-2R,并采用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TPoAb浓度水平,观察IL-2及IL-2R与TPoAb的关系。结果:IL-2在初诊HT组、复诊HT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含量分别为(25.01±3.31)ng/L、(23.17±5.89)ng/L和(24.05±3.92)n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R在初诊HT组、复诊HT组和正常组水平分别为(1125.94±743.87)ng/L、(722.93±640.06)ng/L和(293.48±113.35)n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诊HT组的TPoAb含量为(169.75±44.36)IU/L,高于正常组的(8.30±1.70)IU/L,低于初诊HT组的(460.96±299.05)IU/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T患者外周血中的IL-2R含量与TPoAb水平呈正相关(r=0.696,P〈0.01)。结论:HT患者外周血IL-2R含量升高,且与TPoAb水平呈正相关,检测IL-2R含量有助于观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疾病 白介素-2 白介素-2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异与组织再灌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期间该院缺血性脑卒中147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24h收缩压变异率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73例(血压低变异率患者),观察组74例(血压高变异率),且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2分率(56.76%)、复发性脑梗死率(9.46%)、出血转化(10.81%)、死亡率(9.46%)、组织再灌注率均(75.68%)均高于对照组(χ2=10.5931、4.6733、5.6988、4.6733、11.9828;P<0.05),同时与静脉溶栓后24h收縮压变异率相关因素包括组织再灌注(P=0.000;OR=0.523;Sig=1.331;Wald=5.982;SE=0.253;β=1.521)、NIHSS评分(P=0.000;OR=0.582;Sig=0.854;Wald=5.426;SE=0.154;β=2.658)、mRS评分(P=0.001;OR=0.789;Sig=0.007;Wald=8.458;SE=0.258;β=1.452)、复发性脑梗死(P=0.001;OR=0.524;Sig=1.251;Wald=7.865;SE=0.695;β=1.325)、出血转化(P=0.000;OR=0.452;Sig=0.485;Wald=5.412;SE=0.224;β=1.852)、死亡(P=0.001;OR=0.623;Sig=0.054;Wald=6.324;SE=0.362;β=1.0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异,可影响远期预后,脑组织在灌注率低。

  • 标签: 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压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和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此文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入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参考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将其分为两组,将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ALT、AST、UA、SBP、DBP、BMI、TC、TG、LDL-C、HDL-C等情况。结果参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SBP、DBP、BMI、TC、TG、LDL-C、HDL-C对比实验组相关指标,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研究意义。DBP、BMI、TG、HDL-C属于诱发老年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心血管病均和老年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存在一定关系,心血管疾病可迅速增加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危险性和患病率,因此需要临床增加控制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力度。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非酒精性脂肪肝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目前关于血清肌钙蛋白(cTn)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多.以往的研究认为UA患者中35%cTn增高,且cTn增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预后差.cTn增高者与不增高者相比,其冠状动脉病变有何差异,目前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cTnI与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病变 病理学 UA 相关性 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CKD)非透析患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情况,探讨其与CKD非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本组195例CKD非透析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早中期、中晚期2组,10名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KD非透析患者(包括亚组早中期、中晚期指标)及对照组FT3、FT4、T3、T4、TSH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及既往CVD史的关系。结果:CKD非透析患者的血FT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02±0.78)nmol/L比(4.62±0.59)nmol/L,P〈0.05];其中,中晚期组CKD患者FT3较对照组下降[(3.52±0.65)nmol/L比(4.62±0.59)nmol/L,P〈0.01].而早中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CKD患者血清FT3水平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径呈负相关(r=-0.326,P〈0.001;r=-0.428,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FT3水平是颈总动脉内径(β=-0.184,P=-0.023)和LVMI(β=-0.200,P=-0.008)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有CVD史或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CKD非透析患者血FT3水平较既往无CVD史、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显著降低[(3.68±0.14)nmol/L比(4.13±0.06)nmol/L,P=0.002;(3.83±0.10)nmol/L比(4.17±0.07)nmol/L,P=0.01]。结论:CKD非透析患者血FT3水平偏低,肾功能减退越严重时该改变越明显;CKD非透析患者血FT3水平的下降与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慢性肾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 简介:在表科生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中的生物信息资源,结合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的科研方向和已有的条件,对学有余力的检验表科生,开设了“人乳腺球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诊断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通过此综合实验.使学员掌握了科研课题设计的基表理论和方法,为其将来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或相关的科研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 标签: 网络 生物信息 资源 综合实验 生物信息资源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关系,并分析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域的特点。方法选取80例LA患者,根据不同分级对其分组,对比不同组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定,对比不同组间评分差异,分析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域的特点。结果LA-IV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远高于LA-I级组、LA-II级组和LA-III级组(P<0.05),而MoCA评分远低于其他三组(P<0.05);LA-III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也远高于LA-I级组、LA-II级组(P<0.05),而MoCA评分远低于其他两组(P<0.05);LA-II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远高于LA-I级组(P<0.05),而MoCA评分则远低于后者(P<0.05);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定向能力均与LA分级有明显关联(P<0.05)。结论LA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关联,且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定向能力的损害都有明显关联。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正常组140例,斑块组16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详细询问有无吸烟、饮酒、脑卒中、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检测患者血糖(GLU)、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dLDL-C、Hcy水平。将斑块组中有一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单发斑块组,有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双发斑块组,有大于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多发斑块组,进行三组间sdLDL-C、Hcy水平比较。结果斑块组吸烟人数、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P<0.05);组间Hcy、sdLDL-C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多发斑块组、双发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sd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测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利培酮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例,将其列为观察组,给予该组为期8周的利培酮治疗;另选取同期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健康人群15例,将其列为对照组。然后检查两组受检者的血清泌乳素含量变化情况,并通过PANSS量表进行阴阳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13例缓解,2例无效;血清泌乳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观察组出现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PANSS评分改善者的PANSS评分增值≥30%,而无效者的PANSS评分增值<3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泌乳素含量会在利培酮剂量增加后出现明显上升,而且临床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血清泌乳素 利培酮 PANSS量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未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n=20)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最高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3.4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4.51%。两组患儿的NEC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NEC的发生率,与是否静脉输注IVIG无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本实验研究认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实际病情,酌量应用IVIG进行治疗。

  • 标签: 静脉输注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患者,以该院健康体检人群50名为对照组,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反应蛋白、C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组中不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反应蛋白、C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反应蛋白、C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反应蛋白、C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文认为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生,会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C肽水平指标可以较好的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行上述指标的筛查。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临床指标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1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攻击行为评分、阳性及阴性症状评分。结果攻击行为评分、阳性及阴性症状评分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改善攻击行为、阳性及阴性症状评分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选用。

  • 标签: 小剂量丙戊酸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病毒载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及对孕妇妊娠结局、所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550例妊娠妇女病历资料,根据HBV感染及HBVDNA载量情况分为3组,DNA阳性组(HBV感染,HBVDNA阳性)100例,DNA阴性组(HBV感染,HBVDNA阴性)297例,对照组(非HBV感染)150例,比较3组GDM发生率及各组中确诊GDM孕妇对妊娠结局和分娩新生儿的影响。结果DNA阳性组、DNA阴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阳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NA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DNA阳性组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但DNA阴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GDM间在ICP、羊水情况、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先天畸形、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孕妇GDM发生率增加,HBVDNA高载量增加了早产、巨大儿、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几率,密切监测HBVDNA和血糖并维持其基本正常,有助于减少妊娠不良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乙型肝炎病毒,孕妇,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中血清sE-选择素、前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脑微出血的临床关系。方法分别选取60例脑卒中病人和60例健康人展开研究,将其记为患病组和健康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sE-选择素、前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比患病组中发生脑微出血者和未发生脑微出血者、不同脑微出血严重程度者血清因子的水平。结果患病组血清sE-选择素水平远高于健康组(P<0.05),而前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远低于健康组(P<0.05);发生脑微出血者与未发生脑微出血者血清sE-选择素、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脑微出血严重程度者血清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重度者异常最明显、中度者次之、轻度者最次。结论脑卒中患者中血清sE-选择素异常升高,而前白蛋白水平异常降低,与脑微出血存在有紧密的关系

  • 标签: sE-选择素 前白蛋白 脑卒中 脑微出血 临床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脂酶(HL)的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03例高HDL-C患者和156名HDL-C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高HDL-C组HL基因启动子514C/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按TG与TC水平将高HDL-C组再分成2组进行观察,高HDL-C组1[TG≥1.70mmol/L和(或)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HDL-C组2(TG〈1.70mmol/L且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DL-C组1中CC型者除载脂蛋白A1(ApoA1)及ApoA1/ApoB100外,其他血脂指标均明显高于同基因型的对照组(P〈0.05)。经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与高HDL-C的发生有关(P〈0.05),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则与高HDL-C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可能与脂质代谢有关。

  • 标签: 肝脂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