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均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本院在职的围绝经期医务人员中,共200名,根据改良Kupperman评分结果进行分组,焦虑抑郁组(总评分>15分)88名,正常组(总评分≤15分)112名,完成以上两组医务人员的血清性激素检测工作,并且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焦虑抑郁组医务人员的促卵泡生长激素(FSH)和促性腺激素(LH)和正常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焦虑抑郁组医务人员的雌二醇(E2)明显高于正常组,睾酮(T)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同女性激素水平之间有密切关联,尤其是E2水平异常提升,T水平下降,均可影响情绪状态,且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50例,接受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50例,接受生物反馈的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快肌最大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中采取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盆腔疼痛情况,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治疗中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68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用平行对照法随机分组,每组34例,研究组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参照组行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比参照组手术时长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快、住院时长短,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比参照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低,血清血雌二醇(E2)、窦卵泡数(AFC)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治疗中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均会降低女性卵巢功能,相比较来说,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影响更低,而且有着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外阴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肿瘤生长缓慢,侵袭性高,有显著的复发能力,通常为局部浸润,神经和淋巴管浸润是该肿瘤特征。肿瘤具有欺骗性的良性组织学外观,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如 外阴部可触及的无痛性肿块 、 疼痛 、 灼热感 、 出血 、 性交困难或瘙痒等,常被临床医师误诊为外阴囊肿或脓肿。本文报告了一例我院收治的外阴腺样囊性癌老年患者病例,行手术及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并对其病例特点及临床转归进行了讨论。对于年龄大于 40 岁的女性,若出现任何于外阴疾病相关的异常临床症状及体征,应警惕外阴腺样囊性癌的可能,需尽早行外阴病灶切除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监测、临床查房会诊、用药指导、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和意见,对入住ICU病毒性脑炎患者感染罕见致病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通过文献检索近10年(2013-2023年,关键词: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治疗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结合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情变化及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临床特点,临床药师协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安全、有效,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病毒性脑炎患者好转出院。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成功对罕见病例进行有效用药监护和用药指导,为临床药师参与罕见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后的穴位贴敷治疗在女性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该治疗方法的推广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08-2023.08,1年内收治的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35例,接受基础治疗加传统穴位贴敷治疗)和观察组(35例,接受基础治疗加改良后的穴位贴敷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改善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的穴位贴敷治疗在治疗女性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为这一类型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煎剂治疗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将本中医门诊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其中观察组25例采取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25例采取传统饮片煎剂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与对照组的84.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两项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在用药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24.0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采取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的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饮片煎剂治,可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高效;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益肾调肝法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40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单纯采用胰岛素完成疾病治疗)和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益肾调肝法完成疾病治疗),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用药总有效率(90.00%)较常规组(45.00%)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患者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建档孕检及分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仅使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在其治疗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胎儿窘迫、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以及胎盘早剥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硫酸镁单独治疗相比优势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异常情况,降低母婴危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进行治疗;联合组40例,采用术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评分及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失禁、子宫脱垂、盆底肌肉等盆底功能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失禁、子宫脱垂、盆底肌肌张力等盆底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组的盆底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性生活质量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盆底肌力,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提高女性的性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盆底肌训练+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调查本院妇科病区与妇科门诊2018年11月-2020年11月的122例围绝经期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样本,以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训练+心理护理)各61例。观察指标:治疗有效率及SAS评分。结果 研究组(91.8%)及对照组(67.21%)治疗有效率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SAS评分差异明显,前者明显较低,P<0.05。结论 盆底肌训练+心理护理利于提高围绝经期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病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底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在女性盆腔器官功能障碍(PFD)诊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间接收的疑似女性盆腔器官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考依据,分析盆底二维超声(对照组)、盆底二维联合三维超声(研究组)的诊断差异性。结果:经临床诊断,确诊患盆腔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总计24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两组诊断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均显示研究组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方法诊断女性盆腔器官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丰富诊断依据,提高诊断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耳鼻喉疾病误诊64例浅析。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我院耳鼻喉科收治误诊为其他疾病的鼻窦炎患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24~34岁,平均29岁;病程2周至3年,平均1.2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本组64例患者首诊均误诊,在神经内科误诊7例(10.9%),在耳鼻喉科误诊22例(34.4%),在急诊误诊29例(45.3%),在其他专科误诊6例(9.4%)。结论鼻窦炎常因患者检查不配合而未能全面、系统的进行检查,对病情缺乏全面的分析,即做出相应的诊断,对久治不愈的患者也未能进一步的查找原因,从而导致误诊误治。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鼻内镜或头颅CT检查,扩展诊断思路,以免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