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抗风湿类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地塞米松的方法。方法色谱柱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0∶8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40nm。结果地塞米松在20.66~103.3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1%,RSD=0.7%。结论本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作为抗风湿类中药制剂中添加地塞米松的检测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住院癌痛患者疼痛管理、药物使用及疼痛控制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设想,使癌痛患者真正无痛生活。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我院门诊办理麻醉药品管理卡的居家癌痛患者,出现疼痛后服用非阿片类药物人数、办理麻醉药品管理卡时间及病人应用阿片类止疼药物控制疼痛后的维持剂量,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病人疼痛控制情况。结果口服阿片类止疼药物中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维持止疼治疗217人,占77.5%;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毫克,12小时1次口服为维持止疼剂量133人,占47.5%;以20毫克,12小时1次口服为维持剂量的43人,占15.4%。结论自创建疼痛病房后门诊癌痛患者止疼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1/3以上在出现疼痛后未能规范止疼治疗,约1/3癌痛未能在急性期得到控制,发展为慢性疼痛,生存质量不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干预前、后我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探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干预前2010年和2次干预后2012年及2013年,我院择期行甲状腺、乳腺及斜疝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共450例,分为干预前、第1次及第2次干预后共3组,每组各150例。对于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8.66%,2次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1.33%;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的比例提高了48.65%;术后用药时间≤24h的比例提高了88.04%。结论我院采取干预措施后监管效果显著,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得到遏制。为国家节省大量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与成人骨性三类正畸差异性的特点,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我院口腔门诊于2009年8月至2015年4月对100例骨性三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年龄将这些患者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各50例,成人组大多采用正颌手术治疗,青少年组采取直丝弓矫正技术结合颌骨生长改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复诊情况、托槽脱落情况生存分析及满意度。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成人组在复诊率明显高于青少年组,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青少年组,但在治疗时间上青少年组短于成年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与成人骨性三类正畸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治疗上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他汀类降脂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的实际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选取具有可比性的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常规组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得到常规的治疗,对照组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外,还将得到他汀类降脂药的治疗。疗程为期5个月,治疗后分别测试两组间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脂(TG)以及血糖(BG)的数值和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得到他汀类降脂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比常规治疗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脂(TG)以及血糖(BG)的数值和水平都明显降低。结论他汀类降脂药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能够起到降脂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值得临床治疗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前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骨科I类切口出院病历2013年4—9月326例(非干预组)及2014年1—6月309例(干预组),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骨科非干预组与干预组分别为66.87%、51.13%(P<0.01);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骨科由非干预组中的7种降低到干预组的4种;不合理用药,骨科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用药物指征干预组比非干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术前不用术后用(P<0.05);抗菌药物使用疗程由非干预组的77.91h降到干预组的37.71h。结论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行之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针对性安全管理模式对中药房内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进行管理的临床价值,并总结其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方法选在我院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药物管理模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同意模式中药房安全管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安全管理。结果研究组用药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5.7%,高于对照组的85.7%。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安全管理模式对中药房内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进行管理,能够明显提高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与其他药物联合造成的不良反应种类以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的患者临床资料300份,其中因联合用药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87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最多占24.14%,其次可能有较高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及二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69%以及21.84%。本组8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不合理用药的报告表有13份,其中用法不当所占比例最高,占38.46%,重复用药所占比例最低,占15.38%。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使用时,存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也可能因为用法用量不当等原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联合用药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