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10个肺癌相关基因的多重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并运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选取19例肺癌患者病灶组织标本,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7.3岁。1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组织标本为男性,年龄52岁。通过质粒构建及甲基化转移酶和亚硫酸盐修饰制备10个基因的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标准品。通过选择甲基化特异性引物来识别甲基化模板,挑选10对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并平均分成2组,经最佳聚合酶及最佳退火温度的选择,建立多重甲基化特异性PCR体系,并应用于19例肺癌组织的检测,计算10个基因的甲基化率。结果在成功构建10个基因的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标准品的基础上,建立了它们的多重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方法。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显示10个肺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p16INK4A92%,H-cadherin89%,E-cadherin和DAPK76%,TIMP-363%,RARβ50%,MGMT39%,RASSF1A21%,GSTP111%,hMLH10%。2次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好。结论这种分2组多重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能一次性检测10个基因甲基化状态,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减少8.0kg以下婴幼患儿体外循环(ECC)预充量从而达到血液保护目的管理经验。方法选择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329例8.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患儿,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55例;年龄1~18个月,平均年龄9.3个月。根据采用ECC管路不同分为常规组(A组166例)及改良组(B组163例)。A组常规采用婴儿型TerumoBabyRX05膜肺、1/4英寸管道(C管道)、改良超滤套包、婴儿型动脉微栓,总预充量约420mL;B组采用婴儿型TerumoBabyRX05膜肺、3/16英寸管道(D管道)、改良超滤套包、婴儿型动脉微栓,总预充量约300mL。两组婴幼患儿ECC术中红细胞比容(Hct)均保持在0.23~0.31。记录术中用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引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婴幼患儿均无术中死亡。B组术中用血量为(1.02±0.12)U,A组术中用血量为(1.51±0.15)U(P〈0.05);B组有18例患儿实现了无血液预充ECC手术。两组婴幼患儿在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婴幼患儿术后并发症均与ECC无直接关系。结论8.0kg以下婴幼患儿采用缩短ECC管路及管径方法是安全并具有可行性,达到科学用血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
简介:目的研究在抗血管生成因子——内皮抑制素(ES)作用下,血管正常化窗口期肿瘤血管渗透率变化对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数值模拟在ES作用下肿瘤血管正常化期过程中的血液灌注。设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肿瘤内间质流动遵循Darcy定律,管内流量用扩展的Poiseuille定律,跨壁流量采用Starling定律,以肿瘤血管渗透率表征血管正常化期肿瘤血管的变化。用差分迭代法数值计算肿瘤血液灌注组织间质压强。结果在ES作用下出现的"血管正常化窗口期",肿瘤毛细血管渗透率将下降,肿瘤组织间质高压降低,在肿瘤血管渗透率和正常血管一致时,肿瘤组织间质压强明显下降,压强梯度上升。此后肿瘤毛细血管渗透率上升,肿瘤组织间质压强又增高,压力梯度下降。结论ES不仅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而且随肿瘤血管渗透率的变化,在"血管正常化窗口期"改善了肿瘤血液动力学环境,有利于其他治疗肿瘤药物的输运。抗肿瘤血管生成与其他方法联合可望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探讨霍夫变换(Houghtransform)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versedotblotting,PCR-RDB)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的自动化判读中的应用。以凯普HMM-2I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检测基因突变为例,建立一种通过霍夫变换进行图像识别的方法,以快速判读PCR-RDB的检测结果,并提出一套基于移动终端的检测结果后处理方案。利用开发的软件,对113份地中海贫血常见突变以及86份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的PCR-RDB检测结果进行了自动读取,并同人工判读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的符合率均达100%。将霍夫变换应用于PCR-RDB检测图像的自动化判读符合实际需求,无需人工干预,可以降低肉眼判读的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