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对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探讨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8例宫颈病变患者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与第2代杂交捕获法(HC-Ⅱ)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HPV在宫颈癌患者阳性表达率达90%以上,与HC-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检测宫颈病变与HC-Ⅱ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74.7%与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检测HSIL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症、湿疣(P<0.01),除LSIL外,其他病变中的PCR检出率均略高于HC-Ⅱ。结论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可用于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宫颈癌,提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宫颈癌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抑郁焦虑状态下的紧张性头痛(TT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5人。50例患者均以自愿为原则加入。其中治疗组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用一般的头痛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记录头痛发作的次数、时间、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且使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头痛的程度明显减轻,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效果会比仅使用治疗头痛药物的效果要好,且无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和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后的情况,探讨不同药物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观察本院3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患,随机分成两组,①组使用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治疗。②组普通干扰素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定为48周,定期检查两组患者肝功能,观察病患体征与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24周后开始不定时随访。结果②组病患在症状、体征改善、生化学完全应答复常结果等方面皆明显比①组好,但不良反应程度要强于①组。结论两种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都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疗效,不过长效干扰素比普通干扰素对病患所产生的疗效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干化学分析结果,作为尿沉渣显微镜筛选对管型检查的影响。方法使用优利特(vritest-150)尿液分析仪及配套优利特VRITA系统尿试带和规范的尿沉渣显微镜法同时对349例尿液标本进行检查对比分析,选用不同筛选标准,探讨可被筛选标本中管型漏检率。结果分别单纯以白细胞阴性、红细胞阴性或蛋白≤O.25g/L。作为筛选标准,其病理性管型漏诊率分别为63.8%、30.1%、20.1%。如果将上述三项指标联合作为镜检筛选标准,在360例含有管型的标本中,只有29例透明管型为O~1/LP(属参考范围内),未见病理性管型漏检。结论仪器和试纸质量合格。实验结果以同时白细胞阴性、红细胞阴性、蛋白质阴性为筛选标准,对病理性管型检查影响不大。
简介:摘要目的对专科医师参与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400例官渡区辖区内9家社区服务中心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给观察组患者给予专科医师管理,对两组患者均管理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经过管理后,两组患者的BMI、TG、TC、HDL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专科医师跟踪管理,对患者的血糖控制、血脂控制以及体重控制等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型股骨颈骨折的病因、手术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分析22例儿童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骺型2例,经颈型7例,基底型8例,转子型5例。根据患儿情况行非手术骨折手法整复、皮肤牵引、连体夹、托板固定,外敷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类中药。22例患儿治疗过程均顺利,恢复情况良好。22例均于45—60日出院。19例获得随访2月—10年。除2例由于患者自身配合等问题导致骨折移位再次反复、复位后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外,其他病例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儿童股骨颈解剖学上的特点是骨质坚韧、致密、峡部的横径比成人小,粗大的内固定股不易顺利穿入骨质,而且影响股骨头残存的血供。手术治疗置入内固定物虽然能维持骨折端足够的稳定性,但内固定物对股骨头残存血运破坏较大,也较容易造成骨折端碎裂。切开复位中切开关节囊时较容易损伤粗隆间的旋股内侧动脉的分支,形成关节内的血肿,较容易破坏生长板。非手术治疗则避免了这一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慢性滤泡型咽炎的方法。方法以咽部异物感、隐痛不适、发干发痒为主要症状,排除其它器质性和精神心理性因素筛选45例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每次取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1ml、地塞米松针0.5ml、2%利多卡因注射液0.5ml混合制成封闭注射液,选择咽后壁2-3个淋巴滤泡作为注射点,每个注射点黏膜下注射0.3-0.5ml,隔日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结果治疗期间患者禁吸烟、饮酒,避免刺激性饮食等理化因素影响,显效12例,占26.7%,有效23例,占51.1%,无效10例,占22.2%,总有效率占77.8%,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咽后壁封闭治疗慢性滤泡型咽炎,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为本院临床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分离出的35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用药敏卡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氨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最高(100%)、头孢吡肟(97.1%)、庆大霉素(91.4%)、左氧氟沙星(91.4%)、阿米卡星(87.5%)、环丙沙星(85.7%)、妥布霉素(83.0%)、头孢他啶(64.03%)、哌拉西林(56.7%)、头孢哌酮(51.4%)、头孢噻肟(61.4%)以及头孢呋辛(40.0.%)。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性比较弱,可是由于能产生大量藻酸盐,而在菌体外形成生物膜,体内用药时耐药率较高,因此临床微生物室培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时,特别注意黏液型,以便医生选择合理的抗菌素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Hepcidin(铁调素)是一种维持体内铁稳态的重要激素,有研究表明Hepcidin与T2D的发病有关。最新的研究显示,Hepcidin在T2D的相关性主要是基于Hepcidin通过各种旁路代谢在胰岛素抵抗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是Hepcidin的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参与铁转运的细胞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1)的表达、跨膜蛋白酶6、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0。体内铁过量已经证实是T2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Hepcidin在T2D的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仍鲜为人知。本文主要就Hepcidin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中进行分析,并得出Hepcidin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需更多的数据与实验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