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选择性地表皮黑素细胞破坏进而出现皮肤白斑的色素脱失性疾病。这一复杂疾病无论是用单一的免疫机制还是非免疫机制均不能充分解释,目前认为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在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还有免疫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构成了白癜风的病理生理基础。代谢组学是一种用于研究疾病引起代谢谱异常的分析技术。外泌体是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白癜风患者的血浆外泌体代谢谱异常,以此揭示血浆外泌体对白癜风免疫机制及相关的影响。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研究了白癜风患者血浆外泌体异常的代谢谱特征,就基于血浆外泌体利用代谢组学在白癜风的免疫机制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CT影像组学特征评判常规化疗与常规化疗结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两种治疗方案对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72例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分别采取常规化疗及常规化疗结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并予以CT影像检查。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灶最大径、位置、有无光滑边缘、有无胸膜凹陷征等CT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KPS评分及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化疗结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增强其体力与日常生活质量。配合CT影像组学,则能准确掌握患者肿瘤特征,进而辅助后续耐药性预测及预后评估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消化道疾病和脑梗的潜在联系,并通过肠道微生物组学对可能存在的生物学机制进行剖析。最近几年有更多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组和神经系统疾病之间有潜在关系。通过对消化道疾病病人肠道微生物组成及与脑梗的发病关系进行分析,本文期望能揭示出一条治疗新途径。方法:2020年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45例为消化道疾病合并脑梗患者,45例为单纯消化道疾病患者。研究采用粪便样本采集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病人肠道微生物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病人临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下降,特别是某些关键细菌群体(如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的丰度变化显著。另外,观察组促炎性因子含量更高,说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脑梗可能存在一定关系。结论:肠道微生物组紊乱在消化道疾病和脑梗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后可考虑以肠道微生物组为新策略介入脑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慢性根尖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根尖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次根管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对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率54.24%,与对照组的52.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炎,疗效显著优于多次根管治疗,且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0.0%VS75.0%),且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青龙汤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100例,均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CINⅠ组)、中度组(CINⅡ组)与重度组(CINⅢ组),再对其进行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不同病情程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p16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情程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Ki-67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意义,且指标越高,患者的患病率越高,病情越程度越严重,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对福建三叶青和浙江三叶青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对黄酮苷生物合成差异性进行分析,初步探索三叶青糖苷类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方法:该文采用Illumina HiSeqTM2500测序获得浙江和福建三叶青(不同期根、茎和叶等部位混合)的转录组数据,使用Trinity软件实现Unigene的denovo拼接,基于BLAST完成两者差异性Unigene的分析,采用KEGG数据库对黄酮苷生物合成相关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完成了福建和浙江两个样品的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2.80Gb Clean Data,两个产地三叶青样品Clean Data分别达到11.16Gb和11.19Gb,Q30碱基百分比分别达到88.79%和89.77%,并分析两者差异基因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的Unigene有26201条,其中与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有关的Unigene有72条,并解析三叶青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结论:本研究为福建和浙江三叶青基因克隆和分子生药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信息,为三叶青苷类次生代谢物的生源途径、分子标记或辅助选育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抗-HCV特异性抗体的效果对照。方法:本单位就诊的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比对分析,时间区间为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对照组(40例)给予ELISA法检测,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检测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阳性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95.00%(38/40),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检测成本及检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符合临床统计学要求。结论:抗-HCV特异性抗体检测中,ELISA法和胶体金法的检出率均较高,但是,胶体金法的检测成本较低,检测时间较短,操作比较便利,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开窗式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13-10—2017-04间收治的84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激光打孔对口引流,观察组采取开窗式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随访3~6个月,统计2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3例(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2.38%),对照组复发8例(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开窗式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藿香桂枝汤与藿香正气水治疗外感夹湿型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收治的外感夹湿型感冒患者共100例作为本研究调查对象,纳入病例时间段为2015年3月~2015年9月。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照组患者用藿香正气水治疗,观察组患者用藿香桂枝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36/50),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d后体温为(37.8±0.2)℃,治疗3d后体温为(37.5±0.1)℃,体温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藿香桂枝汤治疗外感夹湿型感冒的临床效果确切,较藿香正气水更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体温恢复,有推广实践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对肺结核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预测。方法选取NCBI数据库的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数据。借助GEO2R工具,从而获得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应用维恩图获得其中的共表达DEGs,再进一步的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所对应的PPI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获得上述PPI网络中的hub基因。结果根据维恩图结果,共获得90个差异基因。其中,同TB关系较为密切的基因为LRG1,RPAS2,MAPK14,DUSP3,OSM,SOCS3,GATA3,PTPDC1,IRAK3,TLR5,NAIP。根据cytoscape的结果可知,MAPK14、TLR5及IRAK3三个基因可作为TB研究的相关biomarker做进一步研究。结论MAPK14、TLR5及IRAK3在所分析数据集内都呈现高表达的趋势。可推测,其同TB的发病及痊愈关系密切。而应用生物信息学可以快速锁定靶点,为未来的生物标志物选定,提供依据。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寻找亚型特异性的蛋白质表达谱。应用双向电泳分别分离AML不同亚型(M1、M2、M3)、AL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蛋白质,利用PDQuest7.4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的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和生物信息学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显示:经过电泳图谱分析得到21个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提示15种蛋白有统计学意义。在AML中高表达的蛋白质包括髓过氧化物酶(MPO)、硫氧还蛋白依赖的过氧化物还原酶(PRDX3),钙网蛋白(CALR)、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1等7种,在ALL中高表达的蛋白质包括ARHGDIB、肌动蛋白抑制蛋白1(PFN1)、肌动蛋白(ACTG1)等8种。结论:AML与ALL细胞存在差异蛋白质表达谱,这将有助于发现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特异性治疗靶标。
简介:【摘 要】目的 对比药物基因组学导向药物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30例,常规经验用药)和实验组(30例,药物基因组学导向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且实验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药物基因组学导向药物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现精准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