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使用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应用在肝病病人营养评价工作中起到的效果和作用,以此为肝病患者选择出最适宜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收治的60例肝病病人,分别对这些患者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和传统营养指标的测定等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知,除了NRS 2002和BMI之外,其他营养评价方法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存在的差异较大,NRS 2002效果相对较好,为了提升肝病病人营养评价质量,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方法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定本院2023.02——2024.02期间收诊于泌尿外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76例,均开展护理工作。以“数字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38例)、实验组(38例)。常规组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为验证护理效果,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同时整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落实人性化护理方法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的围术期状态,获得理想护理评价,建议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6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评定量表(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下肢平衡与运动功能进行比较;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与FMA评分均比治疗前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下肢平衡与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近日,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团队制作出一种外形类似于普通医用胶布,可以贴在皮肤上监测健康状态的智能终端。因为该技术成本很低,因此可以用于制作一次性商品。研究小组在制作传感器时,并没有采用需要对材料进行切割和组合的半导体技术,而是使用了将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在溶液里进行融合制作出的液体。通过印刷技术在薄膜上制作出能够检测身体活动的传感器。通过搭载加速度传感器,让其灵敏度大幅提高。此外,开发人员还利用该技术制作出了能够测量皮肤温度、紫外线照射量、心跳等数值的传感器。这款智能贴片的长度为10cm、宽3cm、厚度为1cm。开发人员表示,将力争把一次性使用的智能贴片部分成本控制在每张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元)以下。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走入我们的生活,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在工业、农业、医疗行业等都有大量运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等技术极大的改变了现代医疗的方式,传统医学领域的难题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的概念进行了简述,然后进一步阐释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不同分支中的应用实践,希望通过文章的撰写能够加深相关人员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更好的在临床中进行有效运用。
简介:摘要:响应国家优生优育政策及女性对产后健康意识的提高,医院及女性对产后康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产后康复项目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治疗方案来做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的处方主要是单一频率,单一波群的电刺激脉冲波对盆底肌进行电刺激治疗,但不同症状的患者使用单一的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医疗器械技术及临床研究的发展,最近几年推出了集合评估-治疗的生物刺激反馈仪,目前主要是通过采集肌电及压力通道来评估盆底肌各个肌肉群的情况。该论文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人体腔内(阴道或肛门)专用生物反馈肌肉刺激探测器捕捉和测量盆底肌肉群在收缩和放松过程中的峰值肌电(EMG),通过肌电图的变化展现在显示器上,让患者感知、理解这些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学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意识调控骨盆底肌肉的活动的仪器。