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在肿瘤放疗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对照分组,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的肿瘤放疗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加入微信群的肿瘤放疗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关注微信公众号,加入微信群、在线回复、提醒、群共享放疗健康教育知识,定期组织群内人员教育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分(88.44±2.98)分,高于对照组的(76.04±5.02)分;满意度得分为(98.48±2.44)分,高于对照组的(96.20±1.6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0,10.24;P<0.05)。结论建立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有利于院内外肿瘤放疗患者护理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采用6号小针进行腰俞穴位麻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肛肠科自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200例行腰俞穴位麻醉穿刺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8号针穿刺,研究组采用6号小针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和术中的疼痛评分、穿刺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过程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6号小针进行腰俞穴位麻醉穿刺,不仅能降低患者穿刺中的疼痛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实现确切的麻醉镇痛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采用6号小针进行腰俞穴位麻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肛肠科自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200例行腰俞穴位麻醉穿刺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8号针穿刺,研究组采用6号小针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和术中的疼痛评分、穿刺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过程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6号小针进行腰俞穴位麻醉穿刺,不仅能降低患者穿刺中的疼痛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实现确切的麻醉镇痛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中心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抢救的64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A组及B组,每组各32例。A组采取球囊辅助呼吸,B组采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建立通气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复苏成功率为65.63%,B组复苏成功率为59.38%,A组复苏成功率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建立通气所需时间B组更短(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3.13%)较B组(28.13%)更低(P<0.05)。结论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均可发挥有效作用,单从复苏效果而言差别并不大,但球囊建立通气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捷,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急救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交通事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序贯评估病情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交通事故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序贯评估病情法)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急救前评估时间、转运时间、呼救至患者接受急救时间以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急救前评估时间、转运时间以及呼救到患者接受急救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23.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序贯评估病情法的效果满意,可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危重症病例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急救知识宣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的急危重症患者96例,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8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为48例,予以急救知识宣讲,比较两组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0.43%),同时研究组知识知晓率为(97.83%),也高于参照组知识知晓率(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中,实施急救知识宣讲,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系统化管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救当中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8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研究选择患者5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选择系统化管理进行院前急救,评价所有患者的抢救情况。结果本研究52例患者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发病到抢救时间间隔为(21.3±12.2)min,患者溶栓的时间为(1.24±0.75)d,患者住院时间为(8.4±2.8)d,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本研究52例患者成功抢救患者49例,入院前死亡患者1例,入院后死亡患者2例,抢救成功率94.23%。结论将系统化管理应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对于患者的抢救效率,对于促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典型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在急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治疗的急性心脏骤停的患者,均实行院前急救,按药物剂量分为实验组(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和对照组(普通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结果在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自主呼吸以及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上,院前急救的治疗效果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生存率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急性心脏骤停的患者院前急救的过程中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能够提高自主呼吸以及自主循环恢复情况,提高复苏成功率,但是并发症发生率也增高了,需合理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月上报的355例药品不良反应,从患者一般情况,引发ADR的剂型、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类别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儿童与老年人患病多;注射剂为引发ADR的主要剂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不良反应大多痊愈、好转。结论临床应加强特殊人群ADR监测,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合理用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药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急诊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与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0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急救与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长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高血压急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参照组(54.28%),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急诊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恢复患者衰竭器官与系统,提升临床治愈率,应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老年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有46名患者安全转入医院,有7名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恶化,另外1例患者院前死亡。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意外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症,采取全面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抢救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